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信技术作业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7704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通信技术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通信技术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现状 在市场和技术发展需要统一的国际标准的呼声下,修改后的 IEC 61158.36 标准最终于 2000 年 1 月 4 日获得通过。该标准包括了 8 种类型的现场总线子集,它们分别是:基金 会现场总线 FF(原有的技术规范 IEC 61158);Control Net;Profibus;PNet;FF HSE;Swift Net;Word FIP;Intferbus。这 8 种现场总线中,、是用于有限领域的专 用现场总线;、是由 PLC 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发展而来,本质上以远程 I/O 总线 技术为基础,通常不具备通过总线向现场设备供电和本征安全性能;、则由传统 DCS 控制系统发展而来

2、,具有总线供电和本征安全功能;、属于现场设备级总线,、属 于监控级现场总线;、则是包括两个层次的现场总线。以上 8 种类型的现场总线采用完全不同的通信协议,例如:Profibus 采用的是令牌环 和主/从站方式;FFHSE 是 CSMA/CD 方式;WordFIP 是总线裁决方式。因此,要这 8 种现场 总线实现相互兼容和互操作几无可能。面对这种多总线并存的局面,系统集成将面临更为 复杂的任务,系统集成技术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的标准之争,实际上已延缓了现场总线的发展速度。为了加快新一代系统的 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一个新的动向是从现场总线转向 Ethernet,用以太网作为 高速

3、现场总线框架的主传。以太网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技术,在 IT 领域已被使用多 年,已有广泛的硬、软件开发, 要的是启用以太网作为高速现场总线框架,可以使现场总 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流技术很好地融合起来。为了促进 Ethernet 在工业领域的应 用,国际上成立了工业以太网协会,开展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此外,开发设备网 供应商协会(ODVA)已经发布了在工厂现场使用以太网的全球性标准以太网/IP 标准。 该标准使用户在采用开放的工业应用层网络的同时,能利用可买到的现成的以太网物理介 质和组件,也即由多个供应商所提供的可互操作的以太网产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 太网应用于工业领域

4、所要面对的网络可确定性问题、环境适应性问题、包括总线供电和本 征安全问题都会迅速得到解决。 应用领域 摘要:现场总线作为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近 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应用。为此本文阐述了现场总线的发展和多现场总线 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现场总线 自动化控制系统 1 概述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急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考虑到现场总线已经普遍 地渗透到自动控制的各个领域的现实,现场总线必将成为电工自动控制领域主 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际上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领域;并 且国外大公司已经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发展我国的现场总线产品已经刻不容 缓。现场总线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5、意义深远。当今可以认为现场总线是提高自 动化系统整体水平的基础技术,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因此,要在自动化领域 中推广应用和发展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近年来自动化领域中发展很快的互连通信网络,具有协议简单 开放、容错能力强、实时性高、安全性好、成本低、适于频繁交换等特点。目 前,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有几百种之多,统一的国际标准尚未建立。较 著名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 、HART 现场总线、CAN 现场总线、LONWORKS 现 场总线、PROFIBUS 现场总线、MODBUS、PHEONIX 公司的 INTERBUS、ASINTERFACE 总线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是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带有通

6、信接口的控制设备、检测元 件、执行器件与主计算机连接起来,由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集中数据 处理、集中监控、集中分析和集中调度的新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从目前国内外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应用的现场总线来看,主要有 PROFIBUS、MODBUS、LONWORKS、FF、HART、CAN 等现场总线。以上系统基本上 都是采用单一的现场总线技术,即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只采用一种现场总线, 整个系统构造比较单一。现场总线已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领域或新技术问题,在研究它的同时,我 们发现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如何去看待现场总线,要比研究它的技术细 节更为重要。1.1 现场总线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一项权威报

7、告声称现场总线的应用将使控制系统的成本下降 67;巨大的 商业利益直接导致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促使传统市场萎缩,从而引发技 术进步。这些对于我们行业来说都很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新旧市场交替的关 口。1.2.现场总线是一场技术革命现场总线带来了观念的变化,我们以往开发新产品,往往只注意产品本身 的性能指标,对于新产品与其它相关产品的关联就考虑比较少一点。这样对于 电工行业这样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来说,新产品就不那么容易地被用户接收。 而现场总线产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由用户利益驱动的市场,用户对新产品 应用的积极性比生产商更高。然而,现场总线新产品的开发也与传统产品不同; 它是从系统构成的技术

