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417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厢记》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厢记》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厢记》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厢记》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厢记》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厢记》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二十年来西厢记研究文献综述1近二十年来近二十年来西厢记西厢记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文献综述蔡微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 汉师 0901 1502090128) 摘要摘要: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一起被誉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作品创作方面的两 座高峰的西厢记 ,无论是在它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结构安排、语言描写 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大。一大批的学者专家对其创作 过程、文本本身、历史地位、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出现了不少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关键词关键词:西厢记 ;文献综述;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爱情;崔莺莺正文正文 诚如大家熟知, 西厢

2、记取得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及后代文学艺术和社会生 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剧本所展现的张生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传达出的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的主题 思想为历代人津津乐道,并流传至今,历久弥新。一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 不同的方法对西厢记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并取得 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近二十年来不同学者对西厢记 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一、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其一大成功之处,尤其以张生、崔莺莺和 红娘的形象最为为突出。除此以外,研究者们的研究文献还涉及到剧中其他典 型人物,比如老妇人,普

3、救寺的僧人。 1、对崔莺莺的研究 郭慧对剧中人物形象崔莺莺的研究中,对莺莺的作假予以研究和分析,挖 掘其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心理及其叛逆精神。塑造了一个既矜持而又敢于对抗封 建家教礼法的贵族少女的形象, 这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同时也成 为古典文学画廊里十分鲜活的人物典型。 岳上铧以莺莺之美为出发点,认为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王实甫怀着极 大热情塑造的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是西厢记的灵魂之所在, 而形 貌美与灵魂美亦是莺莺形象的灵魂之所在。一个“美”字道出了王实甫塑造的 崔莺莺形象的内核。明朝的戏曲家朱权曾评价西厢记为“花间美人”, 此 “美”有曲词之美, 亦道出了莺莺形象之美以及戏剧整

4、体之美。西厢记确 立了作者理想中的古代女子美的标准, 构建了中国古典戏曲美的典范。 陈兴焱在其研究中提到,莺莺性格的另一面是深沉,作者通过爱情心理描 写来体现这一性格。莺莺用心思考、用心恋爱、用心斗争。这也是莺莺主动性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典型的情节主要体现在莺莺的假意儿上。所谓假意儿, 实际上是真意假状,都是莺莺为了达到目的,对红娘的忠心、张生的志诚的试 探。 2、对张君瑞的研究 陈增辉对张君瑞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 认为张君瑞实为西厢记剧情发 展的推手, 并结合剧情论述了张君瑞哭笑由我、爱情至上的人物性格, 最后指 出了张君瑞的形象在中国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及其文学史意江南大学

5、学年论文2义。他比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更充实, 更丰满。同时也为后来牡丹亭 中的为爱舍生忘死的柳梦梅和红楼梦中的风流情种贾宝玉奠定了基础和提 供了借鉴, 甚至于在中国关于婚恋爱情题材的作品的人物画廊中也自有他重要 的位置。 刘怀堂,李书安仔细研读该剧后提出, 西厢记中的张君瑞是一位庸俗 无行、机诈百端、心地歹毒之辈, 与明清以后的张君瑞大相径庭。“读孔圣之 书, 达周公之礼”的张珙所为,暴露了他无耻虚伪、道貌岸然的嘴脸。连反对此 说的段启明先生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全部行动, 一切斗争, 都是为了他自己”。 可见,元代之张君瑞远非明清所赋予之反封建礼教内涵的张君瑞,其种种卑鄙行 为于元史信而有征。

6、 3、对老夫人的研究 陈云发先生在其著作元杂剧选解中提出作为有丰富社会阅历的相国夫 人, 考虑问题自然会更全面、更长远、更深层次一些, 这就是张生和莺莺结合 以后, 他们的婚姻有没有保障?是否因此就能一了百了?于是她必须逼迫张生 赶快赴京科考求官。求官成功后的张生,最终与崔莺莺喜结连理。为了女儿的 幸福,老夫人也颇用心良苦。 4、对红娘形象的研究 王亚非在其研究文献中提出,红娘在西厢记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个丫环, 她的作用更表现在她是剧中剧外的联络人, 既是剧中人物, 同时又超出了剧情 范围。红娘的积极意义在于她极其符合台内、台外以及作者的各方面要求, 但 由于红娘的媒介作用, 她不断地消解了矛盾

