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555718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坛骄子 艺德双馨誉满清州 名驰燕赵记清州书坛奠基人谭秀汉(姚惠敏执笔)此稿是 2001 年 3 月,受青县政协文史办委托,为第四辑青县文史资料而撰写的。韩忠刚、刘恩增、周凤奇、褚学发、张宪斌、邓秀路、姚增相、姚树强、姚德榕、胡金相、陈秀廷、赵辛田、许桂山、谭学彬、谭会斗、辛治田、丁祖训、李悦刚、代富春等先生为此稿的撰写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沧州著名篆刻家韩焕峰先生和青县一中王振信老师都提供了宝贵素材,并在百忙中对本文字句章节给予了热心指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本人水平所限,文句定有疏漏和错误,敬请阅者斧正。一、文星陨落“文星陨落”这是 1995 年 8 月 5 日沧州市文联、沧州市书

2、法协会、青县文联、青县书法协会为曾被沧州书界誉为青县“四老”之长的已故书坛骄子谭秀汉先生敬挽的巨幅精致挽帐,这是对谭老一生书法艺术的认可和盖棺定论的评价。几十幅由县文联组织的有关文化团体和老中青书法家及谭老生前墨友所书的挽联、沧州、青县有关领导、部门和文化界单位及个人、学生敬挽的花圈、车挤人拥,人人无不深怀哀恸痛悼之情,心中默默地回想着谭老的往事葬礼按照新风旧俗结合的方式进行,清州镇政府领导等单位致礼悼念,青县文联主席韩忠刚代表沧州、青县文联和书协在肃穆的氛围中,带着深厚的感情致悼词,义子、学生姚惠敏代表子女跪读了祭文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使得在沧州、清州享有了近 40 年“谭部长”称呼的书坛奠

3、基人谭秀汉先生的葬礼,规模之大、单位之多、人员之众、庄严隆重、前所未有,到场的人们倍受感动,更增怀念之情。谭秀汉先生,谭缺屯村人,生于 1922 年 5 月 22 日,卒于 1995 年 8 月 1 日(农历乙亥年七月初六亥时)享年 74 岁。谭老 1950 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财粮先生、教师、农工部干事等工作。1959 年调城关公社任财贸部长(当时财贸部 4 人,主管会计陈秀廷和北柳村孙树洪、白素敏)做财务、财政工作,至1984 年退休。一生稳重谨慎,兢兢业业,工作认真,一直受各级领导的赞誉,是“革命”的红管家。1988 年 12 月,谭先生受到国家财政部为从事财会工作30 年而颁发的荣誉证

4、书表彰。谭老 81 年加入河北省书协为会员(当时全地区只有九个人),继之加入中国老年书协为会员,分别任中国农民书协理事、青县书协名誉主席等。一生参加国内外各级书展无数,获奖多多,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艺术造诣不断提高,多次在省级、国家及国际书展中获奖,如:1982 年河北省书协主办的“河北省七地市书法联展”获一等奖,1984 年山海关书展、1985 年全国回族书展、1986 年河北省书展、1988 年中国书画报书展,全国巨龙杯、陕西轩辕杯、1993 年金鹅杯书法大赛均获一等奖和优秀奖等,1986 年他的作品被省书协推荐参加台湾省书展及日本书展。那些年谭老多次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5、外友人赠作品、国内各级领导及文化部门求书收藏者不计其数。谭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追求艺术的一生,终生爱书习书,继古融今、勤耕不辍、取人之长、大胆创新、铸就自我、独树一帜,很早就形成了沧州书坛公认的“谭派”书法艺术。六十年代“沧州专区行政公署”的牌匾;“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沧州地区委员会” 的牌匾,七、八十年代“天津航空机电公司”、“天津铁路四局”、“沧州地区招待处”、“沧州石油公司销售中心”、“沧州物资贸易中心”、“沧州市染料化工厂”、“外宾宾馆”、“河北外贸包装沧州市合营第六塑料厂”、“中石化北库加油站”、“沧州市国营饭店旅馆”、“醉龙斋饭庄”、“四方友饭庄”、“沧炼俱乐部”、

6、“红豆服饰专卖”、“沧州第一、第二储运公司”、“沧州金属公司”等等。石家庄“百货公司”、“石家庄解放路居委会”、德州“粮食局”、“食品公司”、泊头“粮食局”、“物贸大楼”、“粮食局招待所”、“议价粮油公司”,东光、沧县、兴济、束鹿、衡水等地的火车站、宾馆、饭店等,青县至沧州几乎所有的加油站、停车场饭店、酒楼、旅馆等,京津、山东济南、泰安以及沈阳、长春等外省市慕名而来求书牌匾多不胜数。尤其是沧州市“外宾宾馆”、“沧州市染料化工厂”、“沧州市物资贸易中心”等牌匾,青县的“中国共产党青县委员会”、“青县人民政府”及各科局乡镇单位的牌匾,至今仍以其醒目、庄严、深沉、敦厚的风格,向世人诉说着“谭派”书法