8、角度来看问题,它注重的是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不强 求局部最优,而是整体的配合。这种配合在主控计算机软件运行下能使控制系 统应用新的理论来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一点是传统产品很难做到的。现场总线 的“负跨越(指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掌握和应用这项新技术的难度却降低 了) ”的特性使它的推广更加容易。2.现场总线的发展2.1 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过程2.1.150 多年前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基于 513psi 的气动信号标准(气 动控制系统 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 。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 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2.1.2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

9、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 于 010mA 或 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 25 年内牢牢 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表征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 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 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2.1.3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 年代开 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 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 (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 。这个

10、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 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 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 420mA 的模拟信号,但 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2.1.4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分布式控 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 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

11、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 式数字控制系统) ,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 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系统。于是分散控 制成了最主要的特征。除外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它们之间的信号传递也不仅仅 依赖于 420mA 的模拟信号,而逐渐地以数字信号来取代模拟信号。2.1.5 第五代过程控制体系(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现场总线控 制系统):FCS 是从 DCS 发展而来,就象 DCS 从 CCS 发展过来一样,有了质的 飞跃。 “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 ;数据的传输采用“总线”方式。但是 F

12、CS 与 DCS 的真正的区别在于 FCS 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2 现场总线崛起的过程80 年代,微处理器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据传送环节成为 DCS 发展的瓶颈。1982 年,现场总线的概念首先在欧洲提出,两年后于 1984 年各 国开始进行现场总线标准的研究和制定。1986 年由 Rosemount 提出的通讯协议 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路) , 主要是在 420mA 的 DC 信号上叠加 FSK(Frepuency Shift Keying,频率调制 键控)数字信号,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

13、时 Interbus 等简单的现场总线也 都取得了成功。这样 DSC 的发展的重点落在了现场总线上,开始了被称为第五 代过程控制体系(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时代。FCS 是从 DCS 发展而来,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表面上来看,FCS 与 DCS 区别仅仅在于从“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 ;数据的传输从“点到 点”采用“总线”方式。其实不然,当时系统论的观点已被广泛地接受,人们 开始以大系统的概念来看待整个过程控制体系。系统的增大,导致了网络的通 讯技术急剧发展;于是科技界充分认识到在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的总线技术可以大

14、大地推进控制系统的发展。整个控制系统就象是一台巨大的 “计算机”按总线方式运行,这样资源的共享成了 FCS 的主要发展空间,于是 现场总线应运而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展开了市场竞争。2.3 现场总线的技术基础:现场总线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 3C 技术即计算机(Computer) 、控 制(Control) 、通信(Communication)的基础上,大量现场检测与控制的信息 就地采集、就地处理、就地使用,许多控制功能从控制室移至现场设备,一大 批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应运而生,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以崭新的 面貌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一般认为“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站

15、 的通信系统,是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的工业总线。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61158 的标准定义:“安装在制造和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 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的角度来看,它 的通讯网络结构将是 ISO 的通讯模型的七层结构(一般简化为三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应用层) 。2.4 各种现场总线与标准2.4.1 IEC 1984 年提出现场总线国际标准的草案。1993 年才通过了物理层 的标准 IEC11582。2.4.2 SP50 IEC/ISA SP50 国际总线

16、规范由 Honeywell 等公司共同开发。 1984 年美国仪表协会 ISA(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下属的标准实 施(Standard and Practice)第 50 组,简称 ISA/SP50 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 准,1992 年 IEC 批准了 SP50 的物理层标准。2.4.3 Profibus,过程现场总线,1987 年德国联邦科技部集中了 Siemens 等 13 家公司的 5 个研究所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开始制定 Profibus。1991 年 4 月完成了制定工作,在 DIN19245 中发表,对其进行了论述从而正式为德国现 场总线的国家标准,现在是欧洲标准 pr ENS50170 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工 业界称为“德国派” 。2.4.4 ISP 和 ISPF 1992 年由 Siemens,Foxboro,Rosemount,Fisher,Yokogawa,ABB 等公司成立 ISP 组织 (Interoperable System Proj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