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408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各国收入水平不一定能真实反映需求偏好,决定需求偏好的因素多种多样;即使贸易伙伴国具有相同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偏好,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要素、技术禀赋和生产工艺不同导致商品与服务的相对价格差异,以及政府对贸易的管制和区域贸易协定,都会导致贸易结构偏离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关键词:需求偏好;收入水平;贸易结构;计量分析TheEmpiricalResearchtoSimilarPreferenceofDemandAbstract:Thepreferenceofdemandisnotalwaysreflectedbytheincomeslevelofthevariet

2、ies ofcountry,soitisdeterminedbyvariousingredients;undertheopenmarketcondition,thecoun trieswhichhavethesimilarincomelevelandpreferenceofdemandarelikelytoformtradestruc turesthatobviouslydeviatefromthesituationofthetheoryofdemandpreference,becausether earesomuchdeterminativeingredients,forexample,th

3、edifferentpricesofcommoditiesands ervicescausedbyprocessandtheendowmentoffactorsofproductsortechnologies,andtherest rictionbygovernmentsorFTAs.Keywords:thepreferenceofdemand;theincomelevel;tradestructure;econometricanalysis一、前言2003 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 8512.1 亿美元,比上年凈增 2304 亿美元,增长 37.1,为 1980 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进

4、、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 4000 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 4383.7 亿美元,增长 34.6;进口 4128.4 亿美元,增长2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 255.3 亿美元,比上一年度降低了 16%。2003 年,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实现全面快速增长,2003 年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国分别是日本、美国和欧盟,与日本、美国、欧盟等 3 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总额均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日本连续 11 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3 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幅度为 31.1%,贸易总额达 1335.8 亿美元,但新华社没有给出进口和出口的分类数字;中国同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双

5、边贸易在 2003年增长了 30%,达到 1263.3 亿美元,中美贸易顺差超过 500 亿美元;而中国同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双边贸易在 2003 年激增了 44.4%,达到 1252.2 亿美元。中国与韩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均在 20%以上,贸易增长速度均超过了 40%。中国同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依据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Linder,1961),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特征,因此各国应该与具有相似需求的国家存在大量贸易额。中国的贸易情况是否符合林德尔的需求相似偏好理论呢?本文将通过对中国 2003 年国别贸易结构进行实

6、证检验,说明中国的贸易情况偏离了需求相似偏好理论。二、中国贸易结果的计量经济分析(一)需求相似理论简述需求相似理论又称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 1961 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提出的。林德尔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这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基本需求3基础上。其次,产品流向、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最后,一国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的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先进的资本设备需要越高。因此两国人均

7、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贸易范围可能最大。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较大,需求偏好相异,两国贸易则会存在障碍。若两国中一国具有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另一国没有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因此,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一国在满足这样一个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从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获得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基于该理论,企业首先应选择国内市场巨大的产业进行出口贸易,同时最有可能发生在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往往是相邻国家市场),因此,国际化经营往往表现为渐进式。渐进式国际化经营的产业往

8、往是国内外需求偏好相似的产业,根据林德尔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好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林德尔还认为,一国将出口那些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如他所声称的“具有代表性的需求”的产品。按其所述,这种结果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厂商往往对国内生意的机会更敏感;发明、创新也往往由国内市场没能解决的问题所激发;对新产品的不断改进也只有在为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二)对中国贸易的实证检验中国贸易结构是否符合需求相似偏好理论,与贸易国的国民收

9、入水平高度相关呢?4下面笔者将对中国 2003 年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对该理论的符合程度。1.中国贸易国别综述中国 2003 年国别贸易情况结构如下图所示:1.数据来源:国际贸易,2004(2);吴海英,刘仕国世界经济统计资料。2.世界银行在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规定,低收入国家:1995 年人均 GNP 低于 765 美元;中等收入国家:7669385 美元;高收入国家:高于 9386 美元。中国1995 年人均 GNP 为 620 美元。图 12003 年中国国别贸易结构图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中国的大部分贸易伙伴国集中在亚洲、欧洲,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量占进出口贸易总

