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2671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外外资资银银行行进进入入新新兴兴市市场场国国家家的的动动因因研研究究一、外资银行:规模增长及国际动向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其银行体系。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的上升,是成熟市场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的银行体系融合的一个表现。在拉丁美洲以及转型经济的中东欧国家,外资银行占到了当地银行资产总量的大部分,而在亚洲,尽管外资银行所占比例比上述地区少得多,但是也成为了当地银行部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外资进入大幅增加,至 1999 年外资控制率达到了 50%以上。90 年代上

2、半期中东欧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银行的私有化进程大大地加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的步伐。最初出售的银行大多数是中小银行,但 1999 年以后,大型的国有储蓄和对外贸易银行也在出售之列。匈牙利在私有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列,到了 1999 年末,银行系统的外资控制率接近了 60%。波兰的私有化进程是渐进的,但 1999 年到 2000年有所加快,在 1999 年中期 Pekao 银行出售之后,外资控制率也达到了 53%。捷克在 1998 年开始对国有银行实行私有化改造,到了 2000 年初,四家大型国有银行中有三家被出售,外资控制率将上升至 60%。在 2001 年仅剩的一家国有银行私有化之后,外资

3、控制率达到 90%。 在拉美,尽管外资银行进入历史很长,但直至上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其数目才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西班牙金融机构掀起的并购浪潮。在 1994 年底,外资银行在阿根廷和智利已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在 1996-1997 年一系列并购活动之后,外资银行控制的银行资产已经达到了 50%。而市场规模较大的巴西和墨西哥,外资渗透率一直较低,但是到了 1999 年底,外资银行控制的资产已经达到了 18%,而且 2000 年 5 月第三大银行的出售及 2000 年 6 月第二大银行的出售,使得墨西哥外资控制率迅速攀升到了 40%以上。巴西是拉美唯一的外_2资银行在其银行体系中不占主要位置的国

4、家。原因在于大量的银行资产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并且有三家大型的、资本充足、管理良好的私人银行。1997 年、1998 年两家大型欧洲银行的进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该国银行业的格局,并且加剧了竞争,随着一些国有银行的私有化,进一步的外资收购是有可能发生的。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外资银行的作用比中欧和拉美国家要小得多,这一现象部分反映了政府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尤其是限制其进入零售市场。1997 年金融危机后,除马来西亚外,一些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放松了限制。韩国第一银行(Korea First Bank)出售给新桥资本(New bridge Capital)使得外资银行控制率在韩国有所上升。危机后泰国有四家银

5、行出售给外资金融机构,使外资控制率从 1994 年的 0.5%上升到 1999 年底的 4.3%。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及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份额急剧上升,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期全球银行业合并整合的大趋势。金融服务行业的国际化使得银行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使得银行业的净利差和利润大幅减少,降低了银行牌照(Franchise)的价值(Folkerts-Landau 和 Chadh

6、a,1999;Vansetti Guarco,和Bauer,2000)。同时,银行业在本质上是信息和计算机密集化的行业,其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成本在近几十年大幅下降。这一方面产生了规模经济,特别是在银行后台业务运作方面;另一方面扩大了银行业务的范围,特别是银行OTC 衍生产品出现和快速发展。为了获得这一规模经济和产品范围扩大的好处,银行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进一步降低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率,促使大型跨国银行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涉足其他金融领域,并向海外大规模扩张(Canals,1997)。 中欧转型经济国家只有短暂市场经济历史,在这种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力量迅速建立高效、

7、稳健的银行体系具有相当的难度;另外,向银行系统重新注入资本需要较高的成本,这使得该地区国家的政府认为将国有银行出售给外_3国战略投资者,是解决银行系统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近期,为了加入欧盟并达到 OECD 的成员国条件,各转型经济国家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 与此相似,90 年代中期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的银行部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促使政府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输入重建资本,带来先进的银行技术。在已有大量外资银行的国家,如阿根廷和智利,90 年代下半期的金融混乱导致了一系列的银行并购,大大提高了外资银行在当地银行市场的参与程度。 前已述及,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亚洲增长的幅

