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320112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 (送送审审稿稿 )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092009 年年 1111 月月 2424 日日 目目 录录一、编制规划的背景及依据 .1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 .2(一)基本情况 .3(二)成效 .9(三)存在的问题 .11三、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目标 .13四、主要任务 .18(一)扩大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范围 .18(二)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水平.20(三)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22(四)发展农林畜产业废物综合利用 .23(五)提升工业园区

2、的综合利用水平 .25五、重点工程 .26(一)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工程 .27(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工程.29(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 .31(四)农林畜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工程 .32六、政策措施 .33(一)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法规制度体系 .33(二)构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 .35(三)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激励和约束机制 .36(四)建立资源综合利用资金支持机制 .37(五)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 .38(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宣传培训 .39附件:.42名词解释 .42一、编制规划的背景及依据资源综合利用的本质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内容是:在矿产资源开

3、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即废渣、废水(液)、废气进行回收及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技术政策。针对我省的经济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资源型特征,进一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提高全省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对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低于全国综合利用平均水平,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步伐逐步加快,但综合利用的状况不尽如人意,部分富含有价

4、资源的工业“三废”未得到充分利用;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态势。最近,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提出的“下大力气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决定编制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编制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 号)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913 号),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云发20095 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 年 2 月 14日关于印发和段琪副省长关于着力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的调研报告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 年 6 月 11 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通知。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 2009 至 2020 年,基准年为2007 年。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我省自然资源富饶,森林覆盖率近

6、 50%,森林资源面积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 2256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8.9%;已发现可用矿产资源 142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 83.04%,有 62 种固体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 10位。但我省资源开采使用率不高,资源转化效率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 14.09 个百分点。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变成发展优势,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潜力巨大。(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1.共伴生矿产开发和综合利用情况我省中小矿山企业数量较多,对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一般都较低。全省现已发现矿床类型较多,组分复杂,共伴生矿产地 248 处,占全省矿产地的 21%。如:铋、钼、铟、锗资源储量 1

7、00%属于共伴生矿;钴、钨、金资源储量的61%、35%、40%属于共伴生矿。全省主要的锡、铜、铅锌、煤矿产中共伴生组分及综合利用情况:锡矿中共伴生组分主要有铜、铅、锌、钨、铋、银、铟、镉、砷、铁、硫等,集中分布在红河个旧、文山都竜地区,部分回收了铜、铅、锌、钨、铋、银、铟、镉、砷、铁、硫等元素。铜矿中共伴生组分主要有金、银、钼、铅、锌、钴、镍、铟、硒、铋、锡、锑、锂、镉等,集中分布在滇中、滇南和滇西地区,主要是从阳极泥中回收了金、银、硒、锑及少量铂族金属等元素。铅锌矿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地区,滇东北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主要有银、锗、铟、镓等,滇西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主要有银、镉、铟、铊等,回

8、收情况较好,当地一些公司回收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煤矿中共伴生矿产主要包括煤层气(瓦斯)、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硫铁矿、锗、硅化木、化石等。其中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在生产建材产品中利用比较广泛,从褐煤中回收利用有价金属锗的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全省主要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见表 1-1。表表 1-1 云南省主要金属共伴生云南省主要金属共伴生矿产资矿产资源源储储量表量表共伴生矿类别单位矿床数(个)占总矿床数比例()储 量占总储量比例()占资源储量比例()铜吨4525.861337568.8717.55铅吨7365.18135990482.1061.82锌吨5955.66125982715.7816

9、.88镍吨950.006524.6015.04钴吨2796.43122378.9596.60钨吨1466.671351466.0234.27锡吨3237.21158847.54.7843.43铋吨11100.00783100100钼吨10100.002607100100金千克2230.9930316.1837.93银吨9190.00810.728.4469.19锗吨1493.3318966.7856铟吨15100.002100.00100硫铁矿千吨3476.565362.25.4910.802.“三废”综合利用情况(1)废渣。2007 年,全省主要废渣为: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泥磷、矿山尾矿

10、、制糖业废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和林业“三剩物”。 2007 年,我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 3036.23 万吨,比 2005 年提高了 1390.07 万吨,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 42.7%,比 2005 年增加了 7.7 个百分点。2007 年,主要废渣综合利用情况: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37%。累计堆存量一亿多吨,每年新排 10001500 万吨。每年用于发电、制砖和生产水泥等消纳煤矸石约 558 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16%。累计堆存量约 3800 万吨,现每年排放约 1189.8 万吨。每年用于生产建材产品以及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和混凝土添加剂使用消纳粉煤灰约 1

11、91.5 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率 3%。累计堆放量 6000 多万吨,随着磷酸产量的增加, 2010 年以后每年副产磷石膏约 1600 万吨、2020 年以后约 2300 万吨。目前磷石膏少量用于生产建材产品。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已成为我省磷复肥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磷渣:磷渣综合利用率 50%。磷渣每年排放量约 348 万吨。由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利用技术简单成熟的特点,磷渣广泛被用于生产建材产品,其中主要用于生产水泥。矿山尾矿:综合利用水平低。累计堆存量约 57000 万吨。由于技术难、成本高和优惠政策不明确等原因,未被普遍利用。制糖业废渣:综合利用率 90%以上。年副

12、产蔗渣约 223万吨(绝干)、蔗梢约 145.4 万吨、废糖蜜约 77.5 万吨、滤泥约 19.39 万吨。蔗渣主要作为燃料使用,部分用于生产纸浆和碎粒板。滤泥主要生产有机肥,废糖蜜基本用于生产酒精。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纳入环卫管理的清运量为 536.6 万吨。截止 2006 年底,全省已经投入运行使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28 座,形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9322 吨/日。目前 90%以上的垃圾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我省仅有 1 户企业已正式投产利用生活垃圾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较好。每年平均产生建筑垃圾约 1200 万吨。其中,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建筑废物产生总量预计在 400 万吨,城中村改造完毕后每年产生建筑废物约 100万吨。建筑垃圾基本被建材、建筑行业和钢铁行业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 5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近年来,我省秸秆产生总量呈平缓增加的趋势,年产生量为 2177 万吨。主要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