10、额的相当大比重(占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 2003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1051 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而中国的几大贸易伙伴国美国(37460 美元)、日本(33063 美元)、中国香港(24163美元)、中国台湾(13252 美元)、韩国(10915 美元)、德国(26046 美元)等都属于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根据林德尔的需求相似理论的观点来看,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应该占较大比重。而从上图 1 的结果来看,初步判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与需求偏好理论有较大出入。2.计量经济分析(1)模型的建立根据 2003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国别情况,对中国贸易伙伴国国民生产总值与中

11、国国民生产总值差额绝对值的对数、三类收入水平的国家、前二者的乘积、以及中国与各国进出口总额的对数构建回归方程,前三者为自变量,最后一个变量为因变量,检验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多元5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LNXM=C(1)+C(2)*LNAVGDP+C(3)*CLASS+C(4)*GDPC.(1)其中,LNXM 为中国与各国进出口总额的对数,LNAVGDP 为中国贸易伙伴国国民生产总值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差额绝对值的对数,代表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水平;CLASS 为依据世界银行按收入将各国分为三类,代表贸易伙伴国的收入类别;GDPC 为 CLASS 与 LNAVGD

12、P 的乘积,代表伙伴国的收入阶段;我们构造CLASS 和 GDPC 虚拟变量的目的在于考察收入结构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由上述散点图(图 2)可以初步判断:中国与各国的贸易额和国民收入差距基本没有相关关系。初步判断现实中国的贸易情况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上述两种统计描述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究竟林德尔的需求相似偏好理论是否能够对中国贸易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2)计量经济分析由 EVIEWS4.0 对中国贸易结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具体数值如下表所示:由怀特-赫氏检验可知,F 统计量和样本量*拟合优度都未通过显著水平 5的检验,异方差存在的可能性相当大,说明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3、偏离程度相当大,表明中国贸易结构与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关度不强。由图 3 可以看出,随着进出口额度增加,残差呈线性增加。在接下来的残差检验(图 4)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已呈现弱平稳,说明模型的拟合方式符合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模型本身设定并没有问题,变量未通过统计检验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解释力度较低,这说明中国的贸易情况确实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6三、对实证结果的经济理论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情况偏离了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导致这种偏离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国家之间存在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不同的国内需求,并且这种不同的需求影响着贸易格局,然而影响需求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仅凭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

14、来决定需求水平的论断是难以很好解释现实经济生活的。由此可知,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能用于解释中国的贸易状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收入水平。个人的消费函数是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函数,因而每个人的收入水平将会影响消费者在水平地或垂直地各类产品上花费的分配比例。同样,国家间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的不同是造成国内需求水平结构和层次不同的重要原因。非相似的效用函数能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国家之间对的水平地或垂直地各种产品上不同国内需求的各种形式。但影响需求的经济因素千差万别,尽管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并非就意味着具有不同的需求偏好,换句话来说,收入水平与

15、需求偏好不具有绝对的相关性,因为影响一国需求偏好的因素很多,除了收入水平之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一国的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总体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水平是对最终和中间产品国内需求构成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经济代理人在选择最优的消费或各种投入品时并不仅仅考虑 B 产品相对于 A 产品的价格,而且要考虑与使用 A 产品有关的辅助产品的 C 或 D 的价格。这样,他们考虑的关于 A 产品的“总体”的相对价格。对中间产品层次这种情形的描述,暗含着厂商将创造不同水平的中间产品以迎合相对大的国内需求的需求效7应。资本富裕的国家将不仅出口那些在生产时是资本密集的耐用产品,并且在使用时也是资本密集的

16、,从而在运用它们时内含着资本密集的技术。因此,要素、技术禀赋和生产工艺对一国贸易国别有着重大影响。中国属于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因此,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和 H-O 模型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则会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需求对贸易国别的影响力不一定强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具有相对互补性的需求而并非相似需求通常是决定贸易国别的关键变量。3.政府管理。政府或者是某些工业产品的重要购买者(政府采购)或者通过颁布规章条例调节个人需求(课税、标准),所以政府同样是影响国内需求的构成和层次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规章管理是允许选举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法律程度的结果,他们也是消费者偏好系统的一个部分。但是,也有人认为政府规章管理是特殊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于是建议政府应用规章管理来限制个别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由此可见,政府制定和实施反映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贸易政策,外生性地扭曲了国内需求结构,因此贸易国别并非完全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各种贸易政策也是决定贸易结构的重要变量,仅凭需求相似就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世界。4.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