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7147801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高等数学(第五版)150教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同济同济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五版第五版)150)150 教时教时教学建议书教学建议书1 1 总体建议总体建议1.1 总课时分配总课时分配: 第 1 章 分析引论 16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14 第 3 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4 第 4 章 不定积分 14 第 5 章 定积分 12 第 6 章 定积分的应用 4 第 7 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0 第 8 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16 第 9 章 重积分 12 第 10 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4 第 11 章 无穷级数 12 第 12 章 常微分方程 12 排课 150 教时,在实际执行教学计划时,01 学期 5 节/周,17

2、周共 85 教时。02 学期 4 节/周,18 周共 72 教时,理论总课时为 157 教时,有一定的机动余地。 1.2 备课与讲课:备课与讲课: 备课:备课:1每一章在计划教时内,在不改变教学要求、尽量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 当重组教学内容,编写讲稿,使其具有更好的条理性,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数学思想与数 学 方法。讲稿应体现教师的创新思路,应有教师的个人特色。2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以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为基准,对局部的概念、数学技能与方法的教学,根据各 专业的不同,作适当的延拓与删减。3关于定理的证明: 数学定理的证明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一个重要手段,要证 明。 但由

3、于课时的限制,不全证。选择证明思路不类同的,有一定启发作用的典型定理在课堂 教 学上证明。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证明思路。对不太难的,证明方法与思路已在其它定理的证 明 中出现过的,应由学生自证。 每学期初、高等数学()责任教师会召开备课会议,需要统一、讨论的问题, 每位任课教师应早作准备。 讲课: 讲课一定要体现教师的个人特色,不教条,应有创造性的工作,通过讲课激发学生2学数学的积极性,但从控制课时,增大讲课信息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几个方面看, 讲课应注意:1不要花大量时间放在板书定义、定理上。可运用电化教学的功能或事先作好教学 准备。也不要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重复计算或简单计算上。增大教学信息量

4、。2每章一定要讲习题课,通过习题课对重要概念作加深理解,纠正作业中的倾向性 错误,疑难习题解析等。 1.31.3 学生作业与课外习题学生作业与课外习题 学数学必需做一定数量的习题。考虑到理工科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由于学习时间的限 制,学生不大可能做大量的习题,建议高等数学的必要习题量为 800-1000 题左右。 习题可选自教材,或选自:“高等数学()教学同步练习册”(我校自编),但在学期初 的备课会议上应确定。 教师应精选习题,每一个习题的思维过程,体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具有代表性,特 别是供教师批改的作业题,更应精选,能通过作业反映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作量量不 能太少,每次课后至少布置 3

5、-5 个作业题。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题,典型错误及时与学生交流,每次作业应登记,应给学生一个 适当的成绩。期终数学成绩总评时,应作为评分依据之一。高等数学()在全校统一按排 教师答疑。 1.4 考试考试 每学期全校组织一次期中考,统一命题,课任教师独立阅卷,通过期中考,评估半个 学期的教学。期终考试教考分离,统一命题,成立阅卷组阅卷,阅卷组对全校作整体阅卷 分析,写出阅卷报告。课任教师对各自任教班级写出试卷分析。2 2 分章教学实施建议分章教学实施建议第第 1 1 章章 分析引论分析引论 16161课时分配:极限概念 3 无穷小、大概念及比较 3 极限运算 4 函数连续性 4 习题课 2 2本

6、章重点:初等方法求极限、 (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对数式),-,); 001无穷小,无穷大概念,无穷小的比较及定阶;判断函数的连续点与间断点并分类、连续函 数的中值性质等。 本章难点:极限概念的建立。3教材中本章共有 37 个定理(推论或准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 9 个定理(1.3 定理 1(唯一性),定理 2 (局部有界性),定理 4 (归并性),1.5 定理 33),定理 6,1.6 准则,1.7 定理 2 1.9 定理 3 1.10 定理 3)在课堂教学中证明,余下的定理可让 学生自证。1.3 定理 3是一个有用的结果。4教材在证明结果: 时,证明过程太繁复,一个可供选择的简捷ennn )

7、11 (lim证法:3记.1111 (11 ( ,)11 (1111 nnnnnn nxxnnnxxnxL对 s.t. 的正整数,整数恒有111qp1q1p,所以,有界.n np nqxqx1)1(Lnx5有了复合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后,给出求型极限的一个充分条件:1 当时, (A 为有限值) xx lim, 0lim Aexxlim)1 (lim这样,可简化型的过程。1 6教材提法“函数的几种特征” ,有的院校提出改成“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理由 是,不是所有函数都具有界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关于极限保号性定理的叙述:与教材不同的叙述为:f(x)在内有定义,f(x)0(或)(00 xU0),

8、f(x)=A 存在,则 A0 (或 A0) 即叙述中少了一个等号。0lim xx第第 2 章章 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 14 1课时分配: 导数概念 2 微分 2 求导(微分)方法 7 相关变化率(微分) 1 习题课 22本章重点:导数概念、求导(微分)方法 本章难点:复合函数微分法、相关变化率3定理证明:2.2 定理 2 定理 3 4教材中的取对数求导法建议,改成:用 y=ylny求导或 dy=ydlny求微分。 这样做简洁,而且可进行加法运算。5本章习题课中,可以对前面已学的所有数学概念作一个联系总结:F(x)在 x0有定义有定义F(x)在 x0存在极限有定义F(x)在 x0连续有定义F(x

