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4177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是小柯论文网 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 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 的,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 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 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一、城乡二元体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越来越 大,这实质上是建国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

2、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城乡二元体制原本是个经 济学问题,其实它绝不限于经济层面,而是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学术理论界的特有名词。国外关于二元体制的研究都是根据经济部 门的性质和成熟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并且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 经济现象。我国学者根据国家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的实际,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提出了城乡二元社 会结构模型。在我国,二元社会结构首先出现在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工业化、城市化 课题组在经济研究参考1988 年第 9 期上发表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 关系:工业化、城市化论文中。这一概念主要由郭书田、刘纯彬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当 今中国社会结构是二元的

3、,一元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元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 会,他们最大的区别只在于是否持有城市户口。因而这种二元社会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 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 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此后,我国学者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更为深入。从经济 学角度,学者们从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嵌入式(现代工业嵌入原有欠发达的社会经济结构) 发展,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关系的区别与联系。还有学者从工农业剪刀差的角度研 究城乡关系与工农业发展。 方法杂志 1998 年第 1 期把对二元社会结构的研究聚焦于农 民身上,而研究市民群体的焦点也集中于单位制度。由此

4、,我们可以将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体制理解为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形成的 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管理和分配制度。这一体制以严格的社会管理为形式、以 不平衡的物质分配为核心,它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其它相关制度与户籍制度相衔接。二、我国公共物品城乡非均衡分配现状分析(一)公共物品城乡供给非均衡现状分析1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主体不同。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中央和地 方各级政府以及市场共同提供,政府对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有调控的权利;而农村公共物 品供给的责任主体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始终没有建立起公共 物品正常合理的供给责任主体。按照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安排,政府

5、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最重要责任主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出现责任模糊, 本来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却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成本。例如,现在正在进行的农村 村村通公路工程,其修路成本是由政府和农民对等共担的;本来应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 物品却由下级政府提供,结果使得乡镇政府成为承担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责任者,这 样势必会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缺位和错位。2公共物品城乡供给的财政分配不均衡。在城乡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我国的城乡财政分 配从结果不公向起点不公发展,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城乡平等。一方面,我国城乡公共物 品供给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

6、求愿望强烈,因此,扩大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一种必然。这时,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持全国范围内的财 政负担和支出总量不变,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此消彼长的调整;二是维持原有的城市 公共物品供给水平,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为补偿公共物品的支出成本,就必须加重农 村居民的财政负担。这样,城乡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差异就转化为城乡居民社会负担的不 公,也就是农民以较重的社会负担换取相对均等的公共物品供给。这种量人为出的方式将 矛盾限于在农村和农民范围内予以解决,造成新的城乡不均等。综合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出 情况,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近十年来一直徘徊在 7010 -9%之间,2008 年国家财政用于农

7、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为 2072.8 亿元,仅占当年财政支出的 3.3%。从回定资产投资情况看, 2008 年农村交通运输事业方面的投资为 1323.9 亿元,其中,农户自我投资为 443.7 亿元, 同期城镇投资额为 14376.6 亿元;农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事业方面的投资为 1255.2 亿元,其中,农户自我投资 10.3 亿元,同期城镇投资额为 11023.9 亿元;卫生、社 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投资为 89.7 亿元,农户自我投资 2.3 亿元,同期城镇投资额 为 976.2 亿元。(二)公共物品城乡需求非均衡现状分析1城乡公共物品的需求具有层次差距和异质性。由于经济发展水

8、平的差异,农民的收入 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对公共物品供给服务的需求同质性强,而需求强度比较高的公 共物品更多的具有纯公共物品和拥挤性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大多属于基本生存型或基本发 展型,如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农民对于农村的水利设施和公路修建的需求比较高;而对 非必需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则限定在较低的层次,如农村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农业信 息平台等。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收入、消费需求以及消费需求的分化程度都比较高,而 需求强度比较高的公共物品更多的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别是自然垄断物品的性质,大多属 于享受型或者发展型,如城镇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城镇教育多元化等,需求的弹性较大, 需求的范围、数量较

9、农村居民要大。2城乡对于同种公共物品需求的内容不同。由于城乡人文、社会环境的差异,城乡居民 对于同种公共物品的需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较大的差异性。以养老为例,虽然现阶段农 村的新型养老保险发展迅速,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养儿防老观 念是长期形成的,并且在国家推卸农村老龄人口抚养责任的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 仅是在经济上给予农村老龄人口以支持,而且还有国家保障所起不到的心理效益和社会效 益;而随着经济、社会政策的执行,城市人口的养老开始逐步转由社会负担。因而,农村 对养老的需求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而城市对于养老的需求则是全方位的。(三)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非均衡相互关系分

