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试题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048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期中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中试题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分析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分析电海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电海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选择题分析一选择题分析 题 号12345611121314答 案DDBDBDBCCAB正 确 率%46.74056.713.341.726.7B61,7 C66.7 E8.36563.373.3错 误 率%B48.3B21.7 C21.7C16.7C73.3D38.3C31.7 A28.3A56.7A25B20D15项目总分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得分率 数值3233216.852.5% 分析说明:抽 3 个试室各前 20 份,共 60 份选择题的分析,对

2、全体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 7、翻译第题: (一)得分情况: 实验班均衡班(二)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课文中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这一句 的翻译,共 3 分,译文为“于是写了(这首) (七言)诗,作歌用来赠给她(琵 琶女) ” ,其中关键得分点为:“为”字 1 分,译为创作,写等均算正确, “长句” 1 分,译为七言古诗,诗,文章均为正确, “赠”1 分,译为赠送,赠予或赠给 等均为正确。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字词翻译不够精确。 此句中“因为”二字,很多学生将其作为一个词组来理解,翻译为“因此” , 这是错误的理解。 “因为”应作为两个独立的词来翻译, “因

3、”作连词,表顺承, 指“于是,就”的意思, “为”是动词,做,在此句中引申为“创作,写作,写 或作”等。还有“长句”一词,很多学生可能不理解其指一种体裁,直接照译 为“长句” ,甚至有学生理解为“字数非常多的句子” ,其实“长句”指七言古 诗,相对于五言古诗、乐府等而言,这种是唐朝习惯的称法。后一个分句中的 “歌”字本指“歌曲,能唱的诗” ,在此句中引申为动词“作歌,编歌” ,但有 一部分学生却译为“歌颂、赞颂或赞扬” ,说明这类学生不懂结合语境来理解字 词。 “以”指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用来”等,这个虚词大多数学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 301.550%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

4、 300.9531.67%生都能翻译正确。而“赠”字很多学生没有将其变成双音节词,而是直接照写, 虽然“赠”字也能表达“赠送或赠给”的意思,但是并没有达到翻译的精确度, 必须将“赠”这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才能将整个句意明确而具体地翻译 出来。最后一个虚词“之”作代词,代指琵琶女,也可以翻译为“她” ,这个字 比较容易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翻译正确。 2、出现臆造译文内容的现象。 在改卷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补充了很多原句中没有的 内容,喜欢凭空想象和过度修饰译文。例如有学生译为“诗人要离开了,于是 创作了一首诗,作成一首歌来送给琵琶女” ,仅从关键词的得分点来看,这类答 案

5、基本翻译正确,所要求翻译的关键字词基本能正确地翻译出来,但要注意, 前面多了一句“诗人要离开了” ,这一句在原句中是无法找到字词对应的,翻译 的其中一个原则是“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 ,有时直译不通可选择意译,但意 译不代表臆造,意译是指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可作 适当的变动或补充适当的字词,使译文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 格和艺术水准。但若原句不存在的内容,不能凭个人主观想象去添加字词,甚 至捏造内容。例如还有学生译为“因为与琵琶女有很多共同点,于是作了诗歌 赠送给她” ,这类答案强加了个人判断,虽然白居易与琵琶女在诗文中确实有 “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共鸣,但原句

6、并没有这些字词的出现,翻译时也没必要 画蛇添足,否则会导致扣分。对于这类现象,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提 醒和指导。 3、出现个别错别字和常识上的错误。如“作文章” ,不少学生写成“做文章” ,这是错误的写法,必须扣分,此 处应为“写作”之意,因此应为“作” 。还有学生将“长句”理解为“七言律诗” ,须明白, “七言古诗”和“七言律诗”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七言古诗简称 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 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 主。而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 成,七字句的称

7、七言律诗。教师须将这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与学生说明。 第题 (一)得分情况: 实验班均衡班(二)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课文中 “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 穆、曹二善才,年老色衰,委身贾人妇”这一句的翻译,共 3 分,译文为: “原来是长安歌女,曾经跟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 一个商人当老婆” ,其中关键得分点为:“本”字 1 分,译为“原本,本来” , “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句式 1 分, “贾人”1 分,译作“商人” 。 (三)答题情况分析: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 302.7591.67%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 301.5551.67%此句中“本”字

8、是“原本、本来”之意,但不少学生译为“本人” 、 “我” 的意思, “本”字原指“草木的根” 、 “事物的根源” ,在此句引申为“原本、本 来” ,并非指第一人称代词。 “长安”作为地名,属于专有名词,根据翻译技巧 中“留”的方法,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而这一 点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 “倡女”本指以歌舞娱人的妇女,亦指卖身的娼妓。也 可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在此句中应译为“歌女” ,但不少学生却 理解为“妓女” ,这不仅违背了原意,也扭曲了原文人物的身份,但翻译为“歌 伎”或“倡伎”是可以的

