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中学集体备课智慧集锦(初一语文《往事依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陵中学集体备课智慧集锦(初一语文《往事依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陵中学集体备课智慧集锦海陵中学集体备课智慧集锦 初一语文组全体老师初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主备课:严佩华主备课:严佩华 一、集体备课实录一、集体备课实录 严佩华:各位老师,我在备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这课的时候,是基于以下设 计的理念: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 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 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学生们个体的思考中进行学习,同时也在合作 中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 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教学策略体系。”基
2、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往事依依课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 生为中心,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和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的效果并提出改进 措施,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鲁万程:往事依依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学生看得懂。我觉得采用合作学习的 方法是可行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有两点可做些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严佩华: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请老师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周顺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 ”这两点,也应该作为这 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众老师对鲁组长和周主任的看法表示认同) 严佩华: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关于导入,请大家发表意见。 陈金龙:导入的方法不唯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什么方法导入就用什么 方法。 濮忠华:是的,我以前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是直接导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于漪老师的课文往事依依。 严佩华:好!关于第二个环节给加点字注音,我就不再多说了。只是最后三个词 语,除了要会读,还要会写。第三个环节对题意的理解,题目可见对往事的无限 留恋之情。告诉学生:从文章的题目中,就可以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本文的情感。 崔益凤:这个地方,要补充交代“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
4、文章开头有感 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几件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鲁万程:是的,这个地方一定要补充交代一下,题目中饱含情感,要让学生学会 从分析文章的题目着手,把握文章的情感。 钱进:学生在找到了表达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赏析这 句话采用了对比,既能引起下文,同时又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老师们记录) 吴小琴:是的,赏析句子,是个考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严佩华:第四个环节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们不妨一 起总结一下。 陈俊仁:对于初一的学生,我觉得要教给学生归纳概括的方法:1.从文章中抓关 键词或关键句;2
5、.采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或影响如 何”。 周红萍:当然,此处的“对我的成长的深远影响”答案不唯一,学生只要能从原 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深远影响的语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老师们记录) 严佩华:关于第五个环节,把握文章的思路,这种题型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较为 常见。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首先”、2“其次”、“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表达。 王玲:是的,我以往也是这么跟学生讲的。例如本文的行文思路就是:首先总起 全文,点题,激趣,然后就重点内容展开叙述和描写,最后由事入理,抒发作者 的感悟。这也是一般文章写作的常用方法。 (老师们记录
6、) 严佩华:好,第一课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这么一些。各位老师还有没有什么建 议? 周顺荣:我觉得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尤其是后面的三个环节,由标题到文 章的主要内容再到全文的行文思路,这也是我们分析文章所采取的最简单也是最 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我们要以扶为主,适当放手让学生合作,最后统一认识, 形成共识。 严佩华: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课时。先看第一个环节“课文延伸”。 陆进: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答得多,答得好 的同学和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 然,我们在课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有备无患。 严佩华:第二个环节“品味探究”,我设计这
7、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一个老师情溢于胸, 一个老师情满双眸。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人物情态,才能够深深地感染作者,从而 激发了作者爱好新文学的激情。 丁维华:探究段落叙事和描写的作用时,告诉学生:要善于抓住本段的中心句 (第一句),掌握方法。 (老师们记录) 严佩华:下面请大家看第三个环节:赏析语言,把握主旨。此环节是为了达成目 标一。赏析文章语言:让学生各抒己见,此处的 1.2 只是一个范例,教学中,我 们必须首先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做到对文章的内容了熟于心,才能游刃有余,熟 练地驾驭课堂。 吴宗云:在赏析之前,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
8、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你 最欣赏的词语(文中的四字短语特别多)、句子。这个环节,我觉得严老师意在 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 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 吴冬云:我认为,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当然, 对于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各人的见解各不相同,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是 不太正确的见解,我觉得不能一个当头棒喝就打消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然, 对于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赏析的方法、语言的组织、教给学生语文的专业 术语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一个赏析的角度:修辞、写 作手法、词语运用、情感的表达等等。然后,根据
9、所选择的角度,紧扣词语和句 子,适当展开联想或者想象,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老师们记录) 李存月:严老师本环节中设计的第二个题目,我觉得是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基础上, 让学生去探讨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1.对往事的无限留恋之情;2.从文中的相关 叙事和描写中,看出作者对文学、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3.劝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 趣高尚的人,而这一点,也既是探寻作者成长的源头,探寻文章对我们青少年成 长的启迪作用。 (老师们记录) 严佩华:是的,这个问题是为了达成目标三四五。这一过程要能充分体现了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
10、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 不但要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还要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3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 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下面我们看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缪云娥:往事依依全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这与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 年如一日分不开,更与于漪老师的两位国文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分不开。课文中 描写看画、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的感受真切感人。如:一幅极普通的山水 画,作者“竟百看不厌”,“仿佛进入画中”,“徜徉在山水之间”。 程龙云:我同意缪老师的观点。再如文中写读千家诗的感受,“一年四季都 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11、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又如:描写国文 老师大声朗诵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 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代课的国文教师教田汉的南归诗,朗诵着,进入 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些感受是作 者借助想像和联想产生的。 鲁万程:是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重点培养学生想像和联 想的能力,引导学生读感受的句子,仿照作者的写法,发挥联想和想像,写自己 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题从 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并让学生做仿句练习,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 和主旨的深层理解。 严佩华:请
12、大家再看看板书设计,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周顺荣:此板书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以及主旨一目了然。 鲁万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定位在“将阅读和写作结合 起来,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道路”上,即用知道学生写作的方式来阅读这片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收到写作的启示,你们觉得呢? 周顺荣: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思考,只是,就这篇课文来说,如何吧阅读和写作 结合起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下面请大家来谈谈。 严佩华:既然这样,那就要整合好教学思路了。以文章的写作框架确定阅读教学 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风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的板块, 以写作指导作为贯穿前后的主线,
13、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 读书积累方面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 周顺荣:不仅仅是教学思路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也要重新整合。阅读教学的精 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如果分开进行,每 一项都有很大的空间,但往往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既然我们的教学定位在打通 阅读和写作之路上,所以就要大胆取舍,把课文内容的教学引导到文章的语言教 学上来,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大声朗读, 之后明确作者围绕主题,写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 课,然后提问:这些材料能删去一部分吗?能颠倒次序吗?然后在学生的充分思
14、考、讨论之后,自然得出写作启示:选材要丰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 次序。 鲁万程:周主任说得很到位。我认为还要进行教学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阅读课, 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定位在阅读和写作的融合上,以阅读指导写作,所以教学 形式很重要,请严老师和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写作启示录”的形 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开头第一段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提问:你认 为文章的开头符合凤头的标准吗?这样的问题,既兼顾篇章结构,有能够品味文 章的语言,学生乐于思考,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写作启示:开头要紧扣题目,短 小而精美。 鲁万程:感谢严老师的辛勤劳动。本次集体备课就到这儿。大家回去之后进行要 对本
15、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再进行自行研磨,有好的意见即使发布到我们初一语文备 课组邮箱,并请各位及时查看。下次主备课的内容是幼时记趣和十三岁的 际遇,请王玲老师和程龙云老师准备。散会!4二、教学反思:二、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同时进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 神。教师着重点拨方法,训练思维,指点答题规律。教学设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 是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 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
16、间 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来。 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 三是作业的布置,应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印象。三、教案呈现三、教案呈现 往往 事事 依依 依依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并体会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 2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3. 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4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 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 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