7、冲突, 致使戏剧矛盾无法达到真正 的高潮, 从而造成西厢记的价值弱化。 5、对普救寺众僧形象的研究 赵路燕认为在西厢记中普救寺的僧人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 他们并没 有抛弃了世间的情, 而是溢满了情与义, 王实甫如此塑造僧人形象, 主要原因 有二: 一是为主题服务, 二是迎合市民口味。 法聪尽责职守, 天真直爽;法本救苦救难, 急人所急;惠明是众僧中性情独 异的一位,喝酒吃肉, 豪爽、正义、敢于厮杀是他的特点。王实甫对寺内僧徒如 此的描绘, 是同全书歌颂的反抗,叛逆精神一致的, 是张生、崔莺莺反抗封建礼 教的一个有力补充。 二、二、西厢记西厢记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8、唐明明从生动的抒情内容、优美的抒情话语、个性化的抒情动作、典型的 抒情环境四个方面对西厢记的抒情艺术进行透辟的研究。首先,王实甫正 是通过亦喜亦悲、亦张亦弛、悲喜相生、张弛交替的艺术手法体现主人公情感 变化过程, 营造了生动的抒情内容。其次,西厢记的抒情话语则不仅表现 在唱词上, 还表现在对白上。再次,在西厢记中的抒情动作描写中, 无论 是外在动作还是内心动作, 作者都力求其个性化, 人物性格也随之跃然纸上。 最后,在抒情环境方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王实甫有着敏锐又细致的审 美感知能力, 他善于捕捉和运用语言艺术来叙述情节, 传达人物的心声, 表达 自己的审美感受。 李振龙从情性的自然美

9、、情爱的性灵美、性爱的理性美三个方面对西厢 记中变现出来的人性美进行研究。作者昭示给人们的是人的情性的自然美。 它唤起了人们的情性, 给予了理解与同情。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金元之际人的 情性与社会风尚, 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就是对后世的个性解放, 婚姻自主, 近二十年来西厢记研究文献综述3尊重人性亦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顾海在对西厢记的研究中,用了一个“错”字,认为其戏剧冲突都在 一个“错”字上, 既有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的错误, 也有张生对诗意理解 的错误, 正是这一个个的“错”成为全剧向前发展的动力,组合成了一出精彩 的好戏。 陈文兵从诗情与剧情的平衡、意象与形象的平衡、诗语与剧语的平衡三

10、个 方面研究西厢记的诗剧特征。 张文秀认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最突出表现在剧本对“真”的探究和 揭示上,西厢记所反对的并不是礼教本身,而是对礼法的阳奉阴违。是惠 明所谓的“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颇类似于“满口的仁义道德, 一肚子的男盗女娼”。这些对“假”的批判,正是通过对“真”的褒赞来折射 的。而这样的“真”,在汉族正统文化的霸权地位整体上处于一个失语的状态, 社会呈现着一种所谓“礼崩乐坏”的倾向时,对社会风气的挽救尤为重要。 陈也喆从剧本反映出来的道家思想出发,认为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艺 中的双璧之一,它的主题是追求爱情的自由与人性的解放,这与道家的基本精 神相一致。西厢记的主人公崔

11、莺莺、张生、红娘这三个人物折射出来道家 哲学思想的三个方面,即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 邹壮云从解析西厢记的典型环境入手,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剧中的典 型环境可以概括为四个,这就是普救寺、梨花深院、月夜、长亭。这四个典型 环境是作品结构的基础,其中以月夜环境的描写最为详细丰富,它具有整体上 起承转合的特色,构成了整个戏剧的中心意境。而西厢记“化工之美”当 首先得益于作者所描绘出的典型环境, 这四个典型环境彼此独立又相互响应, 浑然一体地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大框架,其中又以“月夜”为这个框架的中心支 柱。 俄罗斯学者孟列夫在叙述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时,提出王实 甫不同于其他戏剧家的是在发展

