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01468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自然开发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在环境工程上的应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 级 25 班200811091119王安磊摘要摘要: : 自然辩证法是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对自然的开发和对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要求人类活动既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关键字:关键字: 自然辩证,自然开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

2、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同是也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它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对几千年来自然科学技术成就和哲学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的科学概括、合理继承和发展。20 世纪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

3、密切。然而,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随意的违背规律都会遭到它的惩罚,给人类以深刻的教训。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运行机制,非生物因素(水、气候、土壤等)与生物因素(植物、动物、人等)之间以及各自内部是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现有的体系,维持着系统的稳定。对于已经有 46 亿年寿命的地球来说,人类 300 万年的历史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是,人类的存在和对地球的利用和改造却使得这个古老的星球有了全新的面貌。人类数量从公元初年的几亿人口,到现在的 60 亿,逐渐成为地球上严重的负担。人口的增加,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发新的土地

4、、森林、草地和渔场,开发更多的水资源、能源和地下矿藏来满足人类的生存所需。这些都加剧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加重了人类于环境容量的矛盾。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得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资源锐减、退化、濒危。然而,地球表面的资源是有限的,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办法向太空扩展。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报告显示,由于人类的增长和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地球的生命可能只剩下 50 年。除非人类寻找到新的能源来代替现有的自然资源来使用,或者向外太空开发更多的空间,否者,人类的未来将

5、非常危险。在人类无止境的向自然索求丰富的物质能量的同时,也不断的向自然排放各种污染物质,使得自然环境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现象。人类活动不断的向环境引入各种物质和能量,危害了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导致各种环境的问题。当被污染和破坏了的环境再反作用与人类时,就会危及甚至毁灭人类的正常生活。这种作用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是难免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并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预见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比较近期的、直接的后果还比较容易,但是要预见到比较远的、间接的影响就比较困难了。常常是解决了旧的问题,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人类社会也在不停的解决问题中得

6、到发展。在人类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的区别不大。人类的“生产”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十分突出。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像动物那样的无知,乱采乱捕、滥用资源,从而造成生活资料匮乏而引起的饥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不得不被迫学会去吃一切可能吃的东西,或者被迫扩大自己的生产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学习新本领,逐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的必要,开始有意识的改造环境。随后,人类学会了培育植物和驯化动物,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明显的显示出来,同时也凸现出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草

7、原,往往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和沙漠化;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也引起土壤盐碱化、沼泽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近代大工业的出现,建立在个人才能、技巧、和经验上的小生产逐步为基于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的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现代工业国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和矿产资源,使得这些非可再生资源逐步走向枯竭。同时,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些列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自然界一直维持的平衡于稳定,导致自然界失稳,产生更多无法

8、自动消融的污染和生态现象的紊乱。例如我们常见了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都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难以降解、难以同化和忍受的。因此,工业生产导致了以环境污染为主,范围较广,影响较深远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近年来,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跨步前进,原来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典型的环境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新问题。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以及突发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越境污染和迁移,对全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发出了挑战。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停的改造自然,然

9、后从自然中获得利益,又被自然反抗。恩格斯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不断的开发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们不断的认识到自然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到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大限度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是要无限度的向自然界索取,而是要和自然和平共处。因此,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联系发展的看问题。大自然并不是按照简单的线性发展演变。现在所遭受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孤立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引发的。改造自然是建立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还不具备先破坏后恢复其生态功能的能力时,尽量维持自然界已经

10、发展出的现有的复杂的制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经历了人类依靠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与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人类发展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自然的自身发展,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将人类视为与自然平等的存在,否定人的特殊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核心地位,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保证人类的生存,实现人类的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又分为人与人工自然的和谐,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人类的本质是为了生存而求发展,而不是去毁灭人类,这就意味着人工自然的存在必定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自然的发展,而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

11、的物质环境。人类必须通过对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形式的协调、作用的互利、意蕴的相洽的不懈追求来递进实现人工与天工的璧合,从而为自身创造一个完满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以达到“天地人”系统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全面和谐。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系统,它应该成为和谐统一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一旦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主仆关系,乃至把自然界作为异己的力量进行征服和破坏时,自然必然要起而对抗,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符合系统的要求,树立生态自然观,遵循生态系统规律,积极的适应和改造周围的自然界,使其顺应自己日益增长的物

12、质文化需要,同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人类自身和自然界同步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新的和谐景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 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2 教育部社会工作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 教 育出版社, 2004.3 林肈信,刘天齐,刘逸农等.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5 黄志斌刘志峰.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 版社, 2004.6 盛连喜等. 环境生态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科学技术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力,改进人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给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观点,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能有效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科技创新;反过来,只有科学技术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地推动生态的恢复、自然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科学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重点表现在:科学技术创新有利于实

14、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防污、治污,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环境的保护。通过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减少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科学技术有利于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摒弃传统科技观,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能源。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社会向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特别是高新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到低能耗、低污染、效益高的新兴产业的更新换代,而这些产业与生

15、态环保产业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产业。科学技术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与生态价值观的转变,从而促进了生态伦理观的形成。科技创新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生产方式的改进,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也甚为深远。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往往引发认识论的革命。认识论的更新必然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革新。伦敦, 人们就会把“雾都”的称号与它相连。的确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 伦敦称为雾都是世人共知的。 伦敦烟雾缭绕,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 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伦敦上空已基本难见其滚滚浓烟和弥 漫黄雾。绝迹多年的上百种小

16、鸟重返伦敦飞翔, 许多鱼儿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气中的尘 埃大为减少, 使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应归功于近30多年来对污染的治理。伦敦将燃煤 的工厂尽量关闭或迁出市区, 城市居民杜绝烧煤, 汽车全部使用无铅汽油。使汽车尾气的 排放量减少了 75%以上, 从而在根本上“赶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环境法, 确保 了环境政策和具体措施的贯彻。在伦敦, 公共场所乱扔废物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处以 高额罚款。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违者最高罚款 1000 英镑。近年来, 伦敦更积极增设公 园和绿地, 实现城区内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卫星城, 城区拥挤现象大为减轻。现在 的伦敦, 市区公园星罗棋布, 林木葱郁, 绿草如茵。基本告别了“雾都”形象, 成为一座洁净 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伦敦又出现一次弥漫烟雾, 这就说明对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 放松, 应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