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853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比例的意义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复习。(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 的比值和 10:6 的比值相等。)教师说

2、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 1:“一辆汽车第一次 2 小时行驶 80 千米,第二次 5 小时行驶200 千米。”指名学生读题。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 2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 5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200:5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 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 或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 4. 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指着比例式 80:2200: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

4、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 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 10;12 和 35:1: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12 ,35: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2)比较“比

5、”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3)巩固练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6:3 和 12:6 35:7 和 45:920:5 和16:8 08:04 和 :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做第 10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

6、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给出 2、3、4、6 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做练习四的第 3 题。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第 4 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 10 页看第 6 行到 9 行。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

7、师接着板书如下:80 :2:200 :5内项外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

8、上说得更完整。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 80522003巩固练习。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

9、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4 和 6:8 能不能组成比例。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 3:4 和 6:8 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1)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 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 和 6:8 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2)做第 11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三、小结三、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四、作业四、作业练习四的第 2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