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9439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规部分考研问答题(浙大复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运用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城市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运用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城市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城市湿地是分布于城市(镇),受城市影响,在生态学属性、景观格局和功能服务等方 面已明显不同于自然湿地的人工、半人工或城市建设中残留的自然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 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众多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 101 对于城市湿地的开发,宜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区位环境特征有机地选择,突出地 方特点;湿地植物的配置是恢复和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主要手段,规划前要充分调查、分 析原生湿地的生态结构特征,以恢复原湿地生态结构为目标。 城市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下

2、述原则原则: 突出生态主题,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和 景观的自然性; 充分利用湿地的场地条件,因地制宜,模拟湿地自然生境特征,恢复和完善湿地的生 态系统,创造良好的湿地生物栖息、繁衍、生活的环境; 结合湿地的区域历史背景,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湿地的文化特质性,实现科普、教育 等社会功能;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体现湿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 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湿地开发项目的设置以人为本,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适当考虑观光、游憩功能。 268 从城市生态规划角度分析湿地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从规划、保护、管理、

3、研究 等方面入手。 首先,规划先行,需要实行跨区域跨专业综合规划。湿地物种的丰富度和它的面积正 相关关系,因此,尽可能大的范围对该区域进行保护,才能使这里的生态得到维持和保护。其次,深入研究,科学保护,适度利用。建立生态模型监控体系,对湿地系统内的各 类生物进行观测和研究,建立适当的湿地生态模型,包括湿地的水文、水质、生物生境、 地面植被、水生植物等等方面。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建立该地区的湿地研究信息库, 对湿地的生态波动和景观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便于及时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 再次,公众参与,加强管理。保护湿地生境,提高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共同

4、的事业, 维护城市湿地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靠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湿 地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的同时,还应该让城市居民自己参与城市湿地的规划治理。加 强立法工作和管理力度,严格执法,强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管理,使湿地生物 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 影响评价。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使其得以持续地开 发和利用。10052 2、运用所学知识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保护规划提出看法与意见。、运用所学知识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保护规划提出看法与意见。 伴随着近年来的新校区建设,城市内原有老校区,

5、特别是历史性校区的去留问题渐成 焦点,如何保护与延续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与人文历史资源成为当今校园规划与发展的重要 研究课题。 多年以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原杭州大学)的建筑布局是严格遵循中央对称的格局的。 几十年中几乎所有的新建建筑物均服从于校区规划的基本形态。直到 20 世纪末,几幢相对 较大尺度的新建筑教学主楼、田家炳书院、邵逸夫科教馆的建设,拆除了校区东半区 的几栋老建筑,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建筑格局。建筑高度上也突破了作为空间序列终点的校 区图书馆。但是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教学主楼的宽大体量存在一定的 问题。而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新建的几幢建筑物采用的浅色面砖饰面材料与校区原有的

6、其余 建筑的色彩、细部做法等格格不入,几乎令人无法回忆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历史与印象。272 2005 年,西溪校区的生命科学院教工宿舍和行政教学楼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保护名单。这两栋建筑为 20 世纪 50 年代建造,砖混结构,建筑层高三至四层,中西合璧 的建筑风格保存完好,现作为学校行政教学楼和宿舍使用。这对西溪校区的整体保护规划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学校这一文化思想重地 ,做好旧校区的历史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校区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明确划定校内保护建筑的保护界限和建筑控制地带, 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建筑形式、高度、体量和色调;定期维护校内文保建筑,适时开展修

7、 缮工作;整合校内建筑风格,协调并改善新旧建筑的群体关系,进一步延续学校积淀下的 建筑风貌与空间格局。 其次,老校区道路交通组织的优化。合理组织校内动态交通,维护历史性校园独特的 空间布局和建筑群周边良好的校园环境;对进入校园的车辆予以限时、限速,确保步行安 全。优化完善静态交通,在校园各出入口附近结合绿化集中设置大型停车场地;同时亦可 对校园现有空间加以评估,选择适当的消极空间集中设置停车场所,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的同时改善校园内部空间景观。 再次,校园环境中人文气息的精心营造。通过建筑、雕塑、小品的协调映衬、展现特 定历史时期的校园发展轨迹;通过对历史性场所的记载和意向复原,突显校园蕴含的

8、教育 传统和文化积淀。充分利用保留的历史资源,精心打造校园环境的人文气息,不仅是彰显 良好校园氛围的有力媒介,亦是强化校园认知、提升学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最后,校园内部设施的更新改造。在不破坏校园总体布局与环境协调的基础上,负荷 小的加以扩容,老化及无法适应现状需求的要予以更换;在更新改造中则应尽量减少对建 筑外观、功能及基础结构的影响。对校内建筑的更新改造:文保建筑以修缮为主,以尊重 校园肌理为前提,进行合理的维修改善以及功能置换。598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在几十年的经营中逐渐发展和演变,正是因为随岁月沧桑而积淀下 来的不同建筑形象,使人们看到不同时代的元素并存和相互作用着。在利用西溪老校

