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复习提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62762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复习提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路基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1. 路基土的分类(几大类、几小类)及其工程性质。 路基土的分类(几大类、几小类)及其工程性质。 答:1.按规范确定的分类总体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2. 按土的工程性质分类巨粒土、砂土、砂性土、粉土、粘性土、重粘土;3.按施工开挖的难易程度, 土又可分成 松土、普通土、硬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等六个等级。 工程性质的表现 强度 稳定性 施工难易性 2.2. 为何划分路基干湿类型。干湿类型分几类。如何划分(平均稠度法和临界高 度法,临界高度的概念) 。 为何划分路基干湿类型。干湿类型分几类。如何划分(平均稠度法和临界高 度法,临界高度

2、的概念) 。 答: 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路面的结构。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类。这四种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 平均稠度法:在不利季节路床范围内每 10cm 取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量、液(塑)限含水量,借以求算 80cm 深度的路床范围算术平均稠度c 。 临界高度法: 新建公路, 无法测定平均绸度, 故采用测定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至路床表面的距离, 与路基临界高度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 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3.3. 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意义。 路基工

3、作区的概念及意义。 答:在一定深度当 n(n =Z /B)0.1 0.2,该深度 n 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面 意义: 在工作区的路基, 对于支承路面结构和车轮荷载影响较大, 在工作区范围以外的路基,影响逐渐减小。 4.4. 路基压实: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的概念 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压实 度的概念等。 路基压实: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的概念 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压实 度的概念等。 答:最佳含水量:是指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 最大密实度:是指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对应的密实度。 最大干密度:是指击实或压实试验所得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峰值

4、点对应的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最佳含水量是一相对值,随压实功能的大小和土的类型而变化。所施加的压实功能越大,压实土的细粒含量越少,则最佳含水量越小。经验统计还表明最佳含水量与土的液限关,土中黏土矿物含量愈大,则最佳含水量愈大。 压实度: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5.5. 特殊土的分类? 特殊土的分类? 答:特殊土主要分为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和盐滞土、 (冻土) 6.6. 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的定义。 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的定义。 答:路床是路面以下 80cm 范围内的路基部分,上面 30cm 为上路床,下面 50cm

5、 为下路床; 2路堤是指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地面以下的 80-150cm 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7.7.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各级区划划分依据。几个一级区(含名称) 、二级区 及二级副区?二级区按潮湿系数定义分为哪几类?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各级区划划分依据。几个一级区(含名称) 、二级区 及二级副区?二级区按潮湿系数定义分为哪几类? 答: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划分依据:将具有相同自然条件和筑路特点的区域进行归类 一级区划: :七个大区

6、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是热区、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二级区划:在每个一级区划内以潮湿系数K 为主要分区依据,并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地貌、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 33 个二级区和 19 个副区 三级区划:以行政区域为界限,是对二级区划的具体化 8.8. 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哪些?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的定义。 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哪些?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的定义。 答: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参数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CBR) 回弹模量:指路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应力与其相应的回

7、弹应变应变的比值 地基反应模量:压力 P 与弯沉 L 之比 加州承载比: 是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承载能力及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他们的相对比值表示 CBR 值。 9.9. 路基的主要病害,如何防治? 路基的主要病害,如何防治? 答: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可归纳为:路基的“三沉”(路堤沉缩、路堤沉移、路基沉陷)和路堑的“三落”(剥落(溜方)、碎落、坠落),边坡的“三坍”(石质路堑边坡的崩坍、路基边坡的滑坍以及路基的坍塌)及路基翻浆(是土质路基在有负温差条件下受重复荷载作用时产生的一种水份积聚和冻融现象)三大类。 防治: 1.正确设计路基

8、横断面 2.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 3.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 4.适当提高路基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必要时设计隔离层 7.采取边坡加固、 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技术防护措施。 第二章 一般路基设计 1.第二章 一般路基设计 1. 路基的几种典型横断面形式及其特点。 路基的几种典型横断面形式及其特点。 答:三种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特点: (1)路堤是指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常用于平原区.(2)路堑路基顶面低于原地面, 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常用于 山岭区。 (3)半填半挖路基是路堤和路堑的混合形式,常用于丘陵区地面横坡较陡的场合. 2.2. 路基

9、的附属设施(几种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路基的附属设施(几种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答: (1)取土坑与弃土坑:路基取土、弃土,对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 (2)护坡道与碎落台:保护路基边坡的稳定 (3)堆料坪:堆置筑路材料备用 3(4)错车道、爬坡道:确保行车安全 3.3. 最佳含水率。 最佳含水率。 答:最佳含水量:是指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 最大密实度:是指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对应的密实度。 4.4. 压实度。 压实度。 压实度: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第三章 路基排水设计 1.第三章 路基排水设计 1

