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07822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第一章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营养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蛋白质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比例适当的蛋白质。可维持健康,促进发育。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及豆和豆制品。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相互比例不适当的蛋白质。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主要食物来源粮谷类。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的蛋白质。既不能维持生命,更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主要食物来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 (鱼翅、海参、肉皮)必需氨基酸:成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膳食中补充的一类氨基酸。日常食物中鸡蛋、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人体需要量模式最接近。成人只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 8 种必

2、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颉氨酸) ,即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蛋白质的营养质量评价1、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动物性大于植物性,大豆除外)2、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植物细胞壁阻碍)3、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动物及大豆蛋白优于其他植物蛋白)4、蛋白质净利用率(动物及大豆蛋白优于植物蛋白)利用蛋白质互补原理必需遵循原则:(1)参与互补的食物蛋白质种类越多、种属越远,效果越好 。(2)不同食物蛋白质食用间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蛋白质互补作用本质必需氨基酸的互补蛋白质互补作用实例:谷物与大豆混合、素什锦、菜肉包、锅塌豆腐、杂和面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3、蛋白质占成人(2)辅助供给人体能量(1g 氧化释放 4Kcal 能量)第二节 脂类脂肪酸(自然界存在 40 多种)分类:(1)按化学结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存在动物尤其是家畜脂肪中)2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普存于动植物)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油酸(18:2)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存在于植物油) 。EPA、DHA(存在于深海鱼油中)膳食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 1:1:1 最符合人体需要。 必需脂肪酸:定义:机体生理必需,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当食物中亚油酸供给十分充足时,亚麻酸、花生

4、四烯酸可由亚油酸转变而来)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判 1、脂肪的消化吸收率 ,植物油动物脂肪(与脂肪熔点成反比;与脂肪酸不饱和双键数成正比)2、必需脂肪酸含量, 植物油动物脂肪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VA、VD、VE、VK)动物肝脏富含 VA、VD,其次蛋、奶;红、橙、黄、绿蔬果富含 VA 元胡萝卜素;植物油富含 VE。含胆固醇多的食物(肥膘、脑、肝、肾、蛋黄、鱼子、奶油)脂类的生理功能1、机体重要贮能物质(1g9Kcal)2、构成机体膜结构及类固醇激素,胆固醇是合成维生素 D 的原料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提供必需脂肪酸为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膳食中应遵循: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用油脂

5、以植物以植物油脂为主;动物性食物应选择必需脂肪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胆固醇低的家禽、鱼类(尤其深海鱼类) ;避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高的家畜类食物。第三节 糖类糖的分类1、单糖:糖类基本结构单位,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营养学上有重要作用的单糖:3葡萄糖又称血糖,人体能量最直接来源,主要存在果蔬中。人体所需主要由淀粉水解而来.果糖2、低聚糖:210 个单糖聚合成,经酶作用分解为单糖才能吸收。人体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大多低聚糖虽人体难消化吸收,但具活化和增殖肠道有益菌群,降血清胆固醇防肠癌作用。3、多糖人体能消化吸收的多糖:淀粉、糖原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多糖:膳食纤维,包括

6、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葡聚糖及细胞内的胶质和粘胶。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糖类生理功能:人类最经济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g 4Kcal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预防肠道疾病和肠道癌症(2)增加胆酸排泄,降低血胆固醇浓度,预防胆结石和心血管疾病。 (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更胜一筹)(3)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4)增加胃内溶物的体积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5)吸附与排除食物和肠道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起解毒作用。过多摄入膳食纤维会阻碍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应由富含淀粉,并含无机盐、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的粮谷类提供;纯糖制品只提供能量,摄入过多易转变

7、为脂肪。第四节 热能(能量)能量系数:单位质量的产能物质在人体内彻底氧化产生的热能值。食物中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糖类:4Kcal/g 或 16.8KJ/g蛋白质: 4Kcal/g 或 16.7KJ/g 脂肪:9Kcal/g 或 37.6KJ/g 人体热能消耗途径1、 基础代谢能: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基础代谢率:(BMR) Kcal/m2/h单位时间内人体单位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4一昼夜基础代谢耗能=BMRm2 24影响个体基础代谢能因素基础代谢率:性别(男性女性) 年龄(年龄与 BMR 成反比)体表面积:体形瘦高矮胖内分泌:异常(导致基础代谢能过高过低)气温:寒带温带热带

8、判断肥胖通用指数-体质指数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WHO 标准 BMI:18.524.5 正常;大于 25 超重;大于 30 肥胖我国标准:BMI:18.523.9 正常;24.027.9 超重;大于 28 肥胖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耗能(SDA)SDA:摄食过程引起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不同食物其 SDA 不同:糖类:占其自身产能的 56%、脂肪:占其自身产能的 45%蛋白质:占其自身产能的 30%、混合食物:占其自身产能的 10%SDA 产生原因:食物消化吸收耗能;营养素产生能量部分以热能形式被散发;蛋白质、糖类、脂肪体内合成耗能。3、从事不同劳动消耗的能量三大产热营养素在膳食中

9、的合理比例蛋白质供能:占每日所需总能量 1015%脂肪供能:占每日所需总能量 2025%糖类供能:占每日所需总能量 5565%第五节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无机盐的代谢特征: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摄取;代谢中既不消失,不转化,只能经尿、粪、汗排出体外。按矿物质在人体最后代谢产物酸碱性分:生理碱性无机盐(K、Na、Ca、Fe 等存在于植物中)5生理酸性无机盐(S、P、Cl 等;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及主食中)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碱性食品:带阳离子金属元素较多食品。如蔬菜、水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粮谷类除外)酸性食品:带阴离子非金属元素较多食品。 如大多动物性食物(牛奶除外)1、钙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钙的缺乏症

