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433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单元计划执教:钮红英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 1-2 页初步体会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 3-4 页初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懂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第 5-7 页练习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解答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怎样求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难,先进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再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观到隐蔽,先是能够在图上看到商,然后是图上不显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指导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学生在初学试商时,出现一些不顺利甚至错误并不奇怪。要把这些不顺利和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试商的方法和要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观察、

3、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脉络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1、2 页内容,“想想做做”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

4、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一、课前谈话1.谈话: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是老师第一次帮小朋友们上课,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好不好?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5、 459= 255= 648= 问:你想到哪句口诀?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但是,有时候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时侯却不能正好分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新课三、教学新课1提出问题。(1)新年里,小朋友们来小红家作客,妈妈拿出 10 枝铅笔,要小红把 10枝铅笔平均分给分给客人们。请小朋友们帮小红参谋下,怎么分才合理。(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 2 枝、每人分 3 枝、每人分 4 枝)每人分 2 枝,可以分给几人

6、呢?每人分 3 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 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同桌同学拿出 10 根小棒代表十枝铅笔一起来分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本第一页的表格中。2探究新知。(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23456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集体交流:如果每人分 3 枝、每人分 4 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交流答案。(2)说一说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小结:10 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 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2533152422614(3)写算式观

7、察表(1)提问:10 枝铅笔每人分 2 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 枝铅笔每人分 5 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像这种正好分完的还有其他分法吗?观察表(2)谈话:10 枝铅笔每人分 3 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 1 枝还能分吗?强调:这 1 枝铅笔是剩下的,它是 10 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 3 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板书: 103=31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

8、103=31 中,10、3、3 分别叫什么?1 呢?如果不知道,赶快看书,看哪个小朋友先找到。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谈话:10 枝铅笔每人分 4 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4)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 2 枝还能分吗?谈话:10 枝铅笔每人分 6 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6)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 4 枝还能分吗?强调:每次剩下的枝数不够分的情况下才有余数,所以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所以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四、应

9、用拓展四、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 1 题,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五、总结全课五、总结全课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2你认为今天的新课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六:课外延伸六:课外延伸回家拿出 12 颗糖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一个除法算式,看看有几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明天来告诉大家。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10、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3、4 页内容,“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试商。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复习旧知。12 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2=6(人)123=

11、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127=1(人)5(颗)128=1(人)4 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教师小结: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二、探索新知1复习引新。(1)出示题:有 6 个桃,如果每盘放 3 个,可以放()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竖式: 答:可以放 2 盘。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 7 个桃,如果每盘放 3 个,可以放()盘。想一想,问题

12、要修改吗?2教学试商的方法(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 73(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 7 个桃子来分分看。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3)那么 73 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 )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 3 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 7 的?(有)7 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

13、”,余数后面写“个”?(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4)竖式中,商 1 或 3 行吗?为什么?5尝试完成“试一试”。(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 17 个气球,分给 5 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3)交流评价: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商 2 余 7 的 商 3 余 2 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 3、4 题。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四、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