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991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 区的产业促进比较研究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本文通过对三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比较,归纳出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夯实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辐射力、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区 浦东新区 深圳特区 产业结构促进 比较研究 一、三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征比较 结构调整不仅是我国落实宏观调控的主线,更是反应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向战略性选择。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的演替正是我国经济

2、发展模式转化的选择。应该说,无论是其产业发展经验还是教训,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都具有经典的借鉴意义。 (一)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由表 1 可以看出,深圳年生产总值从 1994 年的 567.15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6.765.41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1994 年的 2.43:55.62:41.95 发展为0.09:50.92:48.99,产业发展呈现出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了深圳经济发展,其产业结构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显 截至 2007 年,深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314.44 亿元,同比增长了 24.80,2第三产

3、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4 年的 41.95 提高到 2007 年的 48.99,提高了八个百分点。深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以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大物流的发展,2007 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2,110万标箱;另一方面,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向服务业领域延伸的新趋势,着力发展金融、文化产业、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可以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本上与第二产业发展的近乎起头并进,产业结构演替特征正逐步显现。 2、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上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尤其是 IT 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

4、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及外设设备、通信设备制造、充电电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培育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民营高科技企业。2005 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日渐完善,企业已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绝对主力,并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特色。主要体现在:90以上的研发机构主要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主要集中或来源于企业;90科技成果主要产自于企业。 3、产业发展的外向型特征突出 由表 2 可以看出,

5、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 2007 年,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 21.191.18 亿元,其中,出口总额 12,417.93 亿元,进口总额为 8,773.25 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 3132.3。其中,出口依存度183.55,进口依存度 129.68。对外贸易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出3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时间序列可以看出,深圳结构调整的步伐还是很快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与 1994 年 531.71相比,14 年下降了 218.48。这主要得以于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扩张的数量型增长方式正向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化

6、。但总体来看,深圳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远远高于中国内地平均 70的水平,凸显出它经济开放程度之高。 4、外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凸显 在深圳的经济发展中,外资的推动作用一直都很明显。随着深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大、高素质人才的聚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外资的流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且以通用电气、三星、索尼等为首的大企业增资力度加大,涉及领域不仅有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还有研发和采购。产业发展正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且高端服务业正在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2006 年,FDI 重点投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

7、运输和仓储、科研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业,这些行业实际吸收外资总计 9.38 亿美元,占服务业吸收外资的 75。2007 年以来,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印度银行深圳分行、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中意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相继选择在深圳落户,深圳已成为拥有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从浦东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产业结构一直处于调整优化之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已经从 1994 年的 1.10:67.70:31.20 到 2006 年调整为0.2

8、:50.5:49.3,再到 2007 年的 0.1:47.5:52.4。如图 2 所示:1994-2006 年,新区二、4三产业的结构比有明显的逼近趋势,第二产业结构比从 1994 年的 67.7逐渐下降到 2006 年的 50.5,第三产业结构比从 1994 年的 31.2上升到 2006 年的49.52,第三产业在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与第二产业齐平,均接近50。2007 年,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 52.40,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43.02,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服务业已经逐渐成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因素。这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方向。浦东

9、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 1995 年以后发展战略的调整,即强调以金融、贸易、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故而在其后的发展中,重点向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使得三产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2005-2007 年浦东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纲要,未来浦东新区明确要以金融业为核心产业,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业贸易和会展旅游业为重点产业,带动文化服务业、房地产业、专业中介服务业和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2、重化工业发展趋势放缓,现代制造产业发展强劲 2005 年,浦东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070.96 亿元,其中,全年

10、轻工业产值858.58 亿元,重工业产值 3,382A6 亿元,分别占新区工业经济总量的 20.2和79.8。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源环境刚性的制度制约,重化工业发展速度防缓,相反,成套设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芯片设计、装备制造、代工、封装、测试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总投资 100 亿美元,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链高端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浦东的主导产业选择,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浦东工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53、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契机,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

11、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和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浦东新区正是顺应了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其产业融合特征明显。新区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依托上海的制造业优势,适应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特点,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现已形成既有贸易、服务、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的生产服务业。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有效促生了总部研发经济、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如图 3)。截止到 2007 年底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 94 家,形成了浦东产业融合的

12、“头脑基地”和“知识源泉”,其中包括美国霍尼韦尔、杜邦全球研发中心、通用电器全球级的中国技术中心、欧洲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一个研发中心等国际知名企业。不仅如此,这些地区总部也是承接服务外包的主要载体和发包服务外包的重要媒介,通过在外设分公司的形式,将低端服务进行外包,使浦东本土企业服务业承接逐渐高端化。产业的融入使得浦东新区功能区发展的重点更为合理化和专业化。4、产业集聚程度高,功能区优势发挥显著 浦东新区的产业集聚性一方面体现在浦东与浦西的联动发展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功能区的作用发挥上。浦西通过产业的梯次转移让渡了发展空间,为金融保险、跨国总部及各国驻外机构的进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技术、人

13、才优势又有力地支持了浦东制造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港口为依托的大物流发展带动了港口经济的大发展,发挥了其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的是浦东新区很好6的利用了各功能区优惠政策叠加作用,使其功能优势在发挥集聚作用的同时,又拓展了发展功能。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港保税区等,见表 3。 (三)滨海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征 1、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 自 1994 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来,新区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7 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 2,364.0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14、增加值 7.15 亿元,下降 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94.84 亿元,增长 17.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662.09 亿元,增长 28.6。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 1994 年的 1.99:67.92:30.09 到 2007 年调整为 0.3:71.7:28.0,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新区经济增长了绝对主导力量。 2、工业结构中的重化工业特征突出 工业一直是滨海新区发展强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电子、石油开采与加工、汽车制造、现代冶金及大乙烯、大炼油等成为滨海新区支柱产业。截至2006 年,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5,200.2 亿元

15、,其中,轻工业完成 876.15 亿元,重工业完成 4.324.37 亿元,轻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16.85和 83.16,且在工业发展中市属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大集团、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新区工业发展贡献度高。截至 2007 年,利税总额排名前 5 位分别为中海石油、大港油田、一汽丰田、钢管公司和三星电子。 3、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明显 自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1994 年的 11.46 亿美元增加到2006 年的 463.63 亿美元,12 年间扩大了 40.46 倍,实现了年均 39.99的增长速7度。截至 2007 年,新区完成出口总值 245.27 亿美元,按

16、 1:7 汇率计算,出口对新区经济贡献度为 72.6,外贸出口占全市(381.61 亿美元)的比重高达 64.3。且在 2000 年之后,外贸进出口呈现出盈余与逆差交替波动状态。这一方面反应了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因素对新区外贸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年来的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大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缩了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 4、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在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且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截至 2007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662.09 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 183.43 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 218.68 亿元,二者之和为 402.11 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而金融业完成增加值 26.49 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不足 4.5,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 48.38 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不足 8。 (四)三区产业现状比较结论 综合上述深圳、浦东及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