8、度远远小于中欧和拉美,但市场参与者预期这一情况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有所转变。先前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因来解释亚洲外资参与程度较低的现象。 其一,政府担心在发生危机时,外资银行会迅速、大幅减少对当地的贷款,并从东道国撤出资金,因此认为外资银行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其二,当地银行的家族所有制和管理结构是外资银行进入的一大障碍,因为家族往往不愿意将所有权转让给外国战略投资者(Fitch IBCA,1999);其三,如前所述,在亚洲参与跨国并购的外资银行大多数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然而大多数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不得不在俄罗斯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之后,处理自身资产负债方面的

9、问题,日本银行也陷于处理国内问题丛生的金融体系,无暇向外扩张(Irving and Kumar 1999);其四,亚洲国家的银行中介化程度远远高于中东欧和拉美,所以进一步增长的预期小于上述两地,如果外资银行进入亚洲国家,必然要做大量的重组工作;最后是银行牌照的价值在逐渐降低,许多大型企业借款人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加之网络银行的发展降低了建立大型银行网络的价值。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动因的假说提出 一国银行体系外资银行参与率(控制率)较高,基本上反映了外资银行有意愿进入这一他们认为是有潜在盈利机会的市场,以及当地政府有意愿向外_4国竞争者开放其金融体系,以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并解决其

10、银行危机的问题。故此,我们认为外资参与率和控制率必然受到市场上已进入的外资银行和当地银行的成本收益的影响,受到政府在危机后重组银行系统的成本的影响,并受当地宏观经济条件以及金融部门市场结构的影响。为此,我们就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动因提出以下假说。 影响外资银行决定是否向海外扩张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外资银行本身以及即将进入的东道国两个层面来考察,就外资银行本身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扩展业务的成本和收入方面的动力 Focarelli 和 Pozzolo(2000)曾将衡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变量和银行效率等因素建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向海外扩张的程度正向相关,而且非利息收

11、入占比较高的银行更可能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合理的解释是,创新能力强的银行更有能力寻求新的利润机会,会有较大比例的收入来自非传统业务,也会有较大的向海外扩张的倾向。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这种类型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增加该国的福利,当然这还要看他们进入后所提供的银行服务的类型。因此,我们提出: 假说 1:外资控制率(或参与率)与外资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正向关联。本文选择三个变量来代理外资银行在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资产收益率或资本收益率之差,以考量两类银行盈利能力的差异;二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的营业费用之差,以考量两类银行经营成本的差异;三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之差

12、,以考量其高端业务能力(金融创新)的差异。 (二)客户跟随战略 就银行自身而言,在其客户跨国公司将业务扩展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它们有时也会为了追随客户而到海外设立分行或附属银行,在境外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奉行的客户跟随战略。 _5对于发达国家外资银行的客户跟随战略的研究始见于 Goldberg 和Saunders(1980),他们研究了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银行向海外扩张的情况,当时美国银行主要投资于英国,两位研究者发现美国对英国的出口额与美国银行在英国的直接投资额(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发现外资银行进入

13、美国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并且非银行部门的 FDI 也是决定银行部门 FDI 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在东道国和母国经济交往密切、经济融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会本着追随客户的原则来到东道国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不间断、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般用非银行部门的 FDI 来描述两国经济的融合程度。有许多研究检验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程度和银行部门 FDI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融合程度越高的国家之间的银行部门的 FDI 也越多,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不甚明显。 对发达国家银行部门 FDI 的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美国或英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即多国对一国银行部门的直接投资情况;另一种是分析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在世界各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这两类研究结果都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程度和外资银行进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外资银行追随境外客户向海外扩张的结论。 Seth, Nolle 和 Mohanty(1998) 通过检验外资银行贷款行为的方法,检验了追随客户假说,发现在外资银行的大多数贷款并没有贷放给来自本国的借款人。他们调查了在美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