9、)在 x0可导有定义F(x)在 x0可微有定义4dydxdr微分三角形很重要第第 3 章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141课时分配: 微分中值 4 定理 3 洛必达法则 2 函数性质研究 6 曲率 1 习题课 2 方程近似解 不讲2本章重点:Lagrange 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微分方法研究函数性质 本章难点:Taylor中值定理ZK)3证明微分中值定理,主要是证明 Lagrange 定理,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证明思路。 证明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得到一些结果(如几何解释、单调性,连续函数保号性,连续函数的 大小可比性等)4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内容散、杂、多。应整理、归纳、尽

10、量条理化。如用导数证 不等式的一个原理为:f(x)在a,b连续,在(a,b)上 f(x)0 且等号仅在有限个点或可列 个点上成立,则在a,b上 f(x)。5高等数学中求得的曲线的渐近线多为这样的浙近线:能伸展到无穷远的曲线,当动 点沿曲线运动到无穷远时,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越来越趋于零。教材关于浙近线的定义为“ 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趋于零” 。第第 4 章章 不定积分不定积分 14 1课时按排:不定积分概念 2 不定积分方法 105习题课 2 积分表的使用自学2 本章重点:不定积分概念与不定积分方法 本章难点:识别积分应用何种积分方法3积分方法的教学是一种运算技能的教学。应设计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

11、教学方法。应 训练学生对常规问题的积分法,培养学生对非常规问题的积分思想。4二个函数类积分:R(x)dx、R(sinx,cosx)dx 的教学,不要将太多的时间放在用待 定系数法对 R(x)的分解算法上,增加教学:R(x)的非待定系数法的分解方法;R(x)dx 的 简单积分法;由 R(sinx,cosx)关于 sinx,cosx 的奇偶性,确定积分R(sinx,cosx)dx 的积分法 思想。第第 5 章章 定积分定积分 121课时分配:微积分基本定理 2 定积与概念算法 8 广义积分 2 反常积分与审敛法 T 函数不教 2本章重点: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算法 本章难点:微积分基本定理,对积分

12、区间,被积函数的控制变换ZK)3原函数存在定理是本章重点,是全书重点,一定要花大气力教好它,如学生素质好, 可作适当深化。4定积分积分方法的教学从二条思路展开:一是从积分方法上展开;二是从定积分的 一些基本结论求定积分这一方向展开。5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积分的变换思路(对积分区间控制变换:f(x)dxdt;ba? )(Lf对被积函数的控制变换思想等)第第 6 章章定积分应用定积分应用 41课时分配: 定积分微元法 1 定积分几何应用、物理应用 32 本章重点:定积分微元法难点:定积分微元法 3重点讲好定积分的微元法:具有可加性的量 A 非均匀地分布在区间a,b上, 求量 A,可用方法:x,x+d

13、xa,b , x,x+dx上量 A 微分:AdA=f(x)dx 则 A=dx.baxf)(讲述几何、物理中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余下部分由学生自学,课时不要突破 4 学时。第第 7 章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0 第第 8 章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 1661课时分配:多元函数微分法 8 多元微分学几何应用、多元极值 5 二元函数 Taylor 公式 1 最小二乘法不讲 习题课 22本章重点:二、三元函数微分法,多元微分学几何应用,多元极值。 难点: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3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是本章重点也是难点,要下功夫教好它。在设计教案时,可有计 划地使这部分内容多

14、次重复、并用多种方法(链式图法、一阶全微分形式不变性法)使学生 掌 握这部分内容。4方向导数、梯度这二个概念在工程上很重要,应讲清它的几何意义、工程背景。 5多元极值,可按教材的讲法或引入矩阵有定性后介绍多元极值的二阶充分条件。在条 件极值中,Lagrange 乘子是如何引入的?有什么工程背景?可根据学生的素质决定讲与不讲。第第 9 章章 重积分重积分 12 1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统一引出,重积分性质统一讲述,(可参阅复旦数学 分析)这样可缩短教学课时。增加内容:重积分的变量可轮换性,重积分的奇偶对称性。 2统一讲述,直角坐标下、的算法投影算法。 教材(P81)关于 X型区域,Y型区域的定

15、义不确切,概念不确切导致学生定二次积分限 时 错误较多。 建议讲确切一些:X型区域 D 平面有界闭区域 D,s.t.垂直 x 轴的直线与 D 的边界交点不多于二个,下方交点与上方 交点分别位于一条下方曲线和一条上方曲线上。3对重积分在特殊坐标系下算法这部分内容,有二种选择供参考: 先讲特殊坐标系(极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下算法,再讲重积分的一般换元或 先讲重积分的一般换元,再讲特殊坐标系下算法。第第 10 章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414 课时讲完这一章内容较困难,供参考的教法:1将第型曲线、曲面积分统一定义,统一讲性质。将第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 统一定义,统一讲性质。节省教学课时。2第型曲面积分的算法较困难。计算第型曲面积分公式)间接算法(算法化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