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9680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入手,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阐述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以达到物质成本、人力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的保值与增值。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经济系统大于环境系统,经济是人类发展的中心,自然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但实际上,经济只是环境里面的小系统,自然才是包容经济的大系统。在不断发现自然的有限性、大批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原退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自然界不断发出种种令人担忧的警报,保护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地球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时,以经济为中心

2、的观点转换成为以环境为核心的观点,这就是环境革命的实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就是要求资源消耗要减少、污染排放要减少。这里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两大类,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他资源则主要是指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传统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资源耗费增多为代价的,而可持续发展是要超越传统的环保,要求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一次革命,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对成本的经济内涵给予重新认识,对企业业绩的评价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考虑企业内部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外,还要将消耗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成本等加以充分的考虑。 一、可持

3、续发展的内涵及管理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是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又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使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也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业绩评价机制、综合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善。 (二)可持续发展的

4、管理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管理不同,它要协调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协调代际利益和空间利益。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总体战略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观念、政府与民众行为等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决策与全面分析。 1.要建立自然资源管理的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这就要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社会经济系统。他要求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要将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指标。如是否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消费中尽可能节约和循环利用了资源,避免了废弃物的产生;对无法避免产生的废弃物是否回收利用或加以循

5、环利用,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再生,对经济上确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是否做了无害化最终处置等。 2.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3和流通体系,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效率、产品选择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是指采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开发和利用资源,产品选择效率是指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效率。 资源的保护并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封存起来不进行开发,或简单地限制开发。保护的核心是杜绝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利用行为和现象,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实行有效保护或保护性开发利用;对

6、由于市场或技术方面的原因而缺乏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的,实行限量保护性开发或暂时禁止开发;对因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和设备不过关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对开发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特别是流通性或区域性生态环境破坏且目前尚无法治理的,要限制或禁止开发。 二、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根据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演变过程,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可概括如下: 1.杜邦公司提出的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杜邦财务系统。 2.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的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 8 项指标。 3.斯滕思特咨询公司于 1991 年

7、提出的 EVA 绩效评价系统。EVA 是在现行利润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资本成本,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财务指标,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增加价值。 4.1990 年林奇和克罗斯(Lunch 和 Cross)提出了一个把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财务4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向企业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 5.平衡记分卡。由 Kaplan 和 Norton 提出的平衡记分卡包括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创新和学习。财务方面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顾客方面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内部业

8、务方面用来反映企业组织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创新和学习方面用来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四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 6.Devemport 以公司社会绩效模型和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框架为基础,从企业伦理行为、利益相关者责任、环境责任三个方面,按照“公司、公民身份”的要求,对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 (二)国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来看,我国一直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来看,我国的绩效评价主要表现为财务模式。从 1972 年以来经过了多次调整,1983 年制定了 16 项指标;1992 年制定了

9、6项指标,1995 年颁布了 10 项经济效益指标;1997 年国家统计局等制定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7 项指标;1999 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并通过试行试点后于 2000 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1.现行国有资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较原来有了一定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初步建立了我国国有资本绩效评价的框架结构,有助于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该体系不仅规定了 32 项评价指标,而且规定了各项指标的记分权重,既体现5了经济评价所要求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原则,也体现了经济分析由表及里、由综合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将资产收益率列为评价指标体系

10、 8 项基本指标中的首要指标,且将其分值权重确定为 30,有利于实现评价信息的国际公允性;现行体系具体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两大类分别划分,采取按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确定评价标准值,既考虑了企业的共性,又兼顾了企业的特殊性,从而有利于为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提供客观依据。 2.现行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该体系缺乏反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指标,尤其对一些特殊行业诸如森工企业来说,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其资本运营状况;()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所列 24 项定量评价指标中,不仅指标构成因素基本上是企业财务报表的原始项目或要素,计算的依据基本上也都是账面数据,而且是按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的计

11、量属性确定的。既缺乏反映企业市场价值和市场效率方面的指标,也忽视了市场价值这一相对客观的计量基础。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强调企业的社会性和生态型,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协调性与持续性。它将价值的视野从经济价值扩展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是因为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直接依赖其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价值不仅来源于劳动与物质资本的结合,而且来源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的相互结合。 案例一:在美国环保署调查美国迈尔制造公司的生产决策中,该公司有一项为某

12、种装氖的小型容器上漆的工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溶剂流程和粉剂流程。经预测溶剂流程比粉剂流程可节约 10 万美元,若按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该公司6自然选择溶剂流程了,但是溶剂流程将面临未来较大的排污支出,据估算该项排污支出将达到 14.56 万美元,相比之下粉剂制法以其少污染支出的优势获得了决策者的青睐。此例充分体现了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纳入企业成本效绩考核的结果,也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案例二:据解放日报2004 年 5 月 17 日刊登的“请读一条婉拒新闻”一文报道:地处长江边上的镇江,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获得了外商的青睐,一外商愿意投资 2.76 亿美元来促进该地地方经济的发展,

13、尽管一旦投产可年进 2 亿元收益,但因为投产该项目后要排放大量废水、恶臭气体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镇江的主区域将受污染,滔滔长江入海口也将深受其害,排除其负面影响所需资金远远大于其每年的 2 亿元收益,于是镇江“一票否决”,婉拒了该投资项目。这就告诉我们在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时,不能仅仅以企业微观的财务利润为基点,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由于企业的经营可能会给社会所带来的不经济因素,诸如环境污染,排污支出以及对人们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等。 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是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不仅物质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自然资源和环境同样具有价值。从价值的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在价值生产过程中,不仅消

14、耗了人类劳动和物质资本,而且消耗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不仅依赖于企业有形范围之内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而且依赖于企业有形范围之外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的损耗,同时还包括他对人类社会本身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后果。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分配应该分解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的补偿与积累,并达到四部分的和谐与共同的保值、增值。 案例三:从湖南省永州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研究所 2004 年的资料可知,该市环7保局近几年来对市属一些排污大户做了大量的环境治理动员工作,使该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国际一级标准。该市九嶷水泥公司通过在水泥立窑上安装净回收装置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使该厂职工的肺病患病率大大降低以外,每天通过这一装置回收水泥 20 吨,仅一年就收回了投资;再如,冷水滩造纸厂原每小时向湘江排放90 吨废水,严重污染湘江水质,后投资水循环回收系统,可回收再用水 80 吨,并利用回收系统的煤渣制砖,不仅大大降低了用水成本,而且取得了煤渣再生利用收益,切实促进了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这也再次说明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包括资源成本、生态成本和社会责任成本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