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1095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规划定义环境规划定义: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系统学 等原理,研究“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类自身活动进行 合理安排。 工作流程、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基本内容:认识问题(前期工作/环境调查评估、环境模拟与预测) ;拟解决的 程度(环境目标指标确定) ;时空范围污染源控制安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确定规划 方案(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保障措施) ;方案评估(中期评估等) 2、环境规划基本特征环境规划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3、环境规划的目标环境规划的目标: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4

2、、环境规划的对象环境规划的对象:人类自身活动 5、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包括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和生态环境敏感 区、脆弱区生态红线。纳入的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从而有效保护我国珍 稀、濒危并具代表性的动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维护我国重要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 (红线)6、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是保障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粮食、 维护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质量需求的安全线,包括环境质量达标红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红线和环境风险管理红线。 (底线) 7、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是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保障能源、水

3、、土地等资源高效利用,不应突 破的最高限值。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现阶段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相适应。 (供应线) Chapter2 1、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环境系统、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复 合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2、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 3、污染物的空间迁移包括:介质传输性介质传输性(水、大气、土壤相互影响)和空间传输性(空间传输性(城市、 区域、国家、半球)污染物化学转化性污染物化学转化性(被氧化、被有机化)污染物形态转化性污染物形态转化

4、性 (气态 颗粒物态)污染物相互耦合作用污染物相互耦合作用(强化、减弱) 4、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 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环境容量大小与环境空间尺度、 环境要素特性、污染物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5、绝对环境容量绝对环境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达到绝对容量没有时间限 制,即与年限无关;年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 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 (土壤)绝对环境容量绝对环境容量 WQ=环境体量 W(标准浓度 S-背景浓度

5、B) ,年环境容量年环境容量 WA= 自净率 k绝对环境容量 WQ,自净率自净率 k=衰减率=衰减量/输入量。 7、环境容量的设计环境容量的设计包括随机设计随机设计(区间) (选择关键变量,给出其概率分布函数。利用模 型公式,将概率传递下去。应用于简单的水、土壤)和稳态设计稳态设计(数值) (确定设计条件, 赋予各变量一个定常值。 )设计原则:分时段:丰水/枯水/平常,春/夏/秋/冬。保证率:90%合 格的保证率,将倒数第九恶劣的天气挑出来。 设计条件设计条件:1、设计达标率,2、把参数中的未知数按最小环境容量设计出来。 8、环境容量的意义环境容量的意义:实现总量控制工作、实现排污交易 9、环

6、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作用量。 10、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自然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自然:以生物、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协同 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为特征,是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社会:以人口为中心, 通过产业结构将其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经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输入与输出,产品供需平衡,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1、城市功能区划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因是各种功能区的环境承载力不尽相同、公共资源承担力。 (同心带 理论、扇形理论、板块理论、轨道带来的多核心理论、大都市圈大都市圈。 (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

7、城 市;区域内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了自己的都市区,而且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 的社会联系;有便利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城市间没有间隔,联系紧密;必须有 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 2500 万人以上;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 12、城市功能区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城市功能区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对于城市的空间发展,有一个大概念的发展特征; 从城市空间分布确定城市功能区,为各类环境要素的质量水平提供相应的准则,以计算环 境容量;功能区的布局并非一成不变的,可依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空间的环境敏感性, 适当调整已有的城市规划区。 1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

8、型经济的简称,使得所有的资源和能源在不断的经济循环中 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倡导经济系 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3R 原则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13、3 类目标类目标:污染物零排放、物耗能耗零增长、废弃物零填埋。3 个层次个层次:工厂、企业内 部-清洁生产;一组(群)工厂和企业-生态工业园;生产与消费大系统-社区、城市、 地区。 Chapter3 1、环境规划整体流程环境规划整体流程:明确问题确定规划目标(可行性、定量化)污染源与环境质量 间响应关系(大气、水质模型)拟定规划措施,提出供选方案(知识储备)确定方案 (评价指标、优化方法)方案

9、评估 环境规划整体内容环境规划整体内容:目标与指标体系、环境评价与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 生成与决策过程、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2、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环境规划的核心,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 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具有时间和空间约束、目标 可计量、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约、规划目标具有可行性、规划目标具有进步性和先进性 3、目标根据规划内容可分为:质量目标(便于检验规划完成情况) 、总量目标(规划过程 省去了排放量环境质量的转换过程) 4、环境规划目标的建立原则环境规划目标的建立原则:规划区环境特

10、征、性质、功能差异性(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决 定环境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满 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规划目标在时间、空间上的分解和量化 5、环境目标的表现环境目标的表现:环境指标体系环境指标体系( 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 标总体。可以综合反应环境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 6、环境指标体系如何构建?环境指标体系如何构建?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反应目标(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 7、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对环境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 计算,

11、对环境质量做出综合评价,以寻找出环境中存在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8、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 述和分析。 (主要内容:环境能源与资源消费预测、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预测、生态环境预 测) 9、环境能源预测方法:回归分析、分要素推算演绎法、时间序列法描述环境能源预测方法:回归分析、分要素推算演绎法、时间序列法描述:将历史统计资料 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形成数组;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发现数组规律;预测事物的 发展趋势。 (短期的)污染物预测方法污染物预测方法:排

12、放量=排放因子*活动量。 10、环境预测的原则环境预测的原则: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突出重点,抓住对未来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经济活动因素,以减少工作量;考虑科技进步作用;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11、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 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 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12、环境功能区划:按范围分类: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按要素分类: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噪声控制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

13、能区划 13、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 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4、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多目标、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15、环境规划决策的分析模型:单目标决策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 16、单目标:目标是经济 min,约束是减排量达标。 16、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定性) (一个总

14、目标由几个子目标组成、子目标间无统一的度量 标准、子目标与方案很难用数学公式构建关系) 层次分析法步骤层次分析法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上一层的元素 y 支配的下一层次的若干个元素 mi,构建下层各元素 mi 对 上一层次元素 y 的重要度判断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层次总 排序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 17、多目标:效用最优化模型、约束模型、惩罚模型(转换成单目标) 、目标达到法 1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环境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环境保护 资金、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5、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 19、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协调与审议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科学研究措施 20、环境规划应完成的功能:综合机能、诱导机能、调整环境机能、确保实行机能 21、环境规划的管理: 动态追踪、及时调整的过程(环境问题的变化情况;环境目标的实 现情况;规划措施的实施情况;已实施规划措施的环境效益;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规划 实施的控制能力) 、动态控制管理(空间控制、时间控制、时空耦合全过程控制) 、组织管 理(建立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的组织机构、形成完善的环境规划管理手段) Chapter4 1、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弄清问题、确定目标、构建源

16、与目标的关系、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确定优选方案、方案实施 2 2、大气环境规划类型:、大气环境规划类型:大气环境质量规划: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 据,规定城市不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限值浓度的规划。关系建立:污染源排放 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实现大气环境质量规划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体现规划 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同时提出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方案。总量控制:优化的 空间分配、污染源分配。 3 3、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大 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总量控制优化分配方案的确定、大气环境规划方案的执行。 4 4、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方法、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方法:按燃料/原料用量分配、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等比例削减的分配原则、A-P 值分配原则、贡献率削减分配原则 ) 5、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环境质量规划: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城市不同功 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限值浓度的规划。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