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884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 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点: 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 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2、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 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 数学美。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

3、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 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 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 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 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

4、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 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 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 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 67 页例 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 课本,想一想你应该

5、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 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 4 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 左、右) 3、一架钢琴的 4 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 4 幅图,学生把方向和 图连一连。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 发展学生的

6、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 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 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 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 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

7、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 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 5 条 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

8、、文字、 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 轴?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 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69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 力。 德育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 形有

9、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 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 3 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10、,左右手拿不 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 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 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 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 9 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 几时吗?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7071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

11、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 1 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 3 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 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 画。 2、练习十五第 5 题。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3、分类。0 1 2 3 4 5 8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 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 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 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 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