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艳《云南歌会2 。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14066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丽艳《云南歌会2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丽艳《云南歌会2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丽艳《云南歌会2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丽艳《云南歌会2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丽艳《云南歌会2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丽艳《云南歌会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丽艳《云南歌会2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云南歌会云南歌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唐山市三十八中学高唐山市三十八中学高丽艳丽艳【版本说明】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课程改革,能够结合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根据同学们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赏析文章的语言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敢

2、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学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创新能力。3.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承认学生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感受文章浓

3、郁的乡土气息。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小河淌水动画)师:同学们现在所听到的曲子是小河淌水,素来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是根据云南傣族的民歌曲调改编而成的。在云南,这样的好歌真是数不胜数,因为那里聚居了我国最多

4、的少数民族,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在那里民歌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表达男女间的相互爱慕,激发劳动的热情;以歌唱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及对婚姻的祝福;以歌唱来表达胜利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那么今天就让咱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3设计理念( 由由 小河淌水小河淌水 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云南民歌的特点,比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云南民歌的特点,比较较自然的走自然的走进课进课文。文。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1.学生活动:交流课前查到的相关资料2.教师活动:展示课件 沈从文( 1902 1988) 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

5、京大学教授,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设计理念(通通过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语言特点。言特点。) 三、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1.多媒体配乐朗诵,学生活动:边听边在文中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以及需要掌握的字词。2.教师: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那些字词需要掌握呢?学生活动:交流需掌握的字词的音、形、义设计理念(朗朗读课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文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字的音、

6、形、理解字的音、形、义义, ,为为理解文章打基理解文章打基础础)3.教师: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通过交流得出: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44.教师: 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学生活动:读课文,概括每个场面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准备好后全班交流。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别开生面、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第二个场面: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

7、,自然成趣。以景衬人。第三个场面:金满斗会。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点面结合。教师: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先自读,然后与小组伙伴交流意见,最后派代表在班上发言山野对歌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全满斗会部分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和特写。教师:由此可见,沈从文先生真是一个很

8、仔细观察生活的人,在众多纷繁的素料中,恰到妙处的选择了三个角度,并用不同的写作手段来进行描绘,从而让我们从多个角度领略到了云南歌会的美好,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希望大家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中能加以具体运用,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设计理念(理清文章的理清文章的结结构,概括描写的构,概括描写的场场面内容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面内容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对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以及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以及语语言表达能力言表达能力)四、赏析语言感受乡土气息。教师: 沈从文是有名的文学大师,他作品的语言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同学们抓住字或词语或句子或段落赏析一下他

9、那优美抒情的语言。学生活动:读课文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品味、赏析,并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以下内容若学生没有提及,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人物及环境描写)1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思考、讨论: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南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出人物的这些特征的?提示:作者写云南妇女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第三段)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2阅读课后练习二中另一段人物描写,思考: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采用什

10、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6(提示:这一段作者着重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为了写出人物的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3学生探讨:你喜欢哪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交流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11、)4齐读文章第四段, 说一说“赶马女孩子”一路上的旖旎风光。思考:作者着力描写美丽的山野风光,其目的是什么呢?(提示:此处的环境描写,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山坡树林、写花、写鸟、写人,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来。这图给“赶马女孩的歌唱”创造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另外,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设计理念(通通过过理解理解词语词语、句子、段落、句子、段落进进而理解全篇,培

12、养学生而理解全篇,培养学生赏赏析析语语言的准确、言的准确、优优美、美、语语言言风风格以及格以及语语言技巧的能力)言技巧的能力)五、再读课文美丽、迷人的云南风光,善良、康健的云南人民,孕育了动听、悦耳的声声民歌,再加上聪慧、勤奋的湘西作家,共同成就了这篇诱人之作,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让人难忘的民族气息吧!学生活动:重复配乐朗诵,学生轻声跟着诵读。设计理念(再再读课读课文,文,对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情感有更深的体会文章的内容以及情感有更深的体会)7六、课外拓展合作探究教师: :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而人们用歌来表达生

13、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欣赏和比较以下三种歌会,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特色吗?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会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片段。学生活动:观看、交流讨论。设计理念(让让学生学生对对民族音民族音乐乐、通俗音、通俗音乐乐和高雅音和高雅音乐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借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借音乐乐促促进进学生的学生的语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维能力。能力。)七、作业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一两首唱一唱,说一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对对民歌、民民歌、民谣谣的的兴兴趣,趣,进进一步了解民歌、民一步了解民歌、民谣谣的特点的特点)云南的歌会沈从文山野对歌主要写人山路漫歌力画环境 村寨传歌重写盛况对人,对艺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