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0474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二之成语故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ln y chng sh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 货冒充好货。4 4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 300 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 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 300 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 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 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 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2、。”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 支 300 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 300 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 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 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 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 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 (m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 了一道命令,要这 300 个人轮流来

3、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 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 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 考验。2成语启示成语启示人物点评人物点评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 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 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

4、数 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 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 ;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 混迹,而不被识破, ;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 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 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 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

5、是 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 古以有之。 齐湣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样子他是 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的听或欣赏,这才会有滥竽充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听,淘汰了南 郭先生,下一个淘汰的是谁呢?肯定是那些比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 个个紧张,汗流如注。 然而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更 有甚者,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 国,历史就是如此!好一个滥竽治国! 三百吹竽的人: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

6、典型的 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 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 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揭示道理揭示道理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 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 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3h ji h wi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我国古代成语。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

7、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 吓人。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该吃我, 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 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 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 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反而以为是害怕狐狸。成语启示成语启示主要批评主要批评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 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 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

8、戳(chu)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 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 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 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 假虎威。4qin l j qing 黔驴技穷黔驴技穷【词语解释】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 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字词解释】黔:唐代行政区域黔中道简称,即今四川大部和贵州大部。技: 技能。穷:无,没有,用完了。入黔之驴技穷:字意是说驴生的威猛,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外强中干,当 遇见黔之虎

9、,便被硬生咬死,反映了黔之虎的勇敢,也揭露了一个真理,貌似 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解释比 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寓言故事寓言故事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 (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 恐惧。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老虎)3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 ,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 (但)始终不敢进攻(它) ,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不断)碰撞、挨近、冲撞、 冒犯驴,驴非常愤怒, (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 (心里)盘算这件事说:

10、“(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管,吃 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5dng sh xio pn 东施效颦东施效颦【释 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 2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 美女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 却认为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 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 皱着眉头美,

11、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6bi gng sh yng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成语解释】杯子里的弓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翻译翻译 乐广曾经有一对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 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 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 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 “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

12、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 重的病顿时治好了。成语寓意成语寓意主要批评主要批评本文既嘲笑了那个被杯中蛇影吓得病倒的人,同时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心病还须心药来医乐广明白客人得的是心理疾病,所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客人,对症状下药,使得病人“豁然意解,沉疴顿愈”。读这一故事要注意乐广问及朋友久别不复来的原因是:“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而想到“壁上有角,漆画作蛇”,想到“杯中蛇即角影也”,这是客人病因所在,治他的病必须针对这一病因。因而“复置酒于前处”让客人“所见如初”然后再告其所以,让客人自解其意,自治其病。 “杯弓蛇影”这一成语由此而来,也作“蛇

13、影杯弓”,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虚惊一场。揭示道理揭示道理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 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7co m ji bng 草木皆兵草木皆兵草木皆兵(co m ji b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公元 4 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 “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 383 年 5 月,苻坚征集了 80

14、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 谢玄和刘牢之,总数只有 8 万人。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的官员,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兵 力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谢 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名将刘

15、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 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溃不成军了。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 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 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 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 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 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

16、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 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两军对峙时间一长,就会对晋军不利。于是,谢玄用激将法让苻坚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 淝水,决一死战。约定渡河的时刻到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 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总攻。没料到许多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 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此时,朱序又乘机大喊:“秦军败 了!秦军败了!”前秦军队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过了淝水,秦兵拼命逃跑,苻坚被箭射伤, 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8b mio zh zhng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释 义】苗:禾苗; 助:帮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