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404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由兴盛走向衰退的西方和苏东国有经济作者:梁祖晨 许丽娜 俞洪峰 摘要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这说明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在各国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兴盛和衰落三个阶段,国有企业也不例外,本文根据世界各国国有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动机,对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系统性的分析。 关键词 西方苏东国有经济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这说明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在各国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兴盛和衰落三个阶段,国有企业也不例外,根据世界各国国有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动机,大致可以将世界各国国

2、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国有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政府几乎不对经济进行任何敢于,国有企业很少。只有英国、法国等老牌的资本注意国家将邮政、铁路、烟草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最初都是以国家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出现的。一战结束后,英国变得十分虚弱,美国又恢复了它的孤立主义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失去了领头羊,自由市场经济的混乱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 1929 年至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时期,企业破产的浪潮以及大量的失业使政府不得不积极参与市场体系的重建工作,并力图使企业的利润

3、和工人的收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此,国家干预之风遍及旧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在 1929 年大危机爆发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干预,先后2建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一进程首先是从银行金融领域开始的,然后扩大到工业生产领域和流通分配领域,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最著名的国有企业是田纳西河流管理局。 二、国有企业兴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 70 年代末) 1.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私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初期西方国家又普遍存在资本短缺,物价飞涨和生产萎缩的现象,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经济陷入瘫痪状态。私营经济的普遍不景气,使得完全依靠私人资

4、本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和新投资的策略无法实施。其次,战后特别是从 50 年代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随着以社会化工业化为特征的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一系列新的社会性问题接踵而至。最后,从理论上看,西方国家在战后为了迅速恢复经济,都普遍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2.各国概况 二次大战后,凯恩斯的理论不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融进其经济制度之中。英国自 1945 年开始就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但在美国,更倾向于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开始着手处理战时建立的国有企业,并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部门和高技术产业部门,有资料

5、表明,战后至 70 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在工业和公用事业部门投资总额达到 1567.7 亿美元(按 1947 年1949 年不变价计算),占同期国家投资的 57.2%。 三、国有企业的衰退和调整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31.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从国有经济到私有经济这样一种历史性大回转的出现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首先,战后以来西方经济中频繁出现停滞膨胀的新现象,而这种新现象与西方国家前期推行的国有经济策略紧密相关。其次,国际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旋律,西方各国都将科技开发和参与国际竞争列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指标。总之,西方各国为了反“停滞膨胀”,保持旺盛的国际竞争能力,就

6、必然会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做相应的变通。即废弃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和调节需求政策的主张,而倾向于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理论。 2.各国概况 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近 20 年中,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效率越来越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及财政赤字也越来越多。1970 年至 1980 年,欧美各国的国有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在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两大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非国有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的亏损额愈来愈大。以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为例。 英国首先制定的政策是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资产卖给私营部门,到 1988 年,实行私有

7、化改革的国有企业已达 28 家,原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美国在英国开始推行私有化改革第二年也被卷入此次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之中,美国的国有企业本不发达,但并未影响其私有化的力度。法国 1986 年 9 月开始出售国有企业的股权,到 1988 年 2 月,总共有 31 家企业被转为私有。意大利 1976 年就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改革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初期。另外,20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东国家政局突变,各国急需摆脱经济危机,尽快实现4经济体制的转轨。采取了“休克式”经济转轨战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都有一个开始缓慢发展、到迅速发展、再到调整改革逐渐收缩这样一个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总运行的特征是从国有经济到私有经济,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而且也反映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中。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大回转,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的。探讨这些问题并加以横向比较研究,对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走势和确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