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06春季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9631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喜》06春季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法喜》06春季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法喜》06春季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法喜》06春季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法喜》06春季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喜》06春季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喜》06春季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僧海州:念佛常断否? 曰 : 合 眼 睡时便忘了。师震威呵曰: 合眼便忘, 如此念佛, 念一万 年也没干。自今而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 方有出苦分。若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 一开眼时痛哭起来, 直向佛前叩头流血, 或念千声万声, 尽自家力量便罢。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断矣。世上念佛人, 或三、 二十年, 或尽形寿念佛, 及到临终时却又无用,此 是睡梦 中 不曾 有念头 故 也。人生如觉, 人死如梦, 所以梦中念得佛的人, 临死自然不乱也。念佛心真不真, 勘验关头, 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 其真假之心, 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 是以烦恼动他不得,

2、 欢喜也动他不得, 烦恼欢喜既不能动, 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 , 些 小 喜 怒 到 前, 阿 弥 陀 佛 便撇在脑后, 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法念佛, 果能于爱憎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 佛, 而 现 在 日 用 不 得 受 用, 临 终不得往生, 我舌根必然破烂。闻古德有言:若人临终之际, 有芥 子 许 情 识 念 娑 婆 世, 断 不 能 生 净土。评曰: 此法最妙, 念佛心真不真,但 于 欢 喜 烦 恼 中 勘 验, 如 或 梦 中 间断, 即依此法勇猛精进。并宜早具厌离欣愿二行, 以免临终有丝毫情识念娑婆世也。念 佛 法 要紫柏老人集节要卷首语卷 首 语1-二六年第一期 总第二期

3、文摘主办河 北 省 佛 教 协 会主编肖 占 军副主编岳 文 元罗 吉 力编辑罗 小 丽罗 惠 庆封面设计李 英 雪地址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裕 华 西 路610号邮编050081电话0311-839940100311-83020851邮箱准 印 证 号jl01-0182卷首语念佛法要紫柏老人/ 1甘露法雨处理烦恼的方法净慧/ 3觉城之地浅述临济宗段子文/ 8人体具有光明能量释大寂/10禅与儒教铃木大拙/24十大碍行有缘人/ 9佛乐觉悟人生心英 集 /12茅篷札记节选圆因法师/28四众论坛也谈 “缘起性空” 又雲/13心经 体会点滴林国良/14念佛体会徐仲德/15六道轮回的说明印顺/16心

4、地与命运释昌臻/18无为与清净常愚/21学林玮丽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张戬坤 /23注重精神生活发扬佛教文化/25佛教的解脱游戏学李音祚/29到达科学的尽头, 转入心灵的领域/11净土法门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圣严/26有情缘慈死后念佛也很有效鸟西行/31去年今年两智光 白 鹭鸶、 鸽子西行/31老鼠听经俟名/33读史札记西游记与玄奘萧剑青/34白居易与佛学张汝钊/36佛门健身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陈兵/39健康古文/37一瓣心香修学日记穆广辰/38放下马明博/ 7精品藏书大正新修大藏经 介绍/43我会发起倡印 卍续藏经 /47殿堂佛事河北省佛教协会真际禅林法务活动安排/46助刊启事 /48助刊鸣谢 /46

5、目录2-古人提到烦恼时, 常用 “断” 和 “转” 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 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 我这里就借用“处理” 这个词, 一语双关, 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 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 我看我们大家就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总是抱着不放, 觉得烦恼很好, 所以烦恼很多。你们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 你就慢慢地去处理, 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宝贝分给别人, 不要一个人独享; 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 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自然会认识到不应该保留这个处理品,应该把自己本

6、有的智慧发掘出来。我说把烦恼当成宝贝, 舍不得扔掉, 大家不要觉得好笑, 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 舍不得扔掉。 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 烦恼障、 所知障老早断掉了, 老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之所以从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 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 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 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烦恼、看待烦恼,那么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会容易一点。我们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一般人说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样的事在日常生

7、活中比比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 自己跟自己生烦恼没什么法律责任; 但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 因为它也是烦恼, 也是生死的根本, 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我今天讲处理烦恼的方法,重点针对我们人际关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烦恼,因为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不但会影响自己, 也会影响家庭、 社会和国家。我们一般的人, 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把眼睛盯着别人, 看你会怎样对待我, 公平还是不公平, 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往往很少来要求自己, 很少思考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如何在八风面前不为所动。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开宗明义讲的, 把烦恼当