10、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公共物品的分配也是不均衡的,但那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同样滞 后,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分化程度都很低,因而城镇和乡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都是低 层次的,且较为同质,这时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的内生矛盾并没有强烈地表现出来。改 革开放初期,城乡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 公共物品供给的非均衡性,使得城乡在这种不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非均衡的公共物品需求,而这一非均衡的需求又成为政府进行公共物品供给持续非均衡的现实依据,从而使得城乡 差距愈显加大。三、我国公共物品城乡非均衡分配与城乡二元体制的关系分析(一)城乡二元体制是公共物品非均衡化分配的制度依靠1

1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公共物品非均衡化分配提供了身份依据。公共物品城乡非均衡分 配不仅表现为公共物品在城镇和乡村这两个地域概念上的分配不均衡,更表现为公共物品 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这两个身份概念上的分配不均衡,也即国家在公共物品的分配上形 成了对农村户口的歧视。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在城镇无法公平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其子女无 法在城镇享受正常的就学权利等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划分予以 制度化,从而为公共物品在身份概念上的非均衡分配提供了依据。2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制度为公共物品非均衡化分配提供了现实依据。城乡二元制度的实 行造成了农村在各方面发展均落后于城市,这已既成事实。在经济方面,农村

12、依然是以自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是小柯论文网 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 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 的,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公共物品视角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 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 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而城市已是工商业和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商品 经济,这一现实状态使得农村需要的仅是农业生产型的基础性公共物品,而在城镇更多的 则是需要发展型的公共物品,并

13、且呈现多元化、异质化。在文化教育方面,城乡二元体制 的实行使得农村文化教育发展落后于城镇,这就使得农村在文化教育需求方面的预期要低 于城镇。在社会环境方面,农村尚未形成环境保护的理念。这使得公共物品的非均衡化分 配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二)公共物品非均衡分配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经济保障1公共物品非均衡分配使城乡成为两大互斥的利益集团。公共物品的分配重城轻乡,城 镇居民在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远优于农村居 民,使得城镇对农村居民的流入产生一种排斥效应。而农村由于公共物品在分配上处于劣 势,农民必须依靠土地进行自我生活的保障,当城镇投资需要占用土地时,农民也会处于

14、自我生活的考虑对城镇投资予以排斥。这样,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便因为公共物品的不均 衡分配形成两大互斥的利益集团,而农村居民明显处于劣势。2公共物品非均衡分配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更加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中心是城乡二元 户籍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体制性限制,但户籍制度的限制只是 一种制度上的限制,其实质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分配不均衡。为了要维护这一体制上限制的继续存在,就必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物品城乡非均衡分配从财政上拉开了城 乡经济发展的距离,进而形成城乡两大集团的分化,使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更为强化。3公共物品非均衡分配使得城镇公共物品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公

15、共 物品城乡非均衡分配使得农村居民在农村享受不到与城镇同等条件的公共物品,甚至连生 存和基本发展方面的公共物品都匮乏。农村居民为了获得享受相关公共物品的权利,必然 会大量涌入城镇,这会导致城镇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的排斥性和竞争性,从而增加农村居 民消费城镇公共物品的成本。(1)城镇公共物品对于农村居民的排斥性主要表现在市场排斥和体制排斥两个方面。市场 排斥则主要体现在准公共物品方面,虽然城镇公共物品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优于农 村,但是由于准公共物品不仅使公众受益,而且个人也受益,这就使得准公共物品在城市 也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以教育为例,城镇居民在享受教育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质量会彼 此竞争,

16、这也是一些地方择校费和学区房屡禁不止的原因。这样,农村居民获得同等教育 资源的成本就更高,因而对于准公共物品而言,其对农村居民的排斥性是通过市场表现出 来的。而体制排斥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纯公共物品方面,如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社会保障水 平有很大差距,而为了使有限的资金让城镇居民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需要通过制度手段 实现城镇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排斥,如近年来,虽然农民工可以享受城镇职工养老和医 疗保险,但还有参保资格和享受条件方面的限制。(2)城镇公共物品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具有竞争性。城镇为了吸引农村的人才和劳动力,也 为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提供了公共物品。但是城镇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物品在数量上具 有有限性,在质量上相对于农村而言具有优越性,这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更能体现其稀缺性。 所以,农村居民为了获得城镇公共物品而相互竞争,从而使得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的成本越 来越高。并且如果对于这种行为的制度规范不完善或者监管不力,还会形成对农村居民更 大的伤害,比如一些户籍黑中介等。四、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途径分析(一)制度层面1明确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责任,统筹城乡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