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340972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古籍文献学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学习体会现代远程教育 rralkS.Educti.教育纵横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学;读后感KeyWords:ancientChinesemedicalphilology;understandinguponreading中医古籍文献学是伞罔着名中医文献学家张灿教授集 20余年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之心得撰着而成:笔者系统地学习了该书,发现该书涉及的中医文献时间跨度广,资料丰富,小到查寻有关的中医文献资料,大到治学方法,均可从中受益:1 了解中医古籍概貌的钥匙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 T 作的学者或医生,需要了解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治则,方药的发展情况,

2、以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学,实现文献研究服务于临床的目的:然中医文献资料浩如娴海,想掌握中医文献发展的基本情况难度极大,本书有丰富的资料,是了解中医古籍基本情况与面貌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其特点如下:1.1 搜求中医文献资料全面,丰富本书在搜求文献资料力方面,不仅对传世的医书情况作了介绍,而且对现已不传世的书籍,书目着赣 2o05 年 3 月第 3 期第 3 卷录的文献资料作了介绍.先秦两汉以至魏晋,隋唐时期的医学文献种类很多,如汉书?艺文志着录有医经 7 家,2l6 卷;经方 ll 家,274卷,房中 8 家,l86 卷,神仙 l0 家,205 卷,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保存下来的较少.为

3、了全面反映该时期的中医文献全貌,本书在“中医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中介绍先秦时期,两汉闰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的医学文献时,除介绍现存医籍之外,尚从出土文物,书目着录然今不存世的文献,医籍中探求已不传世的古籍面貌.有些古籍已不可得而见之,然通过以上途径,尚可窥其一斑.凡此种种,均为全面搜求有关的医学文献,从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发展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1.2 医学文献分类与其时代文献状况相适应本书采用断代研究的疗法,根据其时代的文献状况进行分类.如道教始于东汉后期,道教的经典如太平经,参同契等书成书时,吸收了中医学的内容,其书中保存了早期中医理论的部分内容,故本书于“两汉三国时期“的

4、医学文献中列“道教医学文献“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食寒食散成风,故本书专列“寒食散与解散类文献“对此进行了全面介绍;宋代校正医书对于中医文献的保存与研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故本书于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增加了“宋代校正古医书“一篇,对所校正的医书版本情况,校勘的原则,注释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宋代运气学说盛行,医家好以运气解说医理,甚至有些医家将运气图附于着作之首,故本书亦增加了“运气类文献“;自宋金元始,临床各科文献大量涌现,故设“各科医学文献“一篇,以总结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法医等科的医学成就:其他尚有医学人物方面的文献,医事制度方面文献,医事,医论方面的文献,法医类文献,兽医类文献,临床

5、各科文献,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的研究等,其分类体现了同时代的医学文献总体状况教育纵横 Talls.nEd.cation 现代远程教育着录.第九,对“房中“与“神仙“学术的重视.第十,气象医学的滥觞.第十一,道教医学的初创.值得提出的是,以上论点均是建立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且对于重点的医书,不仅对其版本进行了概述,还对作者着书的原因,学术思想,学术价值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2 指导整理古医书的门径张教授有 20 余年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经验,故对中医古籍的书名与篇名,书体结构,校勘,注释,中医文献的文体,文字,标记符号,载体,着录,聚散与辑佚,辨伪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6、为从事古医籍整理的学者指出了门径.其突出的特点如下.2.1 首次对中医的文体及文字进行了研究首次对中医的文体进行了研究,指出古代医学文献有札文,律令文,移文,启文,论文,说文,记文,语录,评文,诗体,词体,赋体,道情体,箴文,传奇体,变文体,寓言,青词等三十余种文体.由于各个时期文章的气象与风貌不同,故可借此对文章进行分析,以知史料的真实程度.指出各个时期的文字气象有所不同.探讨了中医文献的通假字,俗字,书刊匠字,避讳字,指出医学着作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字可能为通假字,俗字,避讳字等,为扫除阅读中医古籍的障碍提供了丁具和借鉴.如本书对中医文献中的俗字与书刊匠字进行了研究,指出古籍中有许多常见的不规

7、范字,这种情况在明,清古医籍中较为常见,本书对其书写改变情况作了总结,指出有一笔断开者,有二笔连用者,有借代者,有曲直相变者,有行书化者等等,此等研究可为读者阅读古医籍提供帮助.2.2 首次指出引书着录文献价值首次对引书着录的形式,方式进行研究,并指出其中的文献学价值.引书着录即古代医书或医书之原文及注文中徵引记载之古医籍.本书对引书的形式,引书的方式,称引方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凡此着录之医籍,有的继续流传存世,有的甲.已亡佚.然不管其是否存佚,对古医籍佚书之考证,对古籍版本源流之考证,对存世古籍演变之考证,对学术源流的考证,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3 系统地研究了中医古籍的书名与篇名本

8、书对书名与篇名的命名,组合结构,演变作了研究,指出古代有有书无名,篇名即书名等现象,对丛书命名的规律,书名冠词的情况,书名组合结构,书名的演变与别出进行了研究,如指出中医医籍篇题命名有取篇文一二字或数字为名者;有题名既为几字又可体现篇文要旨者;有以篇文所言事,物为名者,多层次词语结构者,后人追加小题者,小题在后者,篇名演变者等,使人读之而知命名之原由.2.4 以丰富的例证阐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及规律张教授 1983 年即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牵头人及部级重点整理研究课题甲乙经校注的主编人,参与了针灸甲乙经校释,素问校释,松峰说疫,经穴解等十余部中医古籍的校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

9、文献整理的经验,在阐明版本考证,校勘的依据及条件,校勘的方法,注释的内容与方法等所用的例证是作者在大量的文献整理资料中精挑细选而成的典型例子.本书还在总结中医文献整理研究规律方面有所突破.如其集几十年校注中医古医籍的经验,总结了中医古籍误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有曲就误文而释误例,不辨坏文而释误例,虚实未详而释误例,不辨通文而释误例,名读断破而释误例,未详词义而释误例,异说求同而释误例,不明体例而释误例,因袭旧说而释误例,逞奇标新而释误例等情况,为后学者指明了古医籍误注之囚: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医文献的高水平着作,故 1I1 东中医药大学在重编中医文献专业教材时,即以此书为底本重新编撰成两本教材,即将前半部分“中医文献的源流与流别“改写成“中医文献发展史“,将后半部分改编成“中医文献学“,并将此两门课作为中医文献本科专业的考试课.总之,本书 100 余万宁,历史,客观地反映了中医古籍的基本情况和面貌,系统而科学地总结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指导中医院校的教师整理古医书门径及临床大夫提高临床理论水平的一本好书:(收稿日期:20041101)李玉清,女,35 岁,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伤寒论文献研究及训诂学,中医文献发展史,中医文献学的教学工作:第 3 卷 2005 年 3 月第 3 期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