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2664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课 题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单单 位位唐山市第十六中学授课人授课人秦友刚本课本课 地位地位作作用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必修 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 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 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 作用。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经过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 思维能力,但面对现实性更强的收入分配与公平问题,在理解时还是有一定的 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 和运用

2、知识。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分析分析(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 平的必要性;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在实 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落实 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 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 力;结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价值

3、目标)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 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提高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课程标 准,结合党 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 以及学生的 学习实际, 制定教学目 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 依据:收入分配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教教材材分分析析重点重点 难点难点 分析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有难度。教法:情景教学法自学阅读

4、和讲授结合法讨论式教学法教法教法 学法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展示设备。播放十七届五 中全会内容, 营造政治氛围过过程程分分析析经典经典 故事故事导入导入 新课新课七人分粥七人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 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 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 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 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 始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 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

5、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思考:你认为这 7 个人为什么没有分好这 一大桶粥?和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粥没分好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解决分粥设计意图:运 用经典故事导 入并设置悬疑, 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为学生 将注意力从课 间的兴奋状态 转移到课堂创 造了客观条件。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进而引入本课。课课堂探究:堂探究:1、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公平?2、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是平均主义吗?3、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回忆故事中 7 人的关系,引引导导学生思考思考: 你认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因此,实现收入分配的公

6、平迫在眉睫,那么,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 决这一问题呢?(过渡到下一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熟悉所学 内容,总结要点。多媒体展示: 1、见下图:2、导入课本 P61 四幅漫画: “分配不公,企业破产”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 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提高比重,提高劳动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 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 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 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

7、大就业增加 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 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认真阅 读教材,用找 关键词的方法 准确掌握收入 分配公平的含 义:即相对平 等、差距不能 过于悬殊、保 证基本生活需 要。过过程程分分析析小小 组组 讨讨 论论探探 究究 知知 识识讨论讨论探究:探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前三个组对应三个问题,第四组进 行点评)第一组问题:第一组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对实这种现

8、象对实 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会产生那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会产生那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 题?题?第二组问题:第二组问题:观察漫画回答:在这个公司中,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存在于哪 些人之间?这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三组问题:第三组问题:你认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什么要努力提高两个“比重” , 应如何提高两个“比重”? 反思注意: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 教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探究。并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 发言,教师应避免为赶时间而替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突破

9、这一重点和设计意图:学 生在提前阅读 教材的基础上, 配合感性材料, 升华对理性知 识的认识,理 解“两个合理比 重”突破难点; 通过税收政策 的调整加强学 生对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的 理解;使学生 能够初步区分 初次分配与再 次分配的措施。难点问题。设置设置 情境情境运用运用 知识知识学生在学习了解公平的含义及国家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后,希望自 己也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于是我仍然利用分粥故事来设计情境,引出问题: 如果你是如果你是 7 人中的一员,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分粥方案。人中的一员,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分粥方案。在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各种方案中,我不时予以点评,指出其积极和不足 的方面。

10、在综合大家的各种方案后,我将这 7 个人最后设计的方案公布:轮轮流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所以为了不让自己 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设计意图:以 设置情境的方 式,激励学生 积极思考,教 师适时点评鼓 励,更能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正正 反反 辩辩 论论完完 善善 知知 识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高一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缺 少辩证法思想,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极端。因此,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学 生辩论赛的形式来实现。仍以课本 P61 漫画“分配不公,企业

11、破产”为例,多媒体展示并设置情境, 导出辩题。该企业希望通过选出新的领导来改变现状,起死回生,于是开展一次新任 领导的竞聘演讲。演讲围绕“效率与公平谁更重要?”而展开。竞选人甲:我要公平,公平才能得人心,要一碗水端平,大家工资平均算。竞选人乙:我要效率,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收入差距必须拉大。竞选人甲: 竞选人乙: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方,甲乙两方辩论,丙方作评委。学生就上述两个 观点进行自由辩论。在自由辩论过程中自主地探究知识。辩论过程中,丙方作为 评委可分别指出甲乙双方观点的可取之处和不足,并就改革公司原先不合理的 分配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效率与公平之间既有一致性又 有矛盾性

12、的辩证关系。设计意图:通 过辩论的方式, 让学生充当角 色,从而使学 生理解并能够 学会处理效率 与公平的辩证 关系,突破难 点。且培养学 生辩证思维的 能力,完善知 识结构。总结总结 升华升华巩固巩固 知识知识小结部分由学 生自主完成, 引导学生建立 知识体系,帮 助学生形成对 课本知识的整 体认识,培养 学生归纳和概 括能力。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7.2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三个“W”)1、公平的含义及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WHAT)2、我国坚持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WHY)3、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H

13、OW)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3、当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课堂课堂 作业作业祥祥见见附附以选择题形式 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运用知 识。过过程程分分析析课后课后 作业作业思考:“同工不同酬”是不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其消极影响。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1 “问题探究”不应仅仅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提出来的,而是立足于学生 实际,是否有助于课堂操作,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 高。 2新课标要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14、,应是课堂的主题。 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总结,保证教学活动实现应有的目标。 结结束束语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 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 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 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附附 1: :课课堂作堂作业业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15、。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 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我们所要追求的收入分配公平应是 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得,无论收入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收入分配的绝对平等 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于悬 殊 有助于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A B C D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下面能体现这一举措的有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 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

16、系,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上调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A B C D 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则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一直到 2007 年十七 大,才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效率与公平关系一直成为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 问题。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实现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提高效率是促进公平的保证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和公平的真正实现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