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12790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的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代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问题 的探讨摘要: 指出保证室内新风量的三个控制环节新风总量、新风分配量、新风均匀性,着重分析单风机变风量系统的新风分配量问题,并对目前的几种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IAQ) 变风量系统 新风量 新风分配量0 引言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室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IAQ)的重视,空调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现代建筑物室内装修和家具涂料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室内人员产生 CO2、异味等污染物,这些都需要向室内引入足够的新风,以稀释室内污染物。现代建筑物的密闭性

2、大大提高,如果室内新风量不足,室内污染物积聚、浓度增加,将使室内人员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使人生病,称谓“建筑物综合症”。因此,保证室内新风量是空调系统设计时应该重视的问题。1 保证室内新风量的控制环节1.1 保证室内新风量,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新风量标准。上海国际航运大厦取30m3/h人;久事大厦取 30m3/h人;上海金茂大厦取 34m3/h人。根据国内的设计规范,一般取 30m3/h人。1.2 保证室内新风量需要控制 3 个环节:2a. 新风总量控制整个系统的新风量,满足该空调系统所有服务区域的人员标准新风量之和;b. 新风分配量控制送入系统各个末端服务区域的新风量,满足区域内人员的

3、标准新风量;c. 新风均匀性控制送给服务区域内所有人员新风,满足人员需求新风量,避免区域内一部分人得到多于标准的新风量,而另一部分人得到少于标准的新风量。1.3 三个控制环节的关系如图 1 所示。1.4 控制新风均匀性,则要求处理好风口布置,气流组织问题,复杂空间尚需对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控制难度较大(本文不做分析)。2 VAV 系统中新风量问题对于单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将系统新风总量和新风分配量,根据要求设定并调试好,也就控制了第一环节(新风总量)和第二环节(新风分配量)。而对于变风量全空气系统,送风量随负荷减小而减少,如何控制第一环节新风总量,目前已有不少文章对此进行

4、了论述,本文着重讨论变风量系统中新风控制第二环节:新风分配量。新风分配量与室内负荷变化有关,以下分析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变化和建筑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的影响。2.1 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的影响3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变化往往是由人员流动而引起的,因此负荷与区域人数同步变化,即该区域送风量与人员变化近似成正比。当区域人员减少,该区域末端实际送入新风量 GO 与该区域末端所需送入新风量 GO.N 的比值大于等于 1 时,则该区域新风量满足要求。反之,则该区域新风量不满足要求。(1) 式中 :GT 为末端的设计风量;R 为系统新风比;RMIN 为系统最小新风比;K1:为人员减少时,末端

5、服务区域送风量与设计送风量的比值。K11;K2: 为该区域人数与设计人数的比值。K21; K1=(QA +QI)/(QA +QI。D); K2 = QI / QI。D;QA为该区域建筑负荷;QI 为该区域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QI。D 为该区域设计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2)由于 K21,则1。当 QA=0 时,该区域建筑负荷为零(如内区),则=1。对于式(1),因为1,又1,所以式(1)1,则区域新风分配量满足要求。同时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外区,人员减少越多,K2 越小,越大,该区域新风分配量越富裕;对于内区,人员减少越多,区域送风量越小,系统新风比 R 越大,该区域新风分配量越富裕。因此,

6、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变化一般不会造成新风分配量不足的问题。2.2 建筑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的影响采用虚拟工程来说明。虚拟工程(见图 2):内区面积 900m2,外区面积 900m2,内走道 200m2,芯筒400m2。人员密度 7m2/p。内外区采用一套单风机变风量系统,外区变风量末端采4用并联型风机动力箱(Parallel Fan Terminals)带热水盘管(12 排),内区设单风管变风量末端(Single Duct Terminals VAV.T)。 系统需求新风总量 7714m3/h,系统送风量为 30000m3/h。系统新风总量由定风量装置来保证(见图 3。2.3 建筑负荷变化之一

7、:年建筑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产生的影响。由于室外温度变化,外区负荷随之变化,由于内外区送风参数相同,外区送风量随外区负荷发生变化,而内区送风量不随室外温度变化。内外区的新风分配比发生变化:当外区送风量增加时,内区的新风分配量不足,而外区新风分配量过剩,为避免这种差异,我们将系统送风量为 70%时,内外区新风分配比满足要求。当送风量由 70%增大时,外区新风供需比增大,最高达 130%,当负荷减小时,外区送风量减小,新风量严重不足发生在系统送风量为 48%时,仅为需求新风量的54%。详细计算结果见表 1。如内区面积所占比例放大,问题更加严重;而内区正相反,当系统送风量最大时,其新风量为需求量的

8、70%。系统送风量为 70%,新风分配量满足要求。系统送风量为 48%时,其新风量为需求量的 146%。故如限制系统送风量调幅在 100%60%,内区新风量将控制在 70%117%的盈亏范围内, 外区新风量将控制在 130%83%的盈亏范围内。内外区新风量供需关系详见图 4。表 1 送风量(m3/h )新风量(m3/h)送风量变化(%)5内区外区内区内区得到需求(%)外区外区得到需求(%)10010500195002700705014130851050015000317682453811867010500105003857100385710060105007500450011732148356

