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5088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洛洛美美协协定定”下下欧欧盟盟与与非非加加太太地地区区国国家家合合作作存存在在的的问问题题内容提要:“洛荚协定”无论在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方面,对欧盟与非加大(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好处。但从实施效果看,“洛荚协定”式的“南北合作”,仍然远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南北双方之间不平等、不公正的经济关系,也不可能根本改变非加大地区国家经济落后的现状。 关键词:洛美协定,欧盟与非加大地区国家,南北合作“洛美协定”无疑是欧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一个代名词。尽管双方已经签定了新的合作协定“科托努协定”,但是,就双方之间的合作而言,仍可把“洛美协定”

2、看成是一种合作的模式。一、“非互惠原则”是有限的优惠在欧盟向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提供非互惠的贸易优惠背后,隐藏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即限定的优惠。按照双方之间有关协定的规定,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 99.5%的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受限额的限制向共同体出口。然而非加太地区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其中很多国家属于国际社会认可的最不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可供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它们只能提供欧盟市场需要的初级产品,而不能享受在促进制成品生产和出口方面的优惠。农业贸易中欧盟给予非加太地区国家的特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温带作物。这类产品对于主要地处热带的非加太地区国家来说意义不大。第二类

3、是对欧盟的农业生产者无甚威胁的热带产品。这类产品欧盟一般给予不受限制的免关税待遇。但是,由于非加太地区的许多出口者通过欧盟的其他特惠安排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优惠,因此,非加太地区国家得到的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是有限的。第三类是针对一些小批量商品的,如甘蔗酒、香蕉、牛肉、大_2米和食糖等。其中,只有一些商品,如食糖和牛肉等,非加太地区国家才可以得到实惠。在农产品出口方面,由于双方的农产品结构属于不同类型,非加太地区国家基本上不构成与共同体农产品的竞争。而且,一旦某些种类的农产品与欧盟农产品发生竞争时,欧盟就利用“协商”、“援助”等方法阻止非加太地区国家发展所谓“敏感产品”的生产,并利用有秩序

4、的销售安排手段限制这类农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二、经济结构单一尚未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由来已久。“洛美协定”下的援助和贸易优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加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国家来说,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尚未改善。限于篇幅,我们从非加太地区的国家中,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 2001年国际社会有关国家分类的标准,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一典型分析。从表 1 所列的国家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在不同经济水平的非加太地区国家中普遍存在。农业比重大的非加太地区国家虽然多年来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农业生产增长也比较快,但是,由于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依然十分落后以及机

5、械化程度很低,因此劳动生产率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国际粮农组织估计,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耕地,近 80%是靠手工和畜力耕作。而发达国家则倒过来,80%以上的耕地是机械化耕作。表 1 部分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国情介绍_3资料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2000 年 9 月第5 次印刷。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大多数的非加太地区国家,一方面是比重相当高的农业,而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常常呼吁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向面临饥荒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洛美协定”成员国中的一些国家面临饥饿威胁的状况使人触目惊心。三、未能有效改变旧的贸易结构“洛美协

6、定”实施以来的 20 多年间,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并未得到改善。非加太地区国家仍向欧盟出口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欧盟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洛美协定”的一些特别安排,如赠款、出口收入稳定制度、矿业支持制度等,在促进非加太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同时,保证了欧盟稳定的原材料、矿产品来源和欧盟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工业品。表 2 部分地区国家制成品出口占商品出口份额(%)由于“洛美协定”的重点在于双方的贸易安排,面对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工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也就没有能够改变殖民地时代宗主国出口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则提供原料的贸易结构。就表 2 而言,1990 年

7、时,中、低收入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比例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其中,非洲、拉美和加勒比的发展中国家差距十分明显。经过近 10年的发展,上述国家的状况改变不大,差距依然存在。_4从上述状况思考,显然消除这些差距仅仅依靠一个“洛美协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世界各国的联合行动,例如采取有效合作,实现南北合作的机制化等。因而,在欧盟尽享这些落后国家市场、资源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当然,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变革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四、不等价交换未能得到纠正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制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以及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然而,很长时间以

