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064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初三物理_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1第一章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 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 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

2、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利用: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 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查 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则发声点距物

3、体 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 是双耳效应. 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

4、2000Hz 次声波:低于 20Hz 高声波:高于 2000Hz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

5、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2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

6、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 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 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 过 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

7、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 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 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 2 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

8、看 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 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中速度 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二、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 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

9、把照在它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123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3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4、面镜: 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像、物

10、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 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

11、的三原色:红,黄,蓝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可以做红外线夜视仪和遥控器)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还可以增加维生素 C)第三章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

12、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三菱镜的光线经三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菱镜较厚的一边折射凹面镜凸面镜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4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 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

13、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区别: 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 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 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 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 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像

14、的性质物距倒、正放、缩虚、实像距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2f幻灯机uu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名称又名眼镜实物 形状光学 符号性质凸透 镜会聚 透镜老化 镜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凹透 镜发散 透镜近视 镜对光线有发 散作用FFFF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张老师初中物理家教 QQ:1279448394 手机:136411262005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成虚像时: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

15、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当 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当 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四、眼睛和眼镜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 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 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 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 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