9、105006300482112528937574810500390056251462089542.4 建筑负荷变化之二:日建筑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的影响。 (虚拟工程的外墙窗墙比为 55%)夏季由于东西向建筑负荷变化最大,因此仅分析东西向。东向外区从 11:00 开始,新风分配量出现不足现象,18:00 时仅为需求新风量的 51%。而西向外区仅在8:00 时,出现新风分配量不足现象。详细计算结果见表 2。由表 2 可见,即使同一天,不同时刻,不同朝向的新风分配量也存在严重问题。建筑负荷占室内负荷比重较大的建筑,比如采用较大玻璃幕墙的建筑,此问题更显突出。表 2 时刻次风量(m3/h )得到新风

10、量(m3/h )8得到新风量/需求新风量(%)东西东西东西8:003939228213577861.270.7310:0035613684112011591.0591.0812:002682390780211680.751.0914:002779561976515470.711.4416:00273569477061793100.661.6718:001640426554114070.511.313 解决新风分配量问题的几种办法3.1 方法一,大空间办公划分采用隔断*,不采用隔墙*。 由于采用隔断,新风量分配不均区域吊顶下空气相通,共享新风。新风分配量问题降为新风均匀性问题,可通过对气流组织的

11、改善,风口布置的调整(图一中 c)来解决。本方法简便,无须改变空调系统,但内区和外区之间的隔断受租售用户装修影响,有些工程较难保证能够实行。如隔墙必须存在,可考虑采用其他方法。3.2 方法二,内外区分设空调机组(AHU)。 内外区分别设 AHU 后,内区和外区可能不会出现表 1 中内外区新风量分配盈亏问题,内外区新风量依靠控制内外区系统新风总量(图 1a)来保证。本方法只解决了内外区之间新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于外区之间新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仍无法解决。而且,本方法需设置两台 AHU, 一般将增加机房面积,增加吊顶内管道的交叉,影响层高。由于内区负荷变化不大,11可采用定风量空调系统;外区变风量

12、空调系统须进行供冷供热的模式转换。3.3 方法三,设专用新风机组。专用新风机组可采用定风量,亦可采用变风量系统。VAV 末端厂商,有生产设专用新风接口的 VAV 末端。如采用定风量,为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刻、各个区域的新风量,将增加空调能耗。因此,专用新风机组多采用根据有害物浓度(一般采用 CO2 浓度)控制采用变风量系统。本方法解决了内外区新风量分配盈亏问题和外区之间新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当然,本方法将增加 VAV 末端的投资,增加大楼 BAS 的控制点数,有时由于人的嗅觉和综合感觉能力比测试仪器灵敏,有时会出现即使室内已知有害物浓度均不超标,人员仍感不适的情况。一般,本方法也将增加机房面积

13、,增加吊顶内管道的交叉,影响层高。3.4 方法四,增加系统新风需求量,即增加新风标准。增加新风标准,通过适当提高系统新风比和冬季转换风量以保证系统内任何时刻所有人员均享有至少满足卫生标准的新风量来实现。一般,增加新风量必然增加能耗,增加机组装机容量和盘管处理能力,增加初投资,因此,新风标准增加的数值须经过详细计算确定。ASHARE 手册 IAQ 章节中有详细论述。计算复杂,对控制依赖性大。但如建筑所在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可利用新风供冷,则本方法结合热回收装置使用,是可行的解决方法。 4 结论4.1 保证室内的新风量需要控制 3 个环节:新风总量、新风分配量和新风均匀性。4.2 新风分配量与室

14、内负荷变化有关。设备、灯光和人员负荷变化一般不会造成新风分配量不足的问题。建筑负荷变化对新风分配量的影响,以虚拟工程进行了分析。对于单风机变风量系统,新风总量能够得以较好的控制,而新风分配量的确12存在问题。根据对虚拟工程的计算结果:夏季外区最高负荷时得到新风量高达130%(需求量为 100%,下同),但内区得到新风量却只有 70%,负荷较低时则相反,内区得到新风量高达 146%,但外区得到新风量仅为 54%。从朝向影响分析:西向外区上午 8:00 得到新风量只有 73%,东向外区自中午 12:00 以后得到新风量均小于 100%,18:00 只有 51%。4.3 本文讨论了 4 种解决方法,需结合实际工程特征来选择具体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就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和大楼 BAS 的控制、调试水平而言,方法一应作为首选。方法一,简单、经济。另外,限制变风量调幅,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4.4 对于设送回风机的双风机变风量系统,同样也存在控制新风量的问题,本文亦可衍用至双风机变风量系统。双风机变风量系统的控制关键环节是新风总量。*隔断为高度不到吊顶的划分;隔墙为高度至吊顶或楼板的划分。参考文献:1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空气调节(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 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