7、艺术的历史演变轨迹、书坛骄子的人生辉煌。谭老本人在 70 岁后粗略回忆说,一生写正式牌匾千余块以上,成册的字帖 500 多部,字画条屏无计其数,县委政府城乡各单位写的东西以及农村门楼两旁楹联和影壁墙的福字等更无法计算。“文星”高度的评价;“陨落”沉痛的悼念,“谭部长”文星不落、翰墨溢香留艺、留芳、留情、留声到永远。在青县文化史上,将给后人留下光辉的一页,毕生心血和墨迹将给后人留下一座乌金宝塔文笔峰。二、桑梓载誉“桑梓载誉”这是 94 年谭老 73 岁高龄已病体在身时,县文联代表青县文化界赠给谭老的荣誉匾。谭老深受感动,县文联主席韩忠刚讲:没有您就没有青县书法界的今天,您是清州书坛坚实的奠基人,

8、赠此匾也是全县人民的心愿。追忆谭老的一生,为国为民付出多贡献大,“桑梓载誉”一匾老人受之无愧。一些老同志回忆起谭老,无不崇拜至极,感慨万分 。五、六十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联想起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政治的特色之一就是会议多、宣传多、运动活动多,一张纸一个字的巨幅标语、口号、誓词日日不断处处可见,“红海洋”般的毛主席语录牌遍布城乡。每逢县委召开大会,总是标语贴遍清州镇六街。各乡镇、政府粮站供销、县直各部门的大门楼两侧及屋檐下水泥池子里的口号标语都是谭老书写,历经三十余年至今仍随处可见。那些年毛主席诗词、语录的书法条屏、中堂等,全县从领导到职工、百姓、各

9、单位公共场所、会议室、办公室、爱好书法的家庭,几乎都悬挂着“谭部长”的墨宝。当年谭老书写的毛主席诗词和语录,成了他的书法代表作。被誉为青县“四老”之一的刘恩增老先生说:“那些年包括各乡镇及县城各单位的牌匾,哪有别人写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字”。几十年来,县三干会及其它会议发的奖旗也几乎都是谭老一人所书。各界各级领导、同事慕名而来的外地、本地的书法爱好者,不断的求谭老书写字画字帖,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也都竞相模仿“谭体”,在青县书坛的几十年时间内“无人不学谭”的壮观历史,至今令人感慨不已。1985 年谭老六十四岁,正值书艺炉火纯青之际,为义子姚惠敏书写了他一生单册字数最多、笔力苍劲,也是先生书写最得意、

10、装订最满意的代表作秀汉楷书千字文,时至 94 年冬谭老 73 岁病体在身时,再见此帖感慨之余,老人在此帖的扉页上,振奋精神以出神入化、人书俱苍、风格独特的行草小楷,写了偶书一诗,言简义赅的概括了自己的一生,诗云:“荏苒虚度古稀年,惊涛裂岸涉中间。社交云星知音少,惟溺笔墨助余欢。苦练书法六十春,玉未成器愧少献。喜有后生多毅力,抽隙摹研青胜蓝。甲戌冬月时年七十有三,谭秀汉”。全篇总计 71 字的炉火纯青、独具个性的小楷行书,成为他老人家的代表作、绝笔作。“苦练书法六十春”,何止六十之数啊!从走访昔日领导、故里亲朋,城乡墨友及同事了解的往事,不妨从谭老的幼年追忆,便可明显看出谭老自幼痴书醉墨,大器早

11、成至出神入化、人书俱苍的艺术轨迹1、三十年代 束发之年 俊秀聪慧 少年早成。谭老自幼生长在耕读世家,父亲谭兆凯,略通笔墨写算,信佛道、有修养,谭老兄弟二人,兄长也写一手好字。谭老幼时家境虽不是太富,也算宽裕,又有长兄耕种,可以专心读书习字。8 岁开始在本村随本族谭津武先生读私塾,又先后师从青县名士姑丈李荫亭、姐丈窦彩臣读书习字数年,16 岁辍学。年纪很小时就已初显天生的灵气和惊人的恒心。其师李荫亭的妹妹,今县文联韩忠刚主席的母亲回忆,当年常见谭老坐小板凳在炕沿上写字,有一次叫着谭老的小名开玩笑说:快擦擦鼻子吧,你的袄袖可以划洋火了。这一玩笑式的清晰回忆,说明谭老很小就随姑丈李荫亭学习书法了。据

