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精编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66588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精编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 1935 年美国“新政”中的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 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 (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 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 业问题。 1936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 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 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

2、自愿失业),才是 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1952 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 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199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 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 相结合”的原则。 1993 年 6 月 1 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 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 办法。 80 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 用(“待业”)。1986 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 待业保险暂行

3、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 (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9 年 1 月 20 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 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 愿失业)。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 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 种是(纵向平衡)。 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 (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 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4、、(社会保险) 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 1935 年(美 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 保障法。 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个 人)三方共同负担。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 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 “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 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

5、度 的(多元化)。 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 利待遇。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 功能)。 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 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 (互济性)、(不可逆性)。 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 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 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 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

6、则有(安全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 助)。 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 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 实行的新(济贫法)。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 (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 平性)和(高层性)。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 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

7、小) 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 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 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 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 1993 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 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 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 全面创新。 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 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 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

8、0)年代初期。 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 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 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 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 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 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 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

9、样化)、(复杂化)方向发 展。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 160 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 度)为起点的。 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 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 付诸实施和管理。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 1951 年 2 月政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 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 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 (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 容。

10、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 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 标志。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 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 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 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名词解释 残疾人福利 储蓄保险金制度储蓄保险金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 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该制度要求企业和 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

11、,款 项记入每个雇员的帐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 然事故时,按时规定将各帐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 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有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以自 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福利国家型:是以福利经济为理论依据,以公民权利为核心, 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 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 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保障模 式。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 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 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 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

12、偿,以保障劳动者或 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 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 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 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 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就业关联制度就业关联制度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 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 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 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 持

13、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 条件,甚至难以维持意间的再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 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温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 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划定一国或一地的 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普遍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 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 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 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 定年限的申请人。 企业年金: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 获得的养老收入,被称为养老

14、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定面向劳动者建立起 来的,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保证劳动者在 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 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 度。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定义为:社会 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 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 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 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它是各种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医疗保障、

15、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 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 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 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 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 理机制的总和。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 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 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 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 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

16、保障基金而开 征的一种税。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社会保障体 系是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 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 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社会保障系统: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 整体,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用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 会稳定的各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 “社会安全网”。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 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拱资 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 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和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中特 别贫困的弱势群体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 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 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