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教方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0498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如何教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如何教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如何教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如何教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如何教方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P5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P7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P11 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要求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P22 课程内容第二学段式与方程中第三条: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 3x+2=5) ,了解方程的作用。第四条: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P61 在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各部

2、分内容编排中,应整体考虑模型思想的体现,突出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过程。方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 础上教学的。在教学内容上的编排有三个特点: 1. 在教学方程的特征前先认识等式。小学数学把方程说成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可见,等式是方程的特征之一。学生经常 接触等式,但对等式仍然缺少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方程从再认 等式开始,符合知识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2. 依据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方程知识先初步认识方程, 再教学解方程的方法,然后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方程的概 念,不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点,更要理解方程的意义,尤其要体 验方程是表达等

3、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教材以等量关系贯通全单元, 在认识方程时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在应用方程时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的方式抽象成方程。方程的概念随着这条 主线逐渐形成。 3.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的,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了便于教学,把等式的性质 分成两条,解方程分成两段。这样编排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技能 从会到熟,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紧密结合。4要注意简易方程的早期孕伏渗透:教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要用加减互逆关系来教,如 12-7=?,应引导学生按 7+( )=12的方法去思维,平时也要多进行这种反应数量关系的填括号练习,因为这种思维形式,

4、实际上是简易方程的孕伏。进行数量关系的变换训练。给出一道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如 25+36=64,让学生写出 64-28=36、64-36=28;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如,让学生写出、。192121612161921612192四则计算中指导学生进行验算时,要用数量关系分析说明加减互相验算和乘除互相验算的理由。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喜欢用方程,很大的原因是不习惯把题中的未知数当作已知条件。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比较形象化、表面化,一说方程仅出现方程的样子,而忽略在列方程时,未知数当作已知条件参与到列式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重视“用字母表示数” 、 “方程的意义”

5、两课的教学。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后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的练习。又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出示大量的图或文字,让学生尝试列方程。因此,这两节课的教学,教师不宜图快,而是要学生扎扎实实的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感知列方程的方法。5.教给学生列方程的技巧。例如,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 120 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2 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题目里有两句表示关系的句子。一句是表示两数和的。教学时先引导生写出关系式,即桃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2;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120 棵。再引导学生根据表示倍数关系的式子设未知数(一般设一倍数为X,另一个数则是几 X)根据和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最后总结出:“已知两数和(或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这一类应用的规律是:根据两数和(或差)找等量关系,根据两数的倍数关系设未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