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7267339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 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 住的中心,

2、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 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 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 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 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 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 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

3、方正,逶迤 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 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 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 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 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 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

4、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 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 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 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 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 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 进程;渲染

5、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 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美的历程)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 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 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 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D.苏州园林极尽

6、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 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 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 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 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

7、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 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 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 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 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

8、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 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 义矣。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 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 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 “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泰定初,

9、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 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 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 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 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 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 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 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

10、能中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 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 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 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加快。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

11、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 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 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 得失/尤委曲尽言/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 得失/尤委曲尽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 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B.虞集重视

12、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 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 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 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二)古代诗歌阅

13、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嘉佑六年(1061 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 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 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 骑驴至渑池”。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 分)(三)名篇

14、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11.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1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城市

15、人的压力英克瑞斯罗斯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 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 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 20 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 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 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 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 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 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 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 6 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 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 7 点 7 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 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