9、。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这一句是特殊句式中的 “倒装句” ,也就是状语后置句。根据翻译技术中“调”的方法,需把文言文中 的倒装句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因此应将此句调整为 “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也就是将状语“于穆、曹二善才”移到动词“学” 字的前面,译为“曾经跟穆、曹两位名师学弹琵琶” ,参考答案的译文里没有出 现“穆、曹”二字,这是答案不够严谨之处,教师可向学生点明,并提醒学生 要做到“字字落实” 。其实白居易琵琶行所记的琵琶演奏家“穆、曹” ,是 乌兹别克的古民族粟特人,即昭武九姓胡人中的穆国人和曹国人。而 “善才” ,据历史所记,唐人称弹琵琶的世人或曲师做

10、“善才”但“穆、曹二善 才”之名已不可考,也就无从考究其具体是哪两人了,所以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 翻译。但有个别学生望文生义,将“善才”理解为“善良的人才” ,这是错误的 理解。 “年老色衰”这四个字,不少学生直译,没有作太多解释,其实“年老色 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已作为成语来使用,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因此 直译也是可以的,不影响大意,当然,能将其具体解释为“年纪渐大,姿色衰 退”能使语意更加清晰明了。最后一个分句“委身贾人妇”中“委身”一词, 本意指托身、置身等,而在此句中可理解为女子将身体交给男人,即为以身相 许,嫁给男子。但有一部分学生译为“委屈自己的身体” ,这种错误也是因望文 生

11、义而造成的。当然,琵琶女嫁给商人,也许有“委屈”之感,但翻译时要结 合语境和字词的含意去理解,不能脱离句意去翻译。因此“委身”一词应直接 理解为“嫁”或“嫁给” 。 “贾人”中的“贾”字是一个多音字,有“g”g” 和和“jiji”之音,其中“ g g ”是指作买卖的人 ,也就是指 商人。而 “jiji”指姓氏,在此句中, “贾人”应译为“商人” ,但很多学生理解为“一 个姓贾的人” ,又或者译为“一个贾姓商人” ,这类答案均需扣分。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有时总会出现错别字,例如“倡”写成“猖” , “ 猖” 是猖狂,纵恣狂妄之意,与“倡”字意思完全不同,还有“年老色衰”的“衰” 写成了“哀” ,

12、这些都是粗心大意的体现,要引以为戒。 备考建议: 1、通过语境推断语义。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 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2、懂得巧借字形来翻译。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 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字词的含义。 3、懂得借助语法求解。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 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4、学会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 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 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

13、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第第 8 题题 对应考点:诗歌语言鉴赏分值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得分率5 051.63332.66% 答题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有较明显的答题步骤,但对“残”和“细”字的理解有误。 “残” 字许多同学都只随意写残破、残败,联系到梅花的凋谢的同学不多, “细”只简 单地写细长,没注意到初春季节柳叶的生长,回归诗歌描绘时不少同学写“春 天生机勃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等文字,也有不少同学竟然把这两个 字直接作对比分析,这脱离了原命题人的本意,答“对比”手法的较多,将字 的内涵与诗歌之“愁”联系起来的人不是很多。 技巧点拨: 教师可多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诗,加强诗歌情歌的理解和把握。第

14、第 9 题题 对应考点:诗歌表现手法分值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得分率6 063.63360.56% 答题情况: 此题难度较小,得分较高,前两分等同白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对应诗句, 只需要对应问题按部就班回答即可。不过修辞手法上不少同学写“拟人” “设问” ,人少部分同学写了“打比方” ,把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搞混了。同学们对虞 美人中愁的理解都比较熟练,踏莎行不少同学写思乡之愁,但由于与“行旅的 离愁”还是有相通之处,所以都酌情给分;还有部分同学写诗人遭贬,壮志难酬,纯属个 人猜测,不给分。11、(3)一、一、总分 6 分,最高 5 分,平均 1.81 分,得分率 30.2%。二、考点分析二、考

15、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某故事情节在文中的作用三、答题情况分析:三、答题情况分析:这是一道 6 分的题,学生的回答却非常简单,没有答齐要点,大多只能拿到 2 分,或 3 分、1 分。一般同学都会写到“我认为这个情节安排很好或合理巧妙,小蒙因做好事而吃亏受委屈,心里太需要阳光,父亲为了安慰小蒙才虚构了这个故事,是向小蒙播撒阳光” (这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 ;还有些同学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但回答“过渡转折、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则不够准确或比较牵强;也有少数同学能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回答;极少学生能够从人物形象和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作答。四四、答题建议、答题建议:这道题可以参照“某语段在文中

16、的作用”这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首先要明确这一段写了什么,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主题中心 有什么作用?再根据其所在位置: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思考其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分点作答,并结合原文分析。 11(4)平均分:2.23 最高分:4 分 最低分:0 分 得分率:27.9%答题情况: 1、 能作答的同学基本能得分,但得分普遍比较低。 2、 认为“阴影与阳光”较为贴近主题的同学比较多。 3、 大部分同学能抓住小说的主题这一点来回答,且能结合原文来阐述个人观点。至于其 他的得分点,能回答的同学不多见。 题目第二个问题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从小说中得到的启示。学生只要能抓准小 说的主题,且作合理延伸,都能拿到分数。但有部分同学明显没有抓准主题。如:“防人 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生命诚可贵” “走自己的路”等。15 题题最高最高 5 分,分, 最低最低 0 分,分, 平均分平均分 0.43, 得分率得分率 8.6%本题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考生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