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8467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驶安全最短距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 马骏 摘要: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在不同条件下、以限定范围内的各种不同速度行驶 时,安全距离的计算与分析,寻求既可避免发生追尾碰撞事故,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安全 距离恰当值。关键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 制动非安全距离,追尾碰撞事故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其沿线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不少地区沿高速公路两旁兴建 起一个个经济技术开发带,带动了当她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中国国力有限,加上高速公路起步较晚,所以在高速公路的标准、设施、监控、管理等方面与发达 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一直

2、呈上升趋势。1996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87685起,死亡73655人,受伤174447人,直接经济损失172亿元,分别比上年上升5.8%、3.0%、 9.5% 和12.8% ,其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6797起,死亡864人,受伤221 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8.1%、 40.3% 和38.4%。当年高速公路每百公里事故率为普通公路的4倍多,这一反常现象不能不引起 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大多数为追尾碰撞事故,这是由高速公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高速公 路属全封闭、立体交叉、具有中央分隔带,所以行车道上的车辆与横向车辆、行人及对面车辆相撞的事 故极少。但因其车速高,所以在雨

3、、雪天气路面溜滑或雾天视线不良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制动侧滑、甩 尾或行车枧距不足而导致追尾碰撞事故。1996年3月25日清晨,洛卡高速公路44km处发生多辆车遣尾碰 撞事故,由于事故处理人员未及时赶到现场,致使后续车辆继续追尾相撞,最终导致25辆汽车相撞,当 场死亡1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26万多元;1996年11月24日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曾发生44辆汽车连 接相撞的特大事故,死亡10人,受伤l0人。这些惨黼的事故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我们必须 设法遏制追尾碰撞事故的频频发生。如何遏制和预防高速公路追尾碰撞事故的再度频繁发生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行车中保持科 学、恰当的行车安全距离

4、。 1 行车安全距离的概念在中国,高速公路既限制最低车速(50kmh),又限制最高车速(1lOkmh),加之高速公路本身的结 构特点,使行车速度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又排除了横向交通的干扰,我们把这种交通条件称为理想 的交通条件,即在同一条军道上,同向行驶的车辆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地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着一 定的车头间距,构成了一种稳定交通流。如果跟随车辆的车头间距过小,则容易发生追尾碰撞事故;如 果车头间距过大,又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所谓行车安全距离就是指在同一条车道上,同向行驶前后两车间的距离(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间的 距离),保持既不发生追尾事故,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的适当距离 2 行

5、车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 21 计算行车安全距离的前提同一车道前后跟随两车在行驶中,当前车制动时,其制动信号灯可能被后车及时发现,也可能未被 后车及时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的行车安全距离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计算行车安全距离时,我们认为驾 驶员都是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驾驶车辆的。如果前车突然制动停车,后车即时发现前车制动信号灯亮 后随之制动,并以不撞上前车、且停车后与前车保持5m 间距为前提来确定其行车安全距离。 22 行车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设l号车为前车,2号车为后车,当后车驾驶员即时发现前车制动信号灯亮时随之制动直至停车, 需要经过三段时间,即后车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问t 、后车制动协调时间tz和持续制

6、动时间t ,在这三段 时间内汽车所行驶的距离分别为S 、S。和S 它们的和则是后车的制动非安全距离S 。 当车速以kmh为单位,距离以m为单位时,则S 可用匀速运动公式求出(忽略空气阻力和滚动阻 力)为 S 一V。t 36 (m) (1) 式中:S 为后车驾驶员的制动反应距离(m);V。为后车制动前的初速度(kinh);t 为后车驾驶员制动 反应时间(一般为0310 s)。 制动系协调时间t 由制动传递延迟时间t 和制动力增长时间f 组成,tz主要取决于驾驶员踩踏板的速度和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对于液压制动器,tz-=020O25 s;对于气压制动器,t20309 s。 在制动传递延迟时间t 内,

7、因汽车尚未产生制动力,所以仍以制动前的初速度 。匀速运动,故其 间所走的距离为 S 2一Votz36 (m) 在制动力增长时间f 内,制动力成线型增长为变减速运动,经积分变换后可求得该段时间内所走 的距离为 s 一 一丘 (m) 制动系协调时间t。内汽车所走的距离为一 + 一扣2t;(m) (2j式中:S 为后车制动协调距离(m); 为后车制动减速度(ms )。 在持续制动时间t 内,汽车作匀减速运动,根据匀减速运动规律,可求得该段时间内汽车所走的距离为人,受伤一 一一 号 i百+十i扣 ( m) 3式中:S s为后车持续制动距离(m)。 后车的制动非安全距离为式(1)、(2)、(3)的和,即

