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赏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8771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黄的稻束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黄的稻束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黄的稻束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黄的稻束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黄的稻束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黄的稻束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黄的稻束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金黄的稻束姓名:于庆华学号:09304092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金黄的稻束赏析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解读提示:这首诗将金黄的稻束比作肩荷伟大的疲倦、低首沉思的母亲的雕像,是否体现出诗人肃穆的诗风? 郑敏的诗往往并不单纯是感性的、审美的,而是具有一种智性的呈现,这首诗是否体现了

2、郑敏的智性?如果有,那么她是怎样在诗中体现出来的? 这首诗不是任思绪或情感恣意流泻,而是)曙金黄的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的姿势定格于一瞬间。这是否启示我们诗歌具有着瞬间昭示永恒的品格? 郑敏喜欢说“诗的转换”,即让日常生活进入诗的世界,把日常语言化为诗性语言。郑敏完成“诗的转换”过程是完成“诗人和自己的无意识的对话”过程,这个“无意识”,找认为就是诗人潜在的人生哲学意识。郑敏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某朴人生哲学,从而上升为诗歌。她的才华就在于,对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本质有朴犀利的洞见,比如体现在这首诗里,她能够准确地发现“金黄稻束”的低垂姿态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母亲的辛劳

3、状态,由这两种形象的联系而生发出的崇敬和赞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黄的稻束这首诗通筋围绕“稻束”这一意象展开想象,无论是“皱了的美丽的脸”还是“雕像”都并未离开“稻束”本身的形象特征。诗人抓住了“稻束”低垂这一瞬间获得了诗意的永恒。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曾经把诗人分成上中下三种,他认为,一流的诗人“见以真确,虽然他生情感,对于他樱草花永远是它本身那么一件东西,一枝小花,从它的简明的连茎带叶的事实认识出来,不管有多少联想和情绪纷纷围着它”。罗斯金启示我们,一流的诗人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还要有对情感的克制力和对事物的深刻体察。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诗人来说,对于了解某种动物、植物属性的能力似乎比了解自

4、己感情的能力要求更高。这一点也是郑敏区别于其他诗人之处。“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我们知道“金黄的稻束”和“疲倦的母亲”之间有人意象上的对称,“金黄的稻束”从外形上讲,它有一个疲倦的内涵。这里有三个意象是相通的,“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和“黄昏”,这三者有种意象上的和谐。黄昏提供了这首诗歌的背景,我们知道黄昏是白天灿烂之后光线即将隐去的沉静,它是一种暗淡的色调。“疲倦的母亲”哺育了不少儿女,她虽然疲惫但又无所求,“金黄的稻束”就是在这一点上与母亲的涵义相吻合。不仅如此,“金黄的稻束”不是从体力不支的意义上暗合疲倦之意

5、,而是从收获后的沉重来象征疲惫。从文本上看,“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个“无数”是我们阅读的一个基点,它是指抽象的无数的母亲,而非特指一个,这就使它这首诗从个体的体验上升到人类精神的普遍体验。最后“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哪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母爱和历史之间哪一个更加重要?郑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启示。这首诗还体现了一种静态与动态的对比过程,“金黄的稻束”是静态的具有雕塑感的描写,而“小河”则是具有流动性的,两者之间也构成了一种“张力”。郑敏具有一种智性的直觉,智性既表现了她的思想也表现了她的情感。最后,我想用唐湜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歌,“在她的诗中,思想的

6、脉络与感情的肌肉常常很自然和谐的相互呼应,思想的澄澈的光耀里有着质朴的坦荡的感情激荡”。唐混曾将郑敏诗歌的意象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胄觉的意象,也就是充满感情色彩的意象;第二种是悟性的意象,也就是带有种智性化的意象;第三种是自觉的意象,就是把悟性意象与直觉意象放在一起,糅合成为成熟的意象。我觉得这首诗中的“金黄的稻束”属寸:第三种,样体现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然后通过“疲倦的母亲”联想到国家历史的苦难。今天我重新阅读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她写了“伟大的疲倦”、“劳动”、“丰收”等等,我觉得它其实没写什么,这首诗主要就写“静默”。这首诗作为智性:写作当然是毫无疑叫的,我觉得“金黄的稻束”就是诗人的

7、精神状态。我觉得郑敏的思想知觉化体现在一个凝聚的过程,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也不过是/脚下条流去的小河”和她的“人类的一个思想”。关于对“金黄的稻束”的理解,大家谈得都不错。我主要补充三点:、诗人川“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黄金”意味着高贵。二、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让它们既互相说明又互相丰富,使感觉往意识突进。另一方面,它也沟通中国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让“稻束”与母亲建立意识上的关联,也循着事物本身的存在逻辑,把“金黄的稻束”

8、放在秋天的暮色里,让收获日的满月在树巅上照耀它,让远处的群山围绕它,以便强调那座静默的“雕像”。诗人在这里不先画背景而足先画主体,再带出它的背景,也是现代主义陌生化的一种手段。三、前半部分收束时的雕像的静默或静默的雕像,与后半部分结尾时的“一个思想”是对举的,或者说是照应的,是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一个远距离的“拼接”,最终使“稻束”成了一个类似罗丹思想者式的形象。当然,它是语言的“思想”雕像,它要彰显的也不是观念式的“一个思想”,而是让我们面对静默无声、普通平凡的事物,重新关注“思想”它们的品性、意义与价值。因此,“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既是境界的开拓,也是思绪的展延;而“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也同时包含着思想与被思想的双重意味。金黄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人类思想的启示,启示人们重新思想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