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2991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9.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docx(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基于 FM1702 的射频卡读写系统的设计系系 名名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系 专专 业业 自动化自动化 学学 号号 60092021096009202109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田田 靖靖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扈书亮扈书亮 职职 称称 讲讲 师师 2012 年年 12 月月 15 日日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工作基础:掌握 51 单片机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 C51 完成相关的应用程序,了解射频卡的基本工作原理。研究条件:51 单片机实验系统以及 FM1702 射频卡读写模块。应用环境:基于 FM170

2、2 的单片机读写模块的程序设计工作目的:熟练掌握 51 单片机的 C 编程熟练使用 Proteus/Protel 作为电路设计、仿真的辅助工具了解射频卡的安全认证和读写控制开发基于该系统的读写控制程序二、参考文献1单片机的 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马忠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2基于 FM1702 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邢海霞,索明何. 嵌入式计算机,2007. 3新概念 51 单片机 C 语言教程,郭天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C 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The 8051 Microcontroller and Embedded Syst

3、ems, Muhammad Ali Mazidi etc.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掌握 51 单片机 C 编程。2、掌握射频卡读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完成基于该模块的射频卡的基本读写控制程序的开发。4、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展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完成对射频卡读写控制。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审题小组组长(签字)年 月 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 FM1302 的射频卡读写系统的设计题目系 名 称信息工程系专业名称自动化学生姓名田靖指导教师扈书亮一、课题来源及意义无线射频译自英文

4、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 RFID,是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RFID) 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 IC 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 无线射频技术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 IC 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目前生产射频技术 RFID 产品的很多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标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射频技术标准有IS

5、O10536、ISO14443、ISO15693 和 ISO18OOO。应用最多的是 ISO14443 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本课题采用的 RFID 是基于 ISO14443 技术标准。二、射频技术发展现状RFID 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 AIDC 新技术RFID 技术。1948 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 RFID 的理论基础。RFID 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 20 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 技术的发展可按

6、10 年期划分如下:19411950 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 RFID 技术,1948 年奠定了 RFID 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 年,早期 RFID 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11970 年,RFID 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年,RFID 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 RFID 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 RFID 应用。19811990 年,RFID 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 年,RFID 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 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 产品逐渐

7、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不断扩大。三、研究目标用非接触式 IC 卡读卡器模块实现对 M1 卡(IC 卡)的读写操作,即在实验箱的 LCD 上显示 M1 卡的卡号以及对 M1 卡进行读/写操作时的 M1 卡数据。四、研究内容1、设计了射频卡的控制电路。设计合理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所需要的读/写功能,其中单片机(51)系统的设计,键盘、显示部分设计等。2、编写针对该射频卡的控制程序。包括 RFID 卡读/写/密码验证操作程序,与 PC 机通信中断处

8、理程序,键盘显示程序及存储器读写程序。3、在 MCS51 集成开发环境下对射频卡的硬软件进行调试,实现研究目标。五、研究方法与手段MCU 主控制模块LCD 显示模块键盘模块读卡 器芯 片IC 卡LED 模块键盘模块功能:给 MCU 命令,使 MCU 对非接触式 IC 卡模块进行读/写操作。LCD 显示器模块:进行读操作时,显示 M1 卡号、显示“读数据”以及读的数据;进行写操作时,显示 M1 的卡号、显示“WRITE”以及写入数据。LED 模块功能:用来动态观察程序执行到的具体位置,如:LED1 寻卡成功,LED2 防冲突成功,LED3 选卡成功,LED4 装载密匙成功,LED5 验证 AUT

9、HENT1 成功,LED6 验证AUTHENT2 成功,LED7 读卡成功,LED8 写卡成功。8255 可编程模块功能:对MCU 进行编程,下载和调试程序。非接触式 IC 卡模块功能:对 M1 卡进行读写操作并反馈给 MCU。MCU 主控制模块功能: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计算,控制非接触式 IC 卡模块,给予 LCD 以及 LED 模块数据和信号,等待键盘模块的命令。实验室现有设备:EL-MUT-III 型单片机教学实验箱(其中包含键盘、显示模块),以及射频卡扩展模块。六、进度安排1、2012.12.07-2013.03.15 查找资料,了解了射频卡的功能及意义, 单片机应用,完成开题报告。2、

10、2013.04.01-2013.04.15 编写针对该射频卡控制系统的程序。3、2013.04.16-2013.05.09 对系统硬软件进行调试4、2013.05.10-2013.06.01 撰写论文,准备答辩。八、主要参考文献1慈新新,王苏滨,王硕.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技术与应用M,2007.2游战清,刘克胜,吴翔,林汉宏等. 无线射频设别(RFID)与条码技术M,2007.3黄智伟. 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原理与应用电路设计M,2004.4范博. 射频电路原理与实用电路设计M,2006.5慈新新,盛裕平,张海波等. 架设企业级多网络域邮件系统J. 软件世界,2000.6慈新新,李德彩,

11、王韬. RFID 在物流中的应用及前景J. 微电脑世界,2004.7慈新新,曾荣仁. 美军射频识别技术应用浅析J. 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2004.8慈新新,RFID 的技术发展与创新J. 微电脑世界平,2005.9慈新新,曾荣仁,王韬. 2005 年射频识别应用情况回顾J. 微电脑世界,2005.10王忠敏,张成海. EPC 与物联网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1陈大才等. 射频识别(RFID)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2陆永宁. 非接触式 IC 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3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

12、10.14陈大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5陈宏宇. RFID 系统入门M. 台北:文魁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04.16刁建成. RFID 原理与应用M. 台北: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17张成海, 张铎.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8丘莹青. RFID 实践非接触式智能卡系统开发M. 台北:学贯行销股份有限公司,2005.19陈邦媛. 射频通信电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周朝栋等. 天线与电波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1Lawrence Rabiner, and Bii

13、ng Hwang Juang, Fundamentals of SpeechRecognition .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1993 22Y.M. Lam, M.W. Mak, and P.H.W. Leong , “Fixed pointimplementations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International Signal Processing Conference . Dallas. 200323Soshi Iba, Christiaan J. J. Paredis, a

14、nd Pradeep K. Khosla. “InteractiveMultimodal Robot Programm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obotics Research (24), pp 83 104, 200524Huang, X. et al. “The SPHINX-II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anoverview”. 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7(2): pp 137148, 1993.25Treeumnuk, Dusadee. (2001). Implementation

15、 of Speech Recognition on FPGA. (Masters research study,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Bangkok: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6Sriharuksa, Janwit. (2002). An ASIC Design of Real Time Speech Recognition . (Masters research study,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 Bangkok: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题目:基于基于 FM1702FM1702 的射频卡读写系统的设计的射频卡读写系统的设计系系 名名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系 专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