8、为 + + 一 c 略去二次微量可得 一 + + c 式中:SF为后车的制动非安全距离(m)。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令 一f + z,因 仅为零点几秒,其12会更小,故可忽略不计。通常我们称 为制动操作反应时间,它包括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和制动传递延迟时间,对液压制动,一 0512 S;对气压制动,一0815 s,此时,后车的制动非安全距离公式简化为一 + 对于前车来说,从后车发现其制动信号灯 亮算起到制动停车止,前车所走的距离应是该 车持续制动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对照式(3)略去 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可得前车的持续制动距 离简化公式为 一I_ (m) )式中: 。为前车持续制动距离(m)丘 为前车

9、制 动减速度(ms。);V。 。为前车制动前的初速度 j 2 86 2 (m) (5) 附围 前后两车的行车安生距离示意图 (kmh),因高速公路为稳定变通流,可认为前后两车制动前的初速度是相等的。 从附图可知,前后两车的行车安全距离为 + 一 整理后可得前后两车的行车安全距离计算公式为 + ( 一击)cm 式中:S 为前后两车的行车安全距离(m); 为制动停车后前车车尾距后车车头问的安全间距(这里S 5m)。 3 行车安全距离的计算 从式(7)可以看出影响行车安全距离的因素主要有前后两车的制动初速度( )、后车的制动操作 反应时间(t)、前后两车的制动强度(工 、 )等,其中制动强度又受到轮

10、胎与路面间的附属条件( )的限 制, 对于后车的制动操作反应时间f我们取其中间偏上限的值,即对于液压制动, 一11 s对于气压制 动,:13 s前后两车制动前的韧速度相等。在此前提下,我们分三种情况计算高速公路限速范围 内每 10 kmh速度间隔下各种速度的行车安全距离。 31 一般条件所谓一般条件是指前后两车制动强度相同,即工 一土 。 1后车为液压制动系(一11 S)时3人,直接经济损失26万多元;1996年11月24日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 曾发生44辆(DV。一50 kmh,由式(7)算得Svro=5+ :2O3(m)o U (2) 一I10 krnh,同样可用式t7)算得Swno=5+

11、墨 一386(m)o U (3) 一60、70、8O、90、i00 kmh,由式(7)分别算得 S r6o一233(m),SVY70 264(m),Sn,B0=294(m),S yg。=325(m),S n00 356(m ) 2后车为气压制动系( 一13 s)时,由式(7)分别算得 S Q5。一231(m ),S 。60 267(m ),S 。一303(m ),SvQB0: 339(m),Sv0。一375(m),S 。 一411 (m),S 。1m一447(m) 32 不利条件 所谓不利条件是指后车的制动强度小于前车的制动强度,即J 554 734 95 2 1193 l46 3 1760

12、8085 o2 分析研究表列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在一般条件下,不管后车是液压制动系还是气压制动系,由驾驶员估计的行车安全距离,其米数 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数的一半就可以避免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后车的制动强度大于前车的制动强度( 五 )时,行车安全距离的计算值比一般条件( 一J ) 时更小,保持上述驾驶员的估计行车安全距离,依然可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 (2)在不利条件下,如果后车为液压制动系,则车速在80kmh及其以下时,驾驶员估计的行车安全 距离的米数应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数;若车速在80 kmh以上时,驾驶员估计的行车安全距离的米 数应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数的12倍。如

13、果后车为气压制动系,则车速在70kmh及其以下时,驾驶 员估计的行车安全距离的米敷应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数;若车速在70kmh以上时,驾驶员估计的行 车安全距离的米数应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敷的13倍。只有这样,才可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3)在最不利条件下,不管后车是液压制动系还是气压制动系,由驾驶员估计的行车安全距离的米 数应大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敷。考虑到后车在冰雪道路上不能采用紧急制动的实际情况,所以估计的行 车安全距离的米效应等于车速的每小时公里数的2倍以上,就可保证不会发生追尾碰撞事故。 参考文献 1 郭恩德主编变通法规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2 马骏主编旅游汽车企业变通安全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