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788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16 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历历 史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分。其中第卷第 2831 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8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1西周时

2、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2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材料反映的是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C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

3、列传中指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具有下列哪一特点A农业是其根本点 B小农经济为主体 C农与工商虞并举 D呈现多元化结构4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 32 万 7 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 20倍。这说明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C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5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 (左图程颐代表程颐、程颢)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 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经济重心的转移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东迁

4、 D西学东渐的影响 6据明神宗实录载,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719 世纪 50、60 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洋务企业吸引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820 世纪 30 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

5、寺路、福州路。 ”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 ;但在 1924 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发展 B农民运动的高涨C国共合作形成 D民族主义成主流10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 、 “工人” 、“学生” 、 “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C工农

6、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1下面统计表来自卞修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 一文,该统计表说明项别 死亡 伤残 失踪 合计国 作战伤亡 1328501 1769299 1301263227926 因病消耗 42249 191644 323436 937559 国民 党 军队因伤消耗 45710 123017 274671 443398 国 统 地平民 4397504 4737065 9134569 新式五味瓶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D

7、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12“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该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3右图反映的是 19501985 年间我国A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C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1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

8、,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改变C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D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15“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反对美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A雅典的民主制 B罗马的法律制度C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17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9、 ,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A关注理性 B重视智慧 C注重修养 D强调等级18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19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A15 世纪 B16 世纪 C17 世纪 D18 世纪2018 世纪末,

10、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 ,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A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B产业变革的需要C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D农业灌溉的需要2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1981 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

11、行的方法是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 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23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有“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1964 年中法正式建交。对法国而言,与中国建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A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冲破美苏两极对峙的坚冰C实现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联合国的军事、经济制裁24据统计,到 1988 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 20 世纪 40 年代的 54%下降到 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 14%左右。这说明A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B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12、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2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水笔书写,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2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83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 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270年左右)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公元前2世纪 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公元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