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3146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中学生作文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阅读就没有成功的写作。可是当我们殚精竭虑,不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强化”阅读、写作这样的训练后,看到的却仍是文思枯竭、千篇一律的文章时,是否意识到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入了误区? 反思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难发现,在应试升学压力下,解题式的阅读训练逐步取代了积累式的阅读训练,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自主发现少, “牵”“引”求同多,这种肢解式阅读理解将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变成索然无味的大拼盘,那情趣,那感悟,那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在解题训练中早已风吹云散。而我们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要求下每天读着3+X 百科知识精典、

2、应试作文技巧、重点中学入学考试题库,更有好听的速成作文 、 轻松作文 、 怎样让作文得满分哪有时间“两耳去闻窗外事?情感的熏陶淡化了,思想的启迪褪色了,审美乐趣的享受荡然无存了!僵化的标准答案束缚了多少学生,阉割了他们多少珍贵的、富有灵性的发现!又怎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之路呢? 1将教师的备

3、课变为对文本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自我体验与变角解读的过程 阅读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成功与否,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中,难免出现肤浅,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要做一番艰苦的琢磨、体悟,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感悟,然后把这种感悟、这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并完成-2向学生的转换,更好地实现文本对学生的人格构建、思维创新几能力养成等方面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尽可能地焕发出一些“艺术”的光泽。因此,

4、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自己阅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着力点放在对“教”与“学”的恰当“联络点”的苦苦寻觅之上。对这一“教”与“学”的“联络点”的捕捉、选择,构成语文教师教学文本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学生能够深刻感悟文本的关键。 比如,对于朱自清的背影这一篇结构简单、文字质朴、蕴涵浓浓亲情的文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平淡文字中的深情,形成睛感的共鸣?最憋脚的做法是文章中几次出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哪一次最让你感动?然后顺着这个思路理清结构层次,再重点分析“买橘”的背影是如何写的,怎么感人。而有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了解当时父亲、作者所处的境遇之后,抓住关键的一笑” 、两“泪” ,让学生结

5、合课文与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我“笑”父亲的“迂”?为什么在短短的“买橘”后,再也“笑”不出来了,而转变为“哭”?这一问题激发起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既引导他们进入文本去探究,同时又调动起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位同学这样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刚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一般,似乎称不上名篇,一点也不感动,可是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深感到最伟大的爱就蕴涵在这平凡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着我们?可是我们却没意识到,有时还笑他们太罗嗦,管得太宽不难看出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通过文本融合在了一起。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

6、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想契合。 ”叶老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阅读就是学生踏上语言这座桥梁去晤见作者,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通过文本这一中介,细细品味语-3言,感悟形象。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在那

7、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还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作者“情动而辞发”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读者的我们,就要“披文而入情” ,通过解读“三分文章”去感悟“七分意”。如天净沙秋思可引导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在头脑中产生画面,或把语言文字变成一幅画来解读本诗的意境, 沁园春雪可以上学生体会:国难当头之际,毛泽东登上了海拔千米的塬之上,看到那壮美的北国风光,一代伟人当时的心境、胸怀与豪情, 羚羊木雕可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

8、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的有色画面和清晰的形象了。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思想更成熟了 3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首先,要打破传统语文课堂只围绕课文转的局面,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有关的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其次尽可能将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因为学生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

9、限的,课文作为“例子”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精彩片段、展示读书笔记成果、引用名著典故、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导之以行,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组织他们参加丰富多彩且带有观摩性、解惑性、竞赛性的活动。比如作品赏析、小说讲座、读书故事赛、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形成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的习惯,把课内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加以运用,把课外学到的东西,在带回课内消化吸收。 当然,要把阅读的知识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4忽视,那就是就必须对阅读中某些重要信息

10、作强化记忆积累。摘抄、随笔、读书笔记等无疑是最好的积累方式。一个优美的词语,一段动情的话,一个独到的观点,一个名人的事例都可以成为积累的对象。摘录时要做到勤、实、广,为了便于查阅,还可以分门别类,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为了更好地激发、深化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鼓励文学爱好者由赏读作品向自由创作发展,教学生写读书感想、随笔,大胆地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读书的兴趣,永久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让阅读充满个性,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这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我们教师应不懈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