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440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数加减法 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节课是青岛版六年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中信息窗 1,课本 86-87 页中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

2、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真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5、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3、 教学切入点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五、教法和学法设计五、教法和学法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

4、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六、教学程序六、教学程序:1、 导入。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克隆牛健健与壮壮的胸围、体长、身高、体重、管围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提的问题。(明确本部分内容的目的,使学生统揽全局。 )2、目标。了解小数加减意义;探究小数的加减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

5、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3、点拨(1) 、回忆。师:你以前是怎样进行整数的加减法?指名汇报。 (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 、推测。师:你们提出了了哪些不同的问题,展示给大家看。生: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米?壮壮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米?壮壮的身高比健健高多少米?壮壮的体重比健健多多少千克?壮壮的管围比健健多多少分米?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想出好办法计算?

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 、尝试。师:请同学们试着解答一下。生 1: 0.77+0.03=0.773生 2:生 1 错了,我来改正。0.77+0.03=0.80生 3:不对,我来改。0.77+0.03=0.8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师: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的?估计学生这样计算。生 1:我把 0.77 米换成 77 厘米,把 0.03 米换成 3 厘米,77+3=80(厘米),80 厘米就是 0.8 米。生 2:我把 0.77 米换成 7.7 分米,把 0.0

7、3 米换成 0.3 分米,7.7 分米+0.3 分米=8分米,8 分米就是 0.8 米。生 3:我用竖式计算的,0.77 和 0.03 分别对齐,然后进行计算,结果是 0.80。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计算方法。那我们再来解决一个新问题。壮壮的管围比健健多多少分米?1.3-1.25=0.05位数不同的要用 0 补齐。你发现怎样进行小数的加、减呢?只要把数位对齐就可以了。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及时表扬发现简便方法的学生。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师:“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学生积极思考、列式、计算。0.76-0

8、.72=0.04(4)、探究。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讨论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5)、验证。你怎么才能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生:验算。师:那你们自己验算一下。学生自己验算。那你们抓紧验算一下,看谁用的方法多?0.72+0.04=076 0.04+0.72=0.76 0.76-0.04=0.72根据学生验算的方法,加以鼓励。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 (养成验算习惯)(6)、延伸。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 (

9、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师:你学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8)、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课本 88 页自主练习中第 15 题推荐作业: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或老师交流。七、设计意图:1、引导抓本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备课思路是从整体入手,抓住一点,辐射多点,用方法线引导学生学习多个同类知识。数的加减法在小学内就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区别,中学后还有其它的数。小数的加减只是一个小支流。用哪根线才能把所有的加减法的这些“珍珠”穿起来呢?这是备课时我思索的重点。我仔细想了想整数加减法则、小数加

10、减法则、分数加减法则,联系生活中的计算情况,感觉到加减计算的本质是单位相同。因此,本节课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单位相同”进行。2、举例选典型。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合理调控尤为重要。学生举例往往带有盲目性,重复举例,一味求难、偏等情况可能会发生,达不到教师预期教学目标的事情屡见不鲜。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几率的发生呢?我决定给学生这样的提示:题型不同,计算步骤不同。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内容是简单的,但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小数加减毕竟是新知识,要求学生从对小数的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准确、清楚的理性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调控中,我抓住位

11、数不同相加减这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举出这种典型题目,教学针对性强,使平淡的课堂有挑战性。3、艺术的语言。一、鼓励性的语言。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我对此话深信不已。每个成功的人生都是自信的人生,自信无不来自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夸其实就是教师用积极的、富有鼓舞性的语言引领孩子,不论他们的表现如何,都能得到激励,都能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二、精练性的语言。“言多必失。 ”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过多的言语令学生厌烦。细细思考,每堂课的知识是很少的,教师语言越少越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的空间会越大,学生用来思考的空间越大,自主的空间也就越大。三、人文性语言。良好的学习状态应是快乐、轻松的。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如推荐作业时,我是这样做的:这个作业送给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孩子。也有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时喜欢这样说:“选你喜欢的题目做。 ”这种语言有利于学生接受,感觉是自己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