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521102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报 表项 目 名 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项目主持人: 凌凌 永永 发发 学 校 名 称:_ 云云 南南 民民 族族 大大 学学 _申 请 年 度: 2012 年年 _云云南南省省教教育育厅厅 云云南南省省财财政政厅厅 制制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本科 高职 高专学校1 万元项 目 简 况申请省教 育厅经费4 万元配套 经费其他1 万元起止 年月2012 年 6 月至 2014 年 12 月 (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姓 名凌永发性别男出生年月197

2、3 年 12 月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博士/中国时 间课 程 名 称授课对象学时所 在 单 位09-10 学年 上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08 级电气自动化60电信学院09-10 学年 下电路09 级各专 业72电信学院10-11 学年 上线性代数09 级各专 业54电信学院11-11 学年 上矩阵论10 级研究 生54电信学院11-12 学年 下电路10 级各专 业72电信学院近 三 年 教 学 工 作 简 历11-12 学年 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1 级各专 业24电信学院时 间项目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概况(在研、结题、获奖)2005 年全日制本科弹性学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参

3、与,完成2005 年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2005 年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完成2008 年电气控制与 PLC 控制重点课程主持,完成2010 年电路校级精品课程参与,在研2011 年电路省级精品课程参与,在研2011 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专业主持,在研项目主持人教学 改革 研究 和 科学 研究 工作 简况2011 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主持,在研高级职称 人数中级职称 人数初级职称 人数博士硕 士学士 总人数520340姓 名出生年月专 业 技术职务工 作 单 位项目中的分工签 名徐天奇197812副教授电信学院方案设计廖 清198301讲师电信学院方案设计陈芳

4、芳197312高工电信学院工程设计杨 敏196607教授教务处质量监控杨光永197105副教授电信学院实践设计沈 勇196605副教授电信学院工程设计高雅莉197503讲师电信学院质量监控项 目 组 主 要 成 员 简 况 不 含 负 责 人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500 字内)(1)我国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约占 1/3,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超过 1000 万,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很低,在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中与人才有关的指标排名落后,反映出我国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匮乏。(2)云南省电力行业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技术引进、吸收、改造、提高与创新

5、成为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工程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则是现代工程的本质属性。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与建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3)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4)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

6、实现真正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相对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较低。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趋于弱化。(5)人才培养未能及时跟进大众化教育需求,在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方面还未明确;能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分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2本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不超过 5 条,300 字内)1、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

7、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并指出: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尽管各高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培养国家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体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完善。2、构建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质量标准需求的必由之路。大众教育的形成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尽快由知识型、技术型向学习型和能力型转化。同时越来越复杂、广泛和变化不定的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为大众化教

8、育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教育为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标本兼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项目的研究正是适应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形势,立足学校办学宗旨、坚持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三、项目实施方案1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1)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制定一套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

9、)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以培养创新意识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以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方法和手段、优化教材为主要内容,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工程;(3)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4)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到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中,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以搭建“两个平台”和强化“两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进行改革试点后推广。“两个平台”:一是指

10、以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科基础课程体系平台,通过设置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人文综合基础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和初步的工程素质;二是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打通大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强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两个结合”: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寓学于做以做带学”,在“学与做”交替递进的氛围中,培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创新的能力;二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按照导师制(一年级)科研小助手(三年级)毕业实践(四年级)的培养训练主线,以参与教

11、师科研、科研立项、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与用”的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针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将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针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工程意识淡薄,与工程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经济、人文等知识匮乏,应用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后劲不足等

12、问题,本项目拟进一步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广度,并充分利用教师科研、企业的丰富资源,采用多种培养途径和手段,构建富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创新人才。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 1-3 篇;调研报告 1 份;研究报告 1 份;校级教学成果 1-2 项;争取省级教学成果 1 项;新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建成实践创新基地和实践创新网络平台。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

13、200 字以内)(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多元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手段更具特色。(2)“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融涵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内涵建设质量与水平稳步提升。(3)促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参与科研和进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4)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学校面向地方经济的服务性增强,社会声誉和地位进一步提升。拟在学院 2011、2012、2013 级的 5 个工本科专业中实施。受益学生数约 900 人。6实施计

14、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项目调研和论证阶段(2012.6-2013.02):认真总结学分制改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和手段、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进行广泛论证,完善新形势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项目实施阶段(2013.03-2014.9):选取 2010 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

15、,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健全创新基地组织机构,制订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组织全面修订 2012 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搭建“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各学科课程体系框架;进一步拓宽实践创新基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形式,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创新活动;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各年级开始“两个结合”的试点工作。(3)项目结题阶段(2013.10-2013.12):对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接受验收结题。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200 字内) (1)特色:工程特色:针对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核心课程的特点,以具体的工程实

16、例为背景,积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平台特色:积极与有关企业和生产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形成了集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研究实习基地相结合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平台,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创新点:教育思想观念层面创新:项目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以搭建“两个平台”、强化“两个结合”为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的突破口,使高等教育从培养知识继承型人才向开拓创新型人才的转变、从培养知识型技术型专才向通专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转变。教学过程层面创新: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的重要单元,在这一层面中从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灌输式应试教育向边学边做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是核心内容。(3)应用价值及主要推广途径:应用价值: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