12、谭老的少年同窗好友谭会斗老先生回忆,自上学开始就一年360 天炕上不离笔墨纸砚。冬天小手冻得发紫,也不肯放下笔;夏天似乎不觉有蚊蝇,中午大人们休息自己也专心练字。上学的第一年,一冬天就写了满满的一大皮箱,老师看着一张张整齐干净的“作品”高兴地把他抱起来,夸奖说:“将来必成大器”。平常练字受经济条件所限,只能用价低质次的纸,元书纸都舍不得用。据先生自己讲,写成熟了的字才肯用纸,不成熟的字就用胶泥代墨,在纸板上反复练,用树枝代笔在地上琢磨着写,躺在被窝用手指代笔在胸前、在褥子上练。70 岁后谭老仍然谈到褥子常写字的地方,早早的就划破了,入睡前经常琢磨好长时间结构和笔法。谭老 9 岁就与老师同写春联

13、,老师写大门联,谭老写屋门联和横批、小福字等。老人们回忆说,谭老从那时起就是个“小书法家”了。当时在四邻八乡有震动的是,10 岁就常随姐丈青县名士窦彩臣应酬时事,做帐房先生。按当时民间习俗,做帐房或帮帐绝非易事,常遇事理、书写帐光子、人位、称谓、落款、字义等难题,谭老的文采和书艺从很小就这样初露头角了。当年先生常穿一旗袍、帽顶上一红绒球,人长得俊秀,字写得更俊秀,加上性格稳重大方,彬彬有礼,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人字两俊秀的“小帐房”。2、四十年代 弱冠之年 痴书醉墨 名扬乡里。自此开始,十里八乡的大事小情,就常有“小帐房”应聘了,春联书写任务年年增加,由本村写到外村,同龄人个个敬佩,老先生赞不绝

14、口。当然姑丈李荫亭和姐丈窦彩臣更是为有其高材弟子而高兴。凡动笔墨之事,李、窦二老为了促其成才就特意让他参与。从此,谭老的书艺日益提高,进步飞快。谭老晚年也回忆说:10 几岁时,练字入了迷,拉粪车来了就上粪干活,车走了就赶紧进屋写字,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又出来干活。“笔耕砚田,锄耕农桑”成了谭老参加工作前的真实写照。解放前,谭老 20 来岁时,其师窦彩臣和当时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姚伯良有缘与韩德身(号秀廷,今县文联主席韩忠刚之父)闲坐叙谈谭老学习书法的情况,姚对窦建议说:近听说天津大书法家华世奎老先生正在韩先生柜上赋闲,如能请其书帖,秀汉临习,将会大有成才希望。窦说如此甚好,韩老先生当即应允,时隔不

15、久,便给谭老捎来华世奎手书真迹千字文和食渔帖。此二帖和后来的两烈女碑对谭老书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从此便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华风谭派颜体”。解放后,四十年代末谭老在乡里担任财粮先生多年,书写任务长年不断,那时候县乡就常邀请谭老书写文字材料了,应酬时事也由“小帐房”成为“大先生”,书法特长的知名度日益提高。 3、五十年代 而立之年 名震清州 无人不晓。谭老 27 岁参加工作时在县城北街学校任教师,后来调农工部任干事,这时他的书法已颇有名气了。刘恩增先生回忆说:“当时,我和师范学校(在青县来说是最高学府)的校长薛沛、后勤赵殿荣也都是小有名气的善书者。但,每年两三次报沧州行署的文字材料,总要特请谭老

16、以其清秀的赵体小楷缮写。”这充分说明了谭老的书法在当时的影响。和谭老一起工作过的谭会斗老人回忆,当时县长尹荷生(人称大烟袋)、副县长王旭升几次见到谭老清秀的书法、朴实的性格、稳重的作派、俊秀的长相非常喜欢,就安排谭老到城关公社任财贸部长,直到 1984 年退休。近 40 年,“谭部长”的名字越来越响,书法的声誉名震清州。谭老在任时就说过,几十年来,很少 12 点前睡觉,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字,字帖、条屏、中堂、各单位的牌匾、县里会议、运动、活动的标语、会标、口号,没有一天没有写字任务的时候,经常不知不觉写到天亮。58 年大跃进的年代,青县县委搞万亩丰产方,各公社(区)以农业生产摆擂比武,扎排坊、竖彩旗、写标语、鼓士气、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在县城西丰产方,面对曹寺公社“展翅双飞大跃进”口号的挑战,城关公社也树雄心、立壮志,刘万龙书记出词由谭老写了大字标语以振奋精神迎接挑战。牌坊的词和当时的情形,胡金相、姚德榕等老同志仍记忆犹新,一面大旗上书“我是第一”,牌坊的横批是“雷震一方”,上联是“志在云霄超曹寺”,下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