10、. 地面排水设施的类型、作用、设置位置及其构造等。 地面排水设施的类型、作用、设置位置及其构造等。 答:地面排水设施 类型:边沟、截水沟、排水沟。 边沟,作用:用于汇排路基范围及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设置位置:挖方路基路肩的外侧及低路堤坡脚外侧。 构造: 梯形边沟的边坡一般为 1:1-1:1.5,三角形边沟的边坡可用 1:2-1:3。 边沟的深度和底宽一般不应小于 0.4m 截水沟,作用:拦截地面水流向路基, 防止冲刷边坡及坡脚。 设置位置:设置在路堑边坡坡顶以外、高边坡平台、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处。 构造:截水沟的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可做成石砌矩形。截水沟长度不宜超过 5

11、00 米。当截水沟长度超过 500 米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或排水沟中。 排水沟,作用: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排到附近自然水系或桥涵,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等条件而定,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 2m。 构造: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可做成石砌矩形。排水沟的底宽、深度都不应小于 0.5m。土质排水沟的边坡一般为 1:1-1:1.5,沟底纵坡通常不小于 0.5%。 2.2. 地下排水设施的类型、作用、设置位置及其构造等。 地下排水设施的类型、作用、设置位置及其构造等。 答:类型:暗沟、渗沟、渗井 暗沟,作

12、用:排除地下集中水流。设置位置:边沟下面、路基挖方与填方交界处。构造:暗沟沟底的纵坡不宜小于 1%,条件困难时亦不得小于 0.5 %,出水口处应加大纵坡,并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位 0.2m 以上。 渗沟,作用:通过拦截作用引排地下潜水、层间水;通过渗流作用降低地下水位;通过透析作用疏干坡体内的潮湿土, 以此保证路基工作区稳定或路堑边坡稳定。 设置位置: 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的地方。构造:渗沟的排水孔(管) ,应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 0.25M 处。截水渗沟的基底宜埋入隔水层内不小于 0.5M。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的基底,宜设置在含水层以下较坚实的土层上。寒冷地区的渗沟出口,应采取防冻

13、措施。 渗井,作用:在路基下卧层不深处存在有透水性土层时,将路基上层的滞水(或地面汇水)4引入到该透水层中去。 设置位置: 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或有固定含水层时的地方。 路线经过城镇段,路基附近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排除困难处。 路线低凹处 (如城市立交桥下)地面汇水无法自然排除时。 路基含水量较大而影响路基路面强度,其它地下排水设施不易布置处。 构造:透水层、隔水层、储水层、反滤层。 3.3.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强调各类排水设施应相互衔接配合,并兼顾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等进行综合设计,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2、设计要结合农田水利做好全面规划,并做到因

14、地制宜、经济适用。 3沟渠宜短不宜长,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及时疏散、就近分流,一般路基沟渠不能用于其它排水用途。 4排水构造物应能迅速有效地排除路基范围的“有害水” 。 5. 排水沟渠出水口应尽可能引接至天然河沟, 并高出设计水位 0.1 -0.2 米, 最小纵坡为0.25%(截水沟 0.3%),有铺砌的为 0.12%,大于 3%时要防护加固。地下排水设施要保证沟槽出水口水体处于无压状态。 4.4. 明渠断面设计的程序。 5.明渠断面设计的程序。 5. 选择法(试算法)进行明渠断面设计的步骤。 6.选择法(试算法)进行明渠断面设计的步骤。 6. 分析法(最佳断面法)进行明渠断面设计

15、的步骤。 分析法(最佳断面法)进行明渠断面设计的步骤。 答: 1、试算法(又称选择法)计算步骤 : 按常用尺寸并查表选用 b、 h, 套用常用水力要素计算公式计算沟渠断面积 、 湿周 x、水力半径 R。 计算沟渠实际能达到的流速 v 及断面所能通过的流量 Q。 (3)验算:是否满足 VminvVmax(查表 7-10) 。 (4) 流量校核,若满足(Q 设计-Q)/Q 设计100%10% 则原假设尺寸 b 及 h 值符合要求。 2、最佳断面法(又称分析法)计算步骤 计算常数(根据 m、K、y、n 及 i 计算 各参数值) 计算有关水力要素(包括断面积o 、沟底宽 b 与沟深 h) 计算实际流速

16、 vo 与流量 Q。 7.7. 最佳水力断面/经济断面的定义。 最佳水力断面/经济断面的定义。 答:最佳水力断面:即经济断面。指在给定设计流量条件下,与 容许最大流速相对应的面积最小的水流横断面。其特点是 在断面下沟渠的湿周最小。 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 1、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 1、 坡面防护设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常见的类型及作用? 坡面防护设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常见的类型及作用? 5答:植物防护 :种草、铺草皮、植树等 工程防护:抹灰、喷浆、勾缝、石砌护面等 2、2、 冲刷防护包括哪两类,各自有什么常见的类型及作用? 冲刷防护包括哪两类,各自有什么常见的类型及作用? 答:直接防护措施: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抛石与石笼防护 间接防护措施:设坝 3、3、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机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