8、来,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走势主要是向下波动。根据 2001 年的统计,按照 2001 年美元的购买力计算,咖啡的出口价格降到了自 1900 年以来的最低点,甚至比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价格还要低。为了保证咖啡的价格,一些咖啡生产大国焚烧收获后的咖啡豆。全球有数百万咖啡种植者每天的生活费用在 1 美元以下。2001 年,除咖啡价格呈下跌趋势以外,橡胶、蔗糖、可可等的价格也都在持续下降,棉花、茶叶的价格也是一路走低。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持续下降,甚至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收入依然在减少。非加太地区国家作为初级产品出口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

9、响,其中非洲国家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按农产品净贸易比价计算,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进出口比价连年下降,价格疲软和出口数量减少使出口农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减少,国际收支恶化。根据格迪什巴格瓦蒂所阐述的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理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其贸易意愿的增长只能是导致该国贸易条件更加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这种状况使得那些依赖于一种或少数几种初级产品(农产品或矿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大的危险。_5根据(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不同收入的国家标准是:低收入是指 67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是指 676-2695 美元;

10、上中等收入是指 2696-8355 美元和高收入 8356 美元及以上。(2002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相关的数据有所变动,低收入是指 755 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是指 756-2995 美元,上中等收入是指2996-9266 美元,高收入是指 9266 美元及以上。我们把 77 个非加太国家以1994 年作为基期、2001 年作为统计期,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有 56 个国家统计期和基期的分类没有发生变化。其中:非洲 41 个国家;加勒比 10 个国家;太平洋地区 5 个国家;有 7 个国家在国家分类中,统计期与基期相比反而更趋下降,地位恶化。其中非洲 6 个国家;加勒比没有;太平洋地区 1

11、 个国家;只有 5 个国家在国家分类中,统计期与基期相比上升一级。其中:非洲 1 个国家;加勒比 4 个国家;太平洋地区没有。“洛美协定”下的稳定出口收入制度、矿业支持制度、贸易安排、财政合作和工业技术合作等制度,不能制止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趋势,也不能弥补非加太地区国家的损失。很大程度上,这些制度只是消极应对,而不是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恰好相反,工业制成品价格却在上升,使本已存在的不等价交换更加严重。尽管国际机构关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分类的标准在逐年提高,“洛美协定”国家的人均 GDP 水平也在提高,但是横向比较,他们仍处在世界的底端。从原始的资料到表面现象,反映出的

12、是大多数的非加太地区国家经济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尽管相隔近 10 年,国家分类的标准已经相应地有所提高,但是,这些国家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是十分低下。当然,每个国家经济地位,生活水平的升降情况很复杂,个中原因很多,例如,战乱,疾病、人口、政治腐败等。_6五、共同农业政策阻碍外部农产品进入对非加太地区国家来讲,如果要增加对欧盟的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和纺织品的出口,实际上十分困难的。创设于 40 多年前的共同农业政策是欧盟最主要的共同政策,也是欧盟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之一。该政策通过保护内部市场价格、门槛价格、限制产量(对牛奶和糖)以及出口补贴等形式对农业给予支持,以解决食品短缺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

13、水平。共同农业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占欧盟就业人口不到 5%的农业劳动力不仅解决了欧盟近 3.8 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使欧盟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因为,虽然欧盟的平均关税仅为 4%,但对主要粮食产品如肉类、糖、牛奶、奶制品、巧克力等产品的关税税率仍高达100%,香蕉的税率高达 150%,果汁、糖果的税率超过 30%,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的税率在 15%-30%之间,肉类制品的关税高达 826%。O 农产品、加工食品和纺织品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欧盟对这些产品进口设置高贸易壁垒,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难以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欧盟又通过共同农业政策保护内部市场价格,导致欧盟市场上农产品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