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293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 2011 年 7 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概 1第第一一章章 绪绪论论(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 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二) )解析:解析:1.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2.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3.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19 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 文地理 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

3、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 ,白吕纳进一步 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 ,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 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3)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 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 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4.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

4、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 ,白吕纳进一 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 ,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 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4)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5)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5.5.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近代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2011 年 7 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概 2公元前 500 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 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 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 , 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

5、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 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得到了发展, (3)文地理学的发展: .1949-1979 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 1980-1990 年,是人文地理学复兴的阶段。1979 年末中国地理学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 旦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 1990 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第第二二章章 人人文文地地理理学学的的研研究究主主题题与与基基本本理理论论(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6、文化区: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性或具有文化特性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区的文化区。 (特征:具有一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 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 )3.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的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4.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

7、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后,一直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迁移扩散。6.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 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7.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即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8.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差异,国家和地区文化景观

8、的差异都是由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决定的,认为决定社会的发展不是“神的意志” ,而是地理环境。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二二) )解析:解析:1.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1)(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2)(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人文地理学 2011 年 7 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概 3(3)(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4)(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5)(5)文化景观。2.2.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

9、或延缓; (3)(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3.3.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1)(1)环境决定论: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是近代地理学前期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前提, 但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因此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受到许 多批判,影响大为削弱。 (2)(2)可能论:摈弃了环境决定论者的“必然论” ,改为“或然论” ,强调人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 择能力。 (3)(3)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

10、一是人群对他们的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 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又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 的课能性。 (4)(4)生态论: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性和客观存在的自然 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5)(5)环境感知论: (6)(6)文化决定论: (7)(7)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 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4.4.汤因比的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挑战与应战”学说。学说。对文化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

11、“挑战与应战” , “逆境美德” , “中庸之道” 。第第三三章章 人人文文地地理理学学的的研研究究方方法法(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经验主义方法论: 实验主义方法论: 人本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 (二二) )解析:解析:1.1.理学调查研究的方法。理学调查研究的方法。(1)地理社会调查; (2)科技文献资料法; (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人文地理学 2011 年 7 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概 4(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2.2.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1) 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2) 时间地理学方

12、法; (3)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3.3.怎样运用社会生态方法来研究人文地理学。怎样运用社会生态方法来研究人文地理学。(1)(1)将人文地理空间看做重要资源; (2)(2)将竞争机制引进人文环境研究; (3)(3)使人文地理综合平衡研究定量化; (4)(4)发挥人文地理在生态经济研究方面的作用。第第四四章章 人人口口,人人种种和和名名族族(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1)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2)(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

13、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 口数量。(3)(3)适度人口: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模式。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 力适度人口之别。(4)(4)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反映了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 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5)(5)人口移动:人口移动:人口在地理位置上的空间变动,包括经济,娱乐等目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 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前者称为人口流动,后者称为人口迁移。(6)(6)人种人种: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

14、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7)(7)地理人种: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 群有一定共性。它是以洲为单位而划分的人种,但其分布范围实际上和各大洲的界线并不完全重合。(8)(8)种族主义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 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已经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极 大的灾难。( (二二) )解析:解析:1.1.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1)(1)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极低的人口密度; 高出生率和高

15、死亡率;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2)(2)农业革命和人口增长:农业革命和人口增长: 人口的死亡率先上升,后持续下降; 出生率先上升,后下降; 人口迅速增长。(3)(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文地理学 2011 年 7 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概 5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4)(4)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2.2.简述人口转变的主要理论。简述人口转变的主要理论。(1)(1)1934 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 段而转变的观点。 (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 ) (2)(2)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 止阶段,减退阶段。3 3,比较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及原因。,比较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及原因。(1)(1) 西北欧模式: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