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定义、功能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6521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定义、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博物馆定义、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博物馆定义、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博物馆定义、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博物馆定义、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定义、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定义、功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物馆定义、功能博物馆定义、功能博 物 馆博物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活动已经渗透到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博物馆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生学校、文化的窗口、旅游的热点,是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陶冶身心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还是保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博物馆,至 20世纪 80 年代,博物馆的总数已经达到 3.5 万多座。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博物馆还将迅速增加。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2、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因此,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定义也在不断修改之中。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了给博物馆下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定义,进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长时间,曾经作过多次讨论和修改。1946 年 11 月,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时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1951 年、1962 年、1971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讨论修改,直到1974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

3、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很多人认为,这是目前较为适当的一个定义,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国际间的一般性定义,各国仍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对待博物馆。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现代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 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日本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出有关

4、历史、艺术、民俗、工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供一般民众使用,同时进行为教育、调查研究、启蒙教育等所必要的工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作为目的的机关。中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直到 1979 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

5、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博物馆界对这一定义基本上是肯定的。博物馆的历史博物馆的起源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起源于对珍品的收藏。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可以远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增长,使一部分人摆脱了体力劳动的重担,有时间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享受,从而产生了许多文化珍品。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个人占有财富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以致从物质财富的私人占有发展到精神财富的私人占有,于是搜集

6、或掠夺文化珍品予以私藏的现象也就出现了。公元前 3 世纪,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的宫殿里建立缪斯庙存放亚里士多德学园里选存的珍品,并不断扩大收藏。这个收藏珍品的场所缪斯庙就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最原始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英文 museum 就是源于希腊语缪斯庙 mouseion 一词。到罗马共和时代,这种原始博物馆的文化现象开始成批出现,皇室、贵族中私人收藏各种珍品和稀有古物的风气日益兴盛,有的甚至开辟陈列室供客人观赏。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之下,但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并没有消失,许多国家的中世纪大教堂都专门开辟了珍品室保管和陈列珍奇物品、法器、圣像、写本、教主遗物。传教士也从所到之处带回

7、了种种珍奇物品,使人们眼界大开。世俗文物的收藏也有发展,多集中在宫廷、贵族、宅邸、庄园、城堡之中。1416 世纪,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之中,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起来,大批希腊著作的手抄本和从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塑等艺术珍品,在欧洲人面前重现了古代文明的光彩,引发了在新的达官富贾、新生地主中收藏和欣赏古董的热潮,收藏珍品的文化现象从皇室、教会普及到了新兴市民阶级。那时德、意、法、荷兰四国收藏家多达千余家。这些私人藏品以后多为博物馆收买,奠定了欧洲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基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与发展 1718 世纪欧洲各国先后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8、。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新兴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与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密切相关。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运动中,在社会开放、知识普及的浪潮中,博物馆的殿门被革命敲开了。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收藏在皇宫中的大量欧洲艺术珍品转为国家所有。政府下令在卢浮宫建立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继卢浮宫开放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家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也相继开放,从而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随着科学革命的发展,博物馆界出现了一种新现象:科学博物馆的诞生和博物馆科研职能的发展,各种动植物标本、矿物岩石标本、古生物、古人类遗骸以及天体望远镜、显微镜、温度计等仪器进

9、入博物馆,不仅扩大了藏品的内涵而且产生了博物馆的第二职能:即科学研究职能。这时博物馆往往就是科学家工作的场所,藏品就是科研的对象和资料,博物馆往往成为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所的基础。在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初等教育普及运动开展的形势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形成了收藏、科研、教育三职能兼备的现代博物馆。这种现代形态的博物馆至 19 世纪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世界博物馆又出现一次发展高峰。1926 年国际联盟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这是第一个博物馆的世界性组织,是 30 年代世界博物馆运动的纽带。苏联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博物馆是以社会主义

10、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发展了这种性质的博物馆。二次大战后,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环境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国际社会进一步开放,这都为博物馆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20 世纪 80 年代博物馆的总数已接近二次大战前的 4 倍。根据国际博协 1571 年哥本哈根会议的规定,保存活标本的机构,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都进入博物馆行列。博物馆的新类型还在不断产生。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和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旅游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见外国博物馆

11、史)。中国博物馆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私人藏钟鼎古器物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的商周时代就有了收藏珍品的场所,此后,收藏之风历代不衰。两宋以来对藏品研究有很大发展,目录学、金石学有重大成就。19 世纪下半叶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中,有识之士不断提倡引进西方类型的现代博物馆,作为“开民智”的重要措施。由于办博物馆被视为“新政”之一端,遭到清政府的反对,直至 1905 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才开始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他的政府中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和在社会教育司工作的鲁迅都是十分重视博物馆建设的。

12、可惜这个政府不久就为军阀政府所取代,博物馆事业未能发展起来。到了 30 年代中国才真正出现了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的到来,一方面受 30 年代世界博物馆运动的影响,一方面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关。1928 年全国博物馆只有10 个,到 1936 年就发展到 77 个。大型博物馆如国立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自然博物院相继筹建,各省也纷纷建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虽然起步很晚,但一开始就具有比较鲜明的收藏、科研和教育作用。当时博物馆业务相当活跃,甚至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1935 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诞生,发行了会报,刊印了丛书,并于 1936 年举行年会

13、讨论学术、规划事业。正当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兴盛时,战争却中断了这一富有希望的进程,使中国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中央政府刚一建立就发布了一系列法令保护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还专门发了征集革命文物令 ,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款发展博物馆事业。1949 年,中国大陆只剩下 21 个博物馆, 3 年后的 1952 年全国省市以上的博物馆就发展到 40 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博物馆仿照苏联地志博物馆筹办全面反映地方自然、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地志博物馆。1957 年第一

14、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 72 个,除青海、西藏外,省级博物馆大体都已建立,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博物馆集中在少数城市的不平衡局面。50 年代后期在北京还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是在 80 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快了博物馆建设的步伐。10 年间博物馆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1988年底统计全国文化系统共有博物馆 903 个,10 年间增长了 2.6 倍。如果把非文化系统自办的博物馆也计算在内,至 1987 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千余个。全国博物馆工作者正为创造

15、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博物馆而努力 (见中国博物馆史)。博 物 馆 学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和演变,博物馆学也在发展之中。初期的博物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从对个别研究对象的记述开始的。早在 1618 世纪西欧国家就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著作,其后有些著作陆续涉及到博物馆藏品分类、陈列、教育和历史,如 1904 年美国人 D.默里编写的博物馆的历史和功用 、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以后出版的博物馆的目的与方法等。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博物馆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研究视野逐渐扩大,成果也日见增多。1934 年国际联盟学术合作委员会举行万国博物馆专家会议,同年出版了两卷本博物馆学 ,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本,推动了各国博物馆

16、学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博物馆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博物馆理论的发展。1950 年出版的棚桥源太郎著博物馆学纲要建立了日本博物馆学的体系;1955 年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一书系统地阐明了苏联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注入到了博物馆概念之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博物馆的本质和现象,指导博物馆的实践。它的出版对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博物馆产生了广泛影响。70 年代以来,博物馆学开始了学科建设的新时期。博物馆学长期偏重应用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要把传统博物馆学上升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上来,有待于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和各国学者特别致力于博物馆学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的再研究,力图对博物馆多性质、多职能的复杂现象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进程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博物馆学的各种分支学科的建设正在方兴未艾。博物馆管理学、藏品保管学、博物馆教育学、陈列学等都在进一步发展中。为了适应学科的新发展,博物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在展开。在建立国际统一的博物馆学的同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也在发展着自己的博物馆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