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4200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样题(语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试说明样题(语文科)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试说明样题(语文科). 题型示例题型示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 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 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 生活,当作表情迭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 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

2、。事,就做一首诗献给 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 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 献曲”或“瞍赋”、 “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 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 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 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

3、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 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 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 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桌几句之上,来作比喻 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 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予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 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采说,

4、晋候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 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 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 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 伐檀诗中,为 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 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 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 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

5、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 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 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 “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2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 肯否混乱。此题

6、答题区间设定在第一、二段。 “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表述正确,错在“诗经中的作 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原文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美或者讽谏”,发泄、 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中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含意。选项把有深刻含意设误为没有深刻 含意,变肯定为否定。 答案 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 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 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

7、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 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 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C 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中有“将仲子 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其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意思是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而不是 说“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选项曲解了文意。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

8、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 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 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 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以偏概全。选项说没有选进诗经 的诗歌,都是没有曲调的“徒歌”,这种说法不对。原文第三段中举了左传中的例子,说宋 国人民做了歌儿对华

9、元唱,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可见“徒歌”并非都“没有曲调”。选项根据第三 段段末的“庶人的作品才配上乐曲”一句,推断出来选进诗经的“徒歌”都没有曲调,是 以偏概全了。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 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 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 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 抑抑。至

10、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3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 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 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 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 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 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

11、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 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 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 “著”在文中是“登记”的意思。 答案

12、D(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 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画线句,理解大概意思,然后断开比较明显的地 方。刘瑾等八

13、人号八虎主、谓、宾俱全,它们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两项;“文每退朝对 僚属语及辄泣下”部分根据句子意思,要在“对”“辄”前断开,排除 D 项。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 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 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 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

14、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 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无中生有。 “不顾非议”文中没有提及,只 是说“诏不许”;“着手压缩编制”文中也没有提及,文中韩文只是请求裁减冗员。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赐”含被动义, “民业”的意思是“民众的产 业”, “乃”是副词“才”。“偕”的意思是“一起”, “

15、伏阙”的意思是“拜伏宫阙”, “疏入”的意思是“奏 章呈进”。答案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官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 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 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 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

16、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 有受其饥者。 ”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 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 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 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 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 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 春秋重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