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旅游发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152484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溪湿地旅游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溪湿地旅游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管理(本)郭晓丹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11 页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2ABSTRACTABSTRACT.2一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概念.3二、西溪湿地现状二、西溪湿地现状.3(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41、地理资源.42、生物资源.43、文化资源.4(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4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5(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5(二)环境风貌一再递减.5(三)文物资源毁弃严重.6(四)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新的问题.6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6(一)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61、区

2、位优势突出,游客资源充足.62、物种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丰富.73、景观特色浓郁.74、文化积淀深厚.75、地方经济发达,且具备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8(二)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8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8、借鉴国内外有关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93、遵循湿地演替规律建设自然化的亚热带次生湿地.9五、结语五、结语.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0工商管理(本)郭晓丹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11 页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3、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发展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西溪湿地ABSTRACTABSTRACTWetland ecotourism is based on abundant wetl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happen various forms of tourist activities, and it can carry tourists return to nature, experience the traditional cul

4、ture and folk customs, protect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shes. In the field survey and dat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xixi wetland ecological tourism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probes into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 of the develo

5、pment of hangzhou xixi wetland, and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Xixi wetland 工商管理(本)郭晓丹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11 页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

6、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新尝试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一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概念很多游客和旅游组织者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者对生态旅游一词缺乏认识和理解,片面地将生态旅游仅仅理解为走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正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国际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时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区域的旅游;“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是1983年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1993年,国

7、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各种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不改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在经济上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二、西溪湿地现状二、西溪湿地现状西溪

8、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约100种。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西溪湿地的自然工商管理(本)郭晓丹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11 页景观、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为杭州市城市形象的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

9、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类似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并不多见。西溪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1、地理资源从地理资源看,在西溪湿地区域内,70%是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2、生物资源从湿地的生物资源看,西溪湿地内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惟一一块城市湿地。3、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看,杭州西溪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

10、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盛会”。每年端午,四邻八乡的村民划着龙舟汇集在蒋村乡深潭口村,热闹非凡。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西溪湿地的正式保护和开发开始于2003年。在这之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溪这一不可多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西溪湿地逐渐被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人类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阻塞,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此外,还有居民建筑杂乱,风格不协调,历史遗迹遭严重破坏等

11、许多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这一规划,西溪湿地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工商管理(本)郭晓丹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11 页地带和周边控制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总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工程预计投入资金为30-40亿,分三期实施。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有限开园;2007年10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又顺利实现有限开园目标。2008年,坚持“六大原则”、“四化”方针、“三大理念”、“五保”要求,又好又快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

12、问题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西溪湿地自南宋至明清渐渐由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一再的人为大破坏,自然环境风貌大大递减,文物基本毁弃,目前尚存一息的湿地资源仅剩原先的1/10左右。(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西溪湿地的人工化或人工介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晋以前的少量居住生活介入、晋至北宋的佛教文化介入、南宋的有限生活和生产介入、明清至民国前期的园林化介入、民国后期至今的废弛毁坏和无序的城市化介入。其中南宋至今对西溪湿地及其文化的影响最大。期间西溪湿地的原生态环境被彻底改造,其植被和水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大量加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但由于表面上与自然湿地形态相近,这种性质改变没有为人察觉。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大量增加,截污设施又不完善,西溪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污水直排,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淋洗进入水体,养鱼饵料等投入,使直接污染源增多。其中保护范围内也有粮食、生猪、淡水鱼、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