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81954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探究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学习,但传统的地理教学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仅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显然,这与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格格不入。如何打破这种强调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局面呢?通过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探索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板书到下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敢于采用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

2、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谈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一、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培养新课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平时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尝试运用调查、讨论、实验、设计与制作等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特别要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教材在每一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但由于我校地处山区,往往是学生对课题感兴趣却无从下手,为突破这一“瓶颈“,我总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多与同学、老师研讨协商,共同完成课题任务。如必修 1 第一章的课题 1: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我在整个实

3、践活动中扮演的不是说教者,而是倡导者、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开学第二周,我首先对教学班的同学进行分组,推举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任小组长,由他制定周密的实践计划,并安排每一位同学的任务。同学们有的负责选择合适观察目标的,有的担任记录工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司时,整个活动既有严格的分工,又有统一的合作,这样,同学们经过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不同时段物体的影长作了精确的记录,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如下的柱状图或曲线图: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本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小组长通过归因分析总结出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并作出解释。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都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表

4、现得十分踊跃, 很多知识点都在合作讨论中迎刃而解。这种合作式学习,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观察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培养观察探索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知识,了解未知现象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他们爱好科学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别适合新课程下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如讲到月相及其变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有一天好奇地问他父亲:“月亮天天有吗?它什么时候出来?是什么样子呢?“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我教你唱一支月亮歌吧!“他是这样唱的:初

5、一月亮看不见,初二月亮一根线,初三初四像镰刀,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才圆。十七十八月出迟,廿二半夜月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见月难。祖冲之听了,牢牢记在心里,并认真观察月相随时间的变化,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接着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观察题:连续一个月每晚八时、凌晨六时定时观察月相,画出月相,注意月面方向,看是否与月亮歌所描述相一致。结果同学们都热情高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观察事物的现象,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能使人对事物认识的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科学、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应积极培养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三、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6、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达到彻底弄懂教材,解决疑难的目的。如遇较难的问题时,我便利用知识梯度分层设置,以便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学习密度流这一知识块时,我先提出一个这样的战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戒备森严,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德国的潜水艇却能顺利通过这个海峡,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为什么?这个矛盾性的问题一提出,使他们惊叹、疑惑。带着问题的预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讲课时,我从密度流的概念,讲述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就是一种密度流。由于地中海、大西洋的水面高低不同,而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毗邻的

7、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深层海水由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德军潜水艇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潜入浅水时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而潜入深水中则能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通过提出问题,教学内容上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密度流“的理解。有些地理现象,教师从正面讲述学生可能不易领会透彻,如果教师从反面设置问题,即从反面提出假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清晰正确的思维,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真伪鉴别能力。我在讲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就从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的假设,让学生回答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带的变化等,借以提高学生

8、的发散思维能力。四、图表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现代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例如:“洋流的分布“知识比较复杂,我采用图表式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设计洋流空白图,教师预先剪出各种表示洋流形成的因素在空白图上不断添加剪贴内容,直到把 4 个分布规律完成后,就可以初步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而且完成了一幅由学生添加剪贴的洋流分布图。其次,可再利用这幅洋流分布图,并结合北半球三圈环流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是什么?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为什么会出现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会出现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在南纬40 度附近海域,为什

9、么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为什么会出现季节变化?利用这幅地图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洋流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而且根据世界洋流空间分布的规律,可以进一步派生出世界主要海洋渔场空间分布的规律。对自然地理的某些知识难点,我利用了联系图表去析疑解难,这要求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去设计图表。如在讲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时,从表面看,好像没有核心,我紧紧抓住“地壳中的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这个核心问题,设计了右侧这个联系图表,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可以互相转换形成?(沉积岩经过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又形成沉积岩。 )、地球内部的岩浆是通过何种作用形成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可以通过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而成,但无论哪一种岩石都是经过高温重熔作用而成为新的岩浆)通过这个联系图表的分析,高度概括而又完整提炼了教材内容,既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作式、观察探索式、问题解决式及图表式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究、勤于动脑的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1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