10、:婴幼儿:佝偻病(枕秃;鸡胸;X、O 型腿)成年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促进因素:VD、乳糖、乳酸、氨基酸、醋酸、柠檬酸等有机酸。 抑制因素:草酸、植酸、单宁、膳食纤维、高脂肪膳食(消化道中未被吸收的脂肪酸与钙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钙)传统方法烹制的骨头汤是一种很好的补钙食品吗?(骨髓腔大量脂肪在熬制中水解产生大量脂肪酸,与骨头中溶出的钙形成不溶性脂肪酸钙)2、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生理功: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构成,起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作用;催化 B-胡萝卜素转化为 VA;参与嘌呤与胶原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转运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Fe

11、2+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吸收率高。Fe3+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率低。促进铁吸收因素:VC;VB2;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琥珀酸、脂肪酸等有机酸;葡萄糖、果糖;禽鱼中的“鱼肉因子”。抑制铁吸收因素:植物性食物中植酸、草酸、单宁、膳食纤维;抗胃酸药物、胃肠炎。 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生理功能:200 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与激活剂;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促进 VA 代谢,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参与唾液蛋白形成,促进食欲。6缺乏症:异食癖、厌食症影响锌吸收因素促进:VD、氨基酸、还原谷胱甘肽、柠檬酸盐抑制:植酸、膳食纤维、高钙、高铜、高亚铁离子铁的参考摄入量和食

12、物来源优质动物全血、肝脏、肌肉、鱼类,植物性原料中铁含量少,不易吸收。3、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生理功能:200 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与激活剂;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促进 VA 代谢,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参与唾液蛋白形成,促进食欲。缺乏症:异食癖、厌食症影响锌吸收因素促进:VD、氨基酸、还原谷胱甘肽、柠檬酸盐抑制:植酸、膳食纤维、高钙、高铜、高亚铁离子食物来源:牡蛎、畜禽肉、蛋、肝、乳及乳制品(含量多易吸收) ;豆类、粗杂粮(含量少吸收率低)第六节 维生素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的总称。维生素的共同特征:不供能、不参与机体构成,主要作为辅酶起调

13、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存在于天然食物,含量极微、人体需要量甚少,但自身无法合成或合成太少,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需由膳食提供。维生素的分类水溶性维生素:B 族维生素、VC、VPP、叶酸、泛酸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维生素原:本身不是维生素,但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的天然有机物。如胡萝卜素。类维生素:化学组成不同,但活性类似维生素天然有机物。如生物类黄酮、牛黄酸等。维生素缺乏原因膳食供应不足(原料中含量,烹饪加工中损耗) ;人体吸收利用障碍;7人体需要量在特殊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的相对增加。脂溶性维生素:贮存于脂肪组织,过量易中毒。不溶于水,溶于脂肪才能被人体吸收1、VA 的生理功能和缺乏

14、症VA 的生理功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防治夜盲症,与暗视觉形成有关;促进骨骼、牙齿及机体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抗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增强机体抵抗力。VA 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病、毛囊角化症加工稳定性VA 和胡萝卜素易溶于脂、不溶于水;一般烹饪加工不易破坏;对碱稳定,遇紫外光、酸、热、氧易分解。VA 食物来源:动物性:肝脏、水产类、蛋类、未脱脂乳及乳制品。植物性:胡萝卜、菠菜、草头、豆苗、韭菜、红心甜薯、甘桔、芒果等红、橙、黄、绿果蔬。2、VD(VD2、VD3)VD2 紫外线 麦角固醇(存在于植物,对人体有益)VD3 紫外线 7-脱氢胆固醇VD 生理功能和缺乏症VD

15、生理功能:促进钙、磷吸收,维持血中钙、磷浓度;促进骨齿正常发育,皮肤新陈代谢。VD 缺乏症:与缺钙相似。加工稳定性: 对热、氧、碱稳定,遇酸易分解,一般烹饪加工不易破坏。VD 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干酪。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体内不易贮存,每天必需由膳食供给。 VC(抗坏血酸)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生理功能8参与机体氧化还原过程;参与细胞间质的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关节、肌肉正常发育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抗感染和防病作用;增强人体应激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具有解毒作用(重金属、有机毒物) ;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代谢。缺乏症:坏血病加工

16、稳定性:强还原剂,呈酸性。对酸稳定,遇氧、碱(如小苏打) 、光、热 、铁、铜二价阳离子、氧化酶等极易分解,是所有维生素中最不稳定的一种。食物来源:新鲜的果蔬;动物性食物中匮乏。豆谷类只有发芽后 VC 含量才大增。果蔬中以猕猴桃、哈密瓜、酸枣、枣、红果、柑橘、柿子椒、芥蓝、花菜及绿色蔬菜等含量高。VB1(硫胺素)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生理功能辅酶形式(TPP-焦硫胺素)参与三大产热营养素代谢;调节神经生理活动,与心脏活动、食欲维持、胃肠道正常蠕动及消化液分泌有关。缺乏症:初期:食欲差、疲乏、恶心、忧郁、腿麻木严重:脚气病加工稳定性:对酸稳定,中、碱性条件(如小苏打)加热易分解,SO2、亚硫酸盐加速VB1 破坏。食物来源:动物内脏(心、肝、肾) ,肉类;豆类、花生、酵母及未精加工的粮谷类含量较丰富;果蔬含量较少。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