9、区浓 厚的历史氛围以及优越的历史资源时,更要对其加以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物质层面与 精神层面上延续校园文脉。 12711501 1、从传统到现代,谈谈对村庄布局的理解与认识、从传统到现代,谈谈对村庄布局的理解与认识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村庄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与乡村都是由复杂的人工与自然系统交融而成,人类文明也起源于农业文明,城市起 源于乡村。但随时代的发展,两者之问的经济职能、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行 政级别等要素差异巨大。城市系统展开较多在人工系统,但广大乡村的各项活动基础在自 然系统上形成。 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别,不能将城市规划的方法生搬硬

10、套地用于乡村建设,村庄规划 应提提倡一种更加有机灵活的规划方式,以小规划推动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景观 得以延续。而现在的村庄规划体系建设过多地参照城市规划的体系模式,无视乡村历史、 规模、布局等传统特点。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村庄各项要素由“同质同构” 向“异质异构”重新组合发展,土地、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与重新组合转变,乡 村性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等趋势要求我们重新认知乡村,完善、提升现有的村庄规划体系, 探究和架构一套适合今日乡村的村庄规划体系,实现整合优化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 生产活动和生活聚集建筑大系统,指引村庄这个集“生产、生活、娱乐”一体的多维“空 间”建设。

11、 482 在现在的村庄规划过程中,应积极寻找结合农村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规划策略,并 最终通过产业发展设想、传统格局的保护和延续、交通体系梳理、新建设用地选择、环境 风貌整治等一系列规划手段来达成传承历史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不破坏生态大环境 和维护历史文化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进行道路建设和疏通,提高整个道路体系的可达性。 配合旅游发展完善交通设施,调整道路断面,增加道路的景观性而减弱其交通性。 185 村庄规划布局不同于城镇,不仅要有满足生活的基本条件,而且要有环境清净、美丽 如画的乡村景色。村庄布局形态可找到一些共性,如以村委会、广场和文体活动中心等为 主的公共服务区域,是整个村庄的景观核

12、心,也是村民活动和节假日庆典的重要空间,建 筑强调格调高雅,满足休闲、露天演出、庆典、信息服务和集会等多样的公共活动需求; 生活居住区域应结合原有住宅的改造和空地的住宅新建,布局注重与路网结合,创造舒适、 优美的室外休闲环境;商业活动区域临街建筑及街道应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注重室外人 行环境创造,给顾客提供必要的休憩与服务设施,形成亲切宜人的商业环境,但它们也应 有其自身特色,这些特点不是有意选择的,而是依据村庄已有历史发掘形成的,把这些布 局形式分开或组合,还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其他布局形式,因此,规划布局中应充分发掘 和开拓,塑造具有特色的村庄布局形态。 399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揭示我国正

13、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 入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新时代。我们应立足于对传统历史文化、村落格局、文物建筑的保 护与尊重,结合当今的现实发展情况,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规划措施来寻找科学的发展 途径,构建起村庄发展布局的理论体系。 11712、从中山路改造出发,谈谈城市更新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可自己选案例)、从中山路改造出发,谈谈城市更新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可自己选案例) 旧城是指城市建成区中某些经济衰退、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 的地区。为了使其恢复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调整原有的结构模式,补偿物质缺 损,调整人口分布,以达到改善环境、振兴经济

14、、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市更新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也是群众最为关 注的重大问题,杭州中山路南宋御街工程改建问题同样也是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中山 路南宋时为御街,又名天街、大街,是南宋都城临安城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中山路的改造 总体设计定位是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其综保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展示都城风采,恢 复城市记忆,重塑空间肌理,再现市井生活,交融中西文化,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宜 文的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让老年人在这里追忆历史、青年人在这里体验时尚、外国 人在这里感受中国、中国人在这里品味世界。 中山路沿街两侧保留下了很多近代商业建筑及仿西方古典式建筑,

15、是反映杭州民俗、 民风、建筑等的重要区域之一。融合了古今中外各时期文化元素,集聚 20 余家老字号,开 展老字号寻访游等吃住玩购物都有好去处。并以吴山为心,以坊巷为基,构成了甲字形空 间格局。中山路南宋御街与杭州另 一著名老街“河坊街”十字相交,共同型成了杭州历史 文化旅游景区,向到杭州旅游的中外游客展示杭州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山路南宋御街已 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购的特色街区。这条杭州历史最为悠久的老街,重新向世人展现 了其 800 多年的历史变迁。 通过中山路改造的成功我们认识到,新时期城市更新改造已不是局部性问题,而是要 了解历史,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使旧城机能得

16、以完善,强调 中心区的综合功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统一。 城市更新改造要从总体上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一个系统的旧城更新改造规 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要有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 体系及控制体系作支撑,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这样才能避 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 城市更新改造应坚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则,要将城市设计思想渗透到旧城更 新改造中。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更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 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而且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树立良好的国 际形象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发展城市经济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提高城市的知名 度,有效开拓商品市场,引进外资,促进旅游事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能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