8、成了宝贝, 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烦恼就是八风称、 讥、 毁、 誉、 利、衰、 苦、 乐, 这八风把所有的烦恼都包括在内。 这八风都是一对一对的, 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 把乐看成是好的, 把称誉看成是好的。 你要那个好的, 别人也同样盯着那处理烦恼的方法姻 净慧老和尚甘露法雨3-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 觉得表扬不公, 觉得赞誉不公, 我吃亏了。 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 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 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 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年青的师父, 十五六岁的、 十七八岁的、 二十多岁的, 应该说涉世未深, 心地比较清静, 但是在八风面前,照样透不过这一关

9、。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 跟我的面子密切相关。 “我” , 因为有 “我” 在, 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 他不会把 “我” 当成处理品, 把我当成处理品了, 那就把我破掉了, 如果把我处理掉了, 就能证圣果了。 可是我们放不下这一点。我们一个人不管是为僧还是为俗, 已经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 人际关系当中, 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 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 首先考虑的是我。所以今天讲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眼睛盯着别人, 就像我

10、一样, 早上一上殿眼睛盯着别人, 看今天来了多少人, 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是盯着别人, 今天怎么只坐了四排? 我眼睛盯着别人,如果是在这些问题上面表现出来, 对大家可能有一点好处, 可以督促大家好好地学、 好好地修。 如果我们底下的人也这么看一下, 今天只有四排了, 这么多人没来, 我上当了, 这就错了。肯定会有这样想的, 因为都是人, 都有我, 都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 更没有把我当成处理品, 所以有这种想法不奇怪, 如果没人这样想, 那就奇怪了, 那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 在利益面前、 名誉面前, 在一切好事坏事、 吃苦享乐等等面前, 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

11、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 有好事让给别人, 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执, 慢慢地在处理我。 这样做开始时是很勉强地去做, 久而久之, 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把这种行为叫做优化素质, 或者是叫优化自身素质。 怎样对待我执, 是一个素质问题。 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我们学佛的人也要不断地来优化素质。优化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觉悟, 增长智慧,就是在八风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动。在八风面前如如不动了,我们的素质就真正达到了优化的标准。要求自己, 不容易。 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 总是从自我出发, 怕自己吃了亏, 怕自己上了当, 怕自己丢了面子。 有时候即使占了

12、便宜, 也感觉这个便宜还占得不够, 会有种种的理由多吃多占, 不多吃多占, 就好像吃亏上当了。 这样的人, 我在下放劳动的时候, 见得特别多。比如说, 现在北方收麦子, 麦秸都扔掉了, 我在南方下放劳动时,麦秸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桔时还得用秤来称, 秤高一点低一点, 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 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 都经历过这样的事。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 你大气了, 你就会饿肚子。当然这是甘露法雨4-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计较方法,现在生活环境好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计较的

13、方法又不同了, 但是作为烦恼, 病根子还是一样, 还是那个我执作怪, 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的达到优化的水平,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 对待人际关系时, 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 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 要优化自身。第二条, 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样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 有很多事情本来是无意的, 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 自找烦恼。古人讲:“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这就是烦恼, 天下本来是风平浪静的, 我们偏偏要去找些事, 自寻烦恼, 那就是由于不能谅解他

14、人。 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 欢欢喜喜过一辈子, 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种相互的关爱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 又怎样谅解他人。一个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会是非常痛苦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 那个有心挑刺的人听了, 自己就对号入座, 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烦恼起来了, 时间久了, 一次二次, 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 打起架来

15、, 甚至于弄出人命案来。 报纸上种种社会新闻的报道, 比如因为几块钱弄出一条人命案,一句玩笑话酿成一个悲剧。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 会善待自己的人, 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 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圣贤, 每一个人都有过失, 我们自己老在注意他人的过失,为什么你就不回光返照你自己有没有过失?你自己言谈话语有没有伤害他人? 所以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人, 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了处理品, 就不会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 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第三个方法, 就是要晓得感恩和奉献。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 要有奉献的精神,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大家想想看, 全世界一个人都没有, 就剩我一个人,你说我还能存在吗? 肯定不能。 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 没有全人类的人, 只有天下老子第一, 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 哪里有第一呢? 所以, 我们要时时感恩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