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467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变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中的经济制度 变迁摘 要:200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这三十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 13 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后,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 2600 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关键词: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制度变迁一、引言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国家特别强调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那么,中国的内需靠谁来拉动,靠什么来增长呢?中国有着 9 亿多的农民

2、,就算减掉 4 亿农民工还有 5 亿,这是一个多于整个美国人口的消费人群。多年以来,他们积累了太多被生硬扼杀的消费需求,对许多产品的保有量都十分少。如果农民的收入增长高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他们就可以消费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这样就拉动了家电行业,家电行业对钢铁等的需求又可以拉动相应产业,同时用电量也会相应地增大,这样,不用靠出口,不用靠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再是难题。在会议结束之后的不久,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重新审视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之路,探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在现在更有了特殊的意义。进一步说,在农村经济制度

3、改革的过程当中,制度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二、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7 年间),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以政府颁布政策、文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在此期间,除了 19491952 年间由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以“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制度改革而使得农村经济一度较快增长外,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在总体上仍是缓慢的,少数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固然由于当时中国的国情不得已采取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而且在当时的特定的条件下它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因为这种变迁方式缺乏弹性而

4、为后来制度决策失误埋下伏笔。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制度供给缺乏灵活性,有效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但无效的制度供给却泛滥,结果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实践证明,这种准军事化的制度安排脱离了农村实践,制度供给偏离了意愿制度供给的初衷,从而导致了其低效运行。1978 年,在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生民危险尝试的“大包干”(家庭承包经营)试验成功后,我国建立起并普遍实行农业家庭承包责任制,最终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之后国家制定的新政策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奇迹。到了 1984 年,全国就有 90%以

5、上的村建立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产品市场逐渐放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经济在结构上、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三、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制度变迁本文将对不同阶段我国农村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可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3第一阶段:19781984 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这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的制度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密切相关(本文第二部分已对此阶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故在此不再赘述)。第二阶段:19851987 年正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存在着以上的缺陷和不足,在这一阶段,农业增长的速度减

6、慢了,农业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衰退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其对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逐渐减弱,新的土地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和贡献已经大部分释放完毕。此外,在此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尚未深入,价格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激励效果不强。农产品价格改革产生的对农民的利益激励也开始降低。由于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变迁,农产品价格制度改革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又使得农民提高收入的速度降了下来。这些都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造成了打击。第三阶段:19891995 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业呈现出一种较平稳的增长趋势。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推行并且深化了价格改革

7、,使农产品价格由国家控制逐渐过渡到市场定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农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的还有我国的工业改革。因此,随着工业品价格不断的上升,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逐渐抵消了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于此同时,农业税也大幅度上涨,这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被大大削弱了。第四阶段:19962002 年在这一阶段,农业增长连续六年持续下降。2000 年 3 月,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4委书记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在信中,他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内容不禁让人触目惊心。由此引发了全国上下对三农问题的关注。2001 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8、农业相应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再加上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导致我国农业的贸易条件开始恶化。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比例在七年内下降了 14%。在这一时期里,由于制度变迁因素所起的作用明显下降,使得农业的增长一直处在缓慢的态势。 第五阶段:20032004 年在这一阶段,农业经济从之前的衰退中逐渐恢复过来。这一时期国家进一步深化了税费改革的力度,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都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农民的负担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缓解,扩大了农民收入增加的空间。同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也从 2003 年的 1754.45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2357.89 亿元,对农业的发展也起到

9、了很大的支持作用。第六阶段:20052007 年这一期间,国家进一步强调把三农工作当做重中之重,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落实扶农惠民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从总体上看,支农政策效应凸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但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好似“暴风骤雨(减免农业税)”之后的寂静。农业生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特别是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支出的增加,带动了现金支出的增长。由于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长,成为影响农民现金收入增势减缓的重要原因。2007 年初,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投入,指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

10、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2007 年我国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4 000 元,达到了 4 140.4 元。总体上,这一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在持续增长,并实现了连续四年增幅超过 6%。第七阶段:2008 年至今2008 年初,中国遭受了百年难见的雪灾,接下来,汶川地震,南方洪涝灾害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再加上从 2007 年开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月加速上涨。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三农一号文件,采取了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调整关税抑制种粮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中

11、央政府的有力引导下,2008 年我国仍然获得了大丰收,实现了连续五年增产。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增长、投机资本炒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粮价迅猛上涨,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大丰收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四、结论及建议1.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土地产权关系。农民对土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农村现有产权结构基础上渐进式的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新的制度安排,对于稳定我国小农村社经济进而稳定全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在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利益,这也是制

12、度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加快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为农户提供获得均等利益的保障机制十分必要。我们应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强化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能,尽快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为工农业产品的公平交易、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产品增长提供一个新的制度保障。3.鼓励以农户为主体的初级行动团体,锐意进行制度创新,培养和扶植把制度创新付诸实施的次级行动团体。农业产业化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程中、6在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中产生的,它是农业制度创新最引人注目的制度安排形式。我们应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组织创新。另外,在实施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制度环境

13、和非正式制度背景,防止盲目移植、搬抄国外现有的具体制度安排,以免对农业发展和农户经济利益造成损害。参考文献: 1 McMillan ,ohn ,Whalley J. and Zhu L, 1989, “The Impac to Chinas Economic Reform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97. 2 North.D and Thowmas.R ,1973,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 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 乔榛,焦方义,李楠.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 19782004 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