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5044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 换 摘 要:本文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模式应该按照逐步由全过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向全面造价管理范式转换的原因和步骤。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现有各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差异和它们各自适用的情况以及建设项目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管理范式转换 自从前国家计委于 1988 年提出要在全国推行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以来,一直到 2003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为止,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初步完成了从

2、传统计划经济下基于统一定额的管理范式向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但是这一步转换并没有完全实现我们要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范式转化的最终目标,甚至连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编制者也承认这一规范中给出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为此,近来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十分关注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的转换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未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如何发展和向转变的大问题,是我国未来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究竟采用何种主导模式(范式)的大问题。 现在国际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模式:其一是英国人最先在 1980 年前后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其二是我国最先在

3、1988 年前后提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其三是美国人最先在 1993 年前后提出的全面造价管理模式。作者认为首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全球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2发展历史进程,然后再通过对现有这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最终才能给出我国未来应该采纳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研究结论。 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历史发展进程 人们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进步和展开的。最初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始于人们对家屋建造成本的管理,现在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发展成了管理科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领域,并被应用到了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建

4、设项目的管理中。这一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是人们经历了几千年工程建设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自 20 世纪 30 年代一些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被应用到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领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从简单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开始向重视项目价值和投资效益评估以及项目经济技术分析的方向发展。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期就已经有人将项目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项目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等项目评估技术方法应用到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之中并创建了“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不但使得建设项

5、目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而且使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战之后的全球重建时期,大量的建设项目为人们提供了开展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机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时期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 20世纪 50 年代以后各国纷纷成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协会组织,如 1951 年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协会(AIQS)宣布成立,1956 年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AACE)成立和 1959 年加拿大工料测量师协会(CIQS)等宣告成立。这些组织的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合作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造价确定、造价控制、造价风险管理3等诸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6、,并且创立了被称为传统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各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和学术机构先后开始了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探索工作。例如,美国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从 1967 年开始探索“造价与工期控制系统的规范”(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on-C/SCSC),后经反复修订而成为现在最新的项目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的技术方法3,这是一种建设项目造价和工期集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另外,1976 年成立的国际造价工程联合会(ICEC)联合了全世界 26 个国

7、家的造价管理协会和工料测量师协会为推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般认为从此人们开始了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重新认识,所以 20 世纪 80 年代被认为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进入现代阶段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下述三个: 1、以英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4 2、以中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5 3、以美国建设项目工程

8、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6 这使得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在究竟应该以哪一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作为主导模式(或范式)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例如,在 1998 年美国新新纳提召开的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协会(AACE-4I)年会和国际造价工程师联合会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多数认为应该将“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定为 21 世纪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技术与方法,他们认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面管理的模式已经成熟,所以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模式将会是 21 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主导模式(Dominate Design)或叫范式(Paradigm)。

9、但是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多数工程造价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应该使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导模式,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导模式。作者认为“何去何从”主要取决于这些不同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所以只有通过对于它们适用性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各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适用性的分析 实际上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就进入了现代项目管理的阶段,由此导致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7。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我国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

10、模式,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三种不同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作一番比较研究,通过充分讨论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才能够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1、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的,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初文献是英国的 A.Gordon 于 1974 年 6 月在英国特许测量师协会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的“3L 概念的经济学”一文。随后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其中 O.Orshan 在“全生命周期造价:比较建筑方案的工具”一文中首次从建筑方案比较分析的角度讨论了在建筑设计中全面考虑工程建造成本和运5营维护成本的概念与

11、思想。然后 R. Flanagan 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问题”一文中从建筑经济学角度讨论了这一模式的主要内涵。早期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P. E.Dellasola 等人的设计中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 J. Bull 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等。同时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和特许建筑师协会(RIBA)也组织出版了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指南8 等指南和手册。这些代表性的文献给出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关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及其适用性的分析与结论如下: 1)它是用于建设项目投资分析和决策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用来选择项目备选方案的数学决

12、策方法,但是它不能用来做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备选方案评选中要遵循工程项目建造和运营维护两个方面成本最优的原则。 2)它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用它可以计算一个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部成本以及相应的社会与环境成本等。它是用来确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从项目成本和价值两个方面去安排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 3)它是一种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期和拆除期)造价最小化的一种计划方法,是一种追求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和项目价值最大化的计划技术。 综上所述

13、可知:1)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模式主要是在项目设计和决策阶段使用的一种全面考虑建设项目成本和价值原理和方法;2)它有助于人们在项目全过程中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并帮助6人们提升项目的价值。因此这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主要是一种指导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建筑设计的方法,但是它并不能用于对建设项目造价的估算、预算和全过程造价控制,所以它的适用性存在较大的局限。当然,这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作为一种投资决策和建筑设计的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所以它在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建设项

14、目工程造价管理界的工作者中就有一批人先后提出了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特别是在 1988 年前国家计划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若干规定(计标198830 号)9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建立健全投资主管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等各有关单位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责任制”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从而奠定了我国率先提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基础。同时,国内外也先后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例如,国内的徐大图和龚维莉等人就提出过这方面的观点10,国外的 R.E.Dragoo 等人在“实时造价管理”11一文中就提出只有使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才能管理好建设项目造

15、价的观点。 关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和适用性的分析与结论如下: 1)它是一种基于活动和过程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是一种用来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方法。它强调建设项目是由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过程,所以其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应该使用基于活动和过程的方法,因此人们必须按照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去开展这种管理工作。 2)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确定中使用基于活动的造价确定方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这种方法将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工作分解成一7系列的项目活动,然后分别确定出每项活动消耗或占用的资源,最终根据这些资源及其价格信息确定出一个建设项

16、目全过程的造价。3)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使用基于活动的造价控制方法(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ABM),这种方法强调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必须从项目活动数量和方法的控制入手,通过消减不必要的项目活动和改进低效的活动方法去减少资源消耗,进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综上所述可知:1)这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要求使用基于活动的方法去确定和控制一个建设项目的造价;2)它要求使用对于项目活动及其方法的分析和改进去降低或消除项目的无效和低效活动从而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的全面控制和最小化。这种管理模式更注重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成本确定与控制,但是它未能充分考虑一个建设项目的建造与运营成本的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问题,所以它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存在有一些局限。当然,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方面是比较科学的,所以这一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3、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最早使用“全面造价管理”一词的文献是 1978 年由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