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31606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国 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 主义国家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家承认新中国。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西方列强的欺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 东向世界宣布中国政府的外交原则。 (2)主要内容:“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 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政治上建立

2、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一边倒”:就是新中 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它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 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匈 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 l0 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 已同 l7 个国家建交。1949 年 12 月,毛泽东出访苏联,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l950 年 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4)

3、意义: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 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前,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欺侮;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 外交孤立、军事包围的敌视政策,企图扼杀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这为新中国外 交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必然要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维护本国的独立

4、和主权的完整。(2)正确理解“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从背景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 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 说,新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 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从结果看,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 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领域最 突出的成就。它

5、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起了重要的作 用。比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比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1)相似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西方的威胁,西方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西方国家不 希望中国富强。(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 认,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

6、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这实质是一种屈辱外 交。(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社会制度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 交,因为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 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主外交政策 的基础。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 民群众,不能发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用综合分析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用综合分析法理解中

7、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 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 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 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2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

8、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 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 允许别国把它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 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9、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 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联合国 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 裁军与防核扩散事业。中国一向重视人权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的背景: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 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中 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国家主权、领土主权被肆意践踏; 国家独立

10、后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然而世界 并不太平,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作为邻国,和平共处对于维护地区稳 定尤为重要,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与被接受的主要原因。(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 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被 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1954 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

11、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 1955 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 。这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内容到表达都更加完整准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A参加日内瓦会议:背景:朝鲜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会议召开: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于 l954 年 4 月至 7 月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历史影响:a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 要国际会议。b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

12、开积极外交,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最终达成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 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B出席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 运动不断高涨,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独立。召开:l955 年 4 月,29 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意义a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 力量的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b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 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

13、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C中国代表团这种求同存异、 协商一致的态度,受到与会国代表的普遍赞扬,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d亚非会议 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e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 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 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 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

14、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I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间的关系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政治制度、独立自主 地决定本国对内对外政策、管辖本国公民及事件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 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平等互利是各国 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 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3 3运用综合分析法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综合分析法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

15、项原则(1)相互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 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 和平共处。(2)特点:广泛性:不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同还是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建 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合作关系。科学性:它是一个相辅相 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项原则联系紧密、互为补充。时代性: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 本质特征,

16、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 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 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它是和平的 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3)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清政府卖国求荣的屈辱外交,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强权 外交形成鲜明对比。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一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 问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3上的伟大创举。它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成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 共同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