12、中展示人物形象,而不是展示一个静态的,不变 的人物,尽管他还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张燕瑾在分析西厢记的历史意义时提到,人的本体愈识复苏了, 人的 地位, 人格开始恢复了。而西厢记正是这种思潮的最美妙绝世的产儿, 它 丰富, 深厚, 完美, 是时代文学的骄子。它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描写范围上有新的突破, 写了前人所没有写、不敢写的内容, 而且首先是从美学上审视和把握男女关系这种社会现象的, 他写出了发现美和 创造美的历程。 三、三、西厢记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及其蕴含的喜剧因素的主题思想及其蕴含的喜剧因素 薛文秀在研究西厢记的爱情主题中提到,西厢记纯粹写爱情,不 应成为

13、诟病。郑振铎认为西厢记的爱情描写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古人婚姻是父母之命的常识如同男尊女卑一样,是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人要呼 吸一样的常识。所以写出了男女相爱为自主婚姻抗争的西厢记达到了时代 高度、空前高度。但它只空前没有绝后,后人有高于它的作品存在。 立峰通过研究西厢记的喜剧结构特征,得出结论,西厢记喜剧情 节的三个主要构成特征:人物有悖常理的言行举止导致的可笑性。人物身份性 格的差异所导致的矛盾性。既定人物戏剧重心的置换所形成的喜剧性。这三个 特征本源于又外在地表现出西厢记自然的喜剧艺术品位。与西厢记同 时的其它几部著名喜剧作品都没有达到这一艺术高度。江南大学学年论文4何衍良,何烨同

14、样针对西厢记的喜剧特征,提到,西厢记中有很 多矛盾冲突和剧情突转的描写。“无冲突无戏剧”, 正是因为这些矛盾冲突和 突转,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一次感受到西厢记的喜剧性, 它们对西 厢记喜剧效果的表达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兴焱从戏弄性、调侃性的艺术手法着手,提出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其 诱人的喜剧力量震撼着剧坛。作者用锐利目光去观察和沉思现实社会, 运用幽 默风趣的戏弄性和调侃性艺术手法, 设置喜剧情境, 凸现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 形象, 营造喜剧氛围, 显示了西厢记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优美的情景、 “花间美人”般的语言与幽默风趣的戏弄性、调侃性语言和情境相碰撞, 崩射 出美丽的、在古今中外戏剧百

15、花园里永不衰败的喜剧之“花”。 王军对剧中的心理描写进行研究,认为西厢记的心理刻画,最出色的 成功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描写;通过人物情态动作进行心 理描写。从而出色地完成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类人 物形象,为现代观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 李成研究剧中恋爱心理的写作手法,认为王实甫运用心灵辩证法艺术方法 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男女恋情的艺术魅力。王实甫成功 运用了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特色的真与假、虚与实、冷与热、快与慢等对立 统一的艺术辩证法描写恋爱心理,是西厢记艺术成就高于元代其他爱情戏 之独特原因的关键所在。西厢记中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辩证法,准确地地揭 示了莺莺性格上的外“冷”内“热”、内心深处的“真”与外在言行的“作假” 、心口不一等矛盾,传神地刻画了张生和莺莺在时间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怨快求慢”和“怨慢求快”的恋爱心理。 四、四、西厢记西厢记的综合性研究的综合性研究 (一)(一)与同类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与同类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 余琳拿长生殿与之进行比较,认为西厢记的爱情理想在现实中实 现, 尽管崔莺莺由于礼教而矜持, 崔张的爱情毕竟是无所外求的人的自然感情 的流露;“长生殿的爱情理想在现实中破灭, 在超现实中复生, 杨玉环的爱 情是有所外求的人的社会情感的表露, 其爱情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