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12255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57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总 则1.1 编制依据1.1.1 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4 号,2002 年 8月 29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8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令第 284 号,2000年 3 月 20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29 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

2、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 年 6 月 29 日) ;(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1998 年 11 月) ;(1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44 号,2002 年 3 月) ;(12)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环发 200628号) ;(1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14)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 1 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 年) ;(15) 城市

3、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 139 号) ;(16) 环发2005152 号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7)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 号) ;21.1.2 评价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193)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HJ/T19-1997);(6) 建设

4、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7)环发 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 (2006.3.18) 。1.2 评价目的与原则1.2.1 评价类别本项目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2.2 评价目的本次环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拟建厂址及配套工程周围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以及对拟建工程生产工艺和工程污染源分析,预测该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工程建成后当地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具体为:(1)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

5、和调查,掌握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工程分析搞清工程污染源分布与“三废”排放情况,评述工程拟采取的生产工艺特点、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控制措施的水平与效果,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及类比资料分析,在掌握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预测该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或减少不利影响的措施与建议。(4)从环境保护出发,评述其产业结构及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论述项目选3址及总图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5)从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论证项目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置等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

6、上可行,环境影响较小的末端治理优化方案。1.2.3 评价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2)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控制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使其达到该区域环境功能的基本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3)评价工作以收集资料、类比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处理为基础,各项评价结论以上述结果为依据,合理设置评价专题,突出评价重点。(4)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影响分析、环保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分析为重点评价专题。(5)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评价该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社

7、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6)技术路线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提供的技术路线进行,充分利用资料,缩短评价周期。1.3 评价工作等级通过对拟建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1.3.1 大气环境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中规定的方法确定,即选用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计算烟尘、HCl、NH3的最大落地浓度的占标率及污染物地面最大落地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然后按评4价工作等级判别表(见表 1.3-1)确定评价等级。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8、:%1000=ii iCCP式中: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C0i一般选用 GB3095中 1 小时的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表 1.3-1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 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HCl 及 NH3,根据 HJ/T2.2-2008 中推荐的大气评价工作等

9、级划分原则,各污染源的源强及预测参数见表 1.3-2,表 1.3-2厂区点源污染参数统计表参数名称单位取值参数名称单位取值锌锅NH3排放速率kg/h0.078锌锅 NH3无 组织排 放排放源面积m28220排气筒高度m15排放源平均高度m10排气筒内径m0.4NH3排放量kg/h0.02排气筒出口温度283-锌锅烟尘排放速率kg/h0.375 锌锅烟 尘无组 织排放排放源面积m28220排气筒高度m15排放源平均高度m10排气筒内径m0.4烟尘排放量kg/h0.39排气筒出口温度283-酸洗槽HCl 排放速率kg/h0.0195酸洗槽 HCl 无 组织排 放排放源面积m2250排气筒高度m15

10、排放源平均高度m10排气筒内径m0.4HCl 排放量kg/h0.033排气筒出口温度K283-是否使用计算点的自动间距Y是否使用地形高于烟囱N计算点的高度m0是否计算离散点N环境温度(取年均)K280.3是否使用地形高于烟囱基 地的简单地形N是否考虑建筑物下洗N最小和最大计算点的间距050005是否计算熏烟情况N城市/乡村选项乡村是否选择全部稳定度和风速组合Y依据工程分析,确定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HCl、NH3)的排放量,按 Pi=Ci/Coi计算,结果表明污染物中 Pmax5.08%10%,且评价区属平原地形,根据 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环境

11、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1.3.2 水环境该项目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废酸洗液由盐酸供应商回收,不外排; 废助镀液采用废助镀液除铁再生技术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酸洗后水洗废水、酸洗废气处理废水和车间地面冲洗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下水管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园区下水管网。根据导则,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从简。1.3.3 声环境本项目厂址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 ,周围没有居民。根据该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的要求,声环境质量为 3 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原则,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主要预测厂界达标状况。1.3.4 生态环境本

12、项目实施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有一定影响,但本项目占地面积 为0.099km220km2,占地类型为工业用地,占前为荒地,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从简。1.3.5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1.3-3。6表 1.3-3风险评价评价工作级别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

13、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附录 A 的规定及本项目的物质性质判定:本项目盐酸属重大危险源,由于厂址所处位置距离人群聚集区较远,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因此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根据评价导则要求,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1.4 评价范围根据本次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及当地常年气象条件,确定区域环境现状、污染源调查、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和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范围以及沿线的区域。(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拟建工程占地为中心北南方向 5km,东西方向 5km 的矩形区域,面积约

14、 25km2的范围;(2)水环境评价范围: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区域内地下水水体;(3)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厂界四周 1m 范围;(4)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生态影响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确定评价范围厂区四周各 1km 范围。(5)风险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风险评价范围是以生产区为中心,半径为3km 的区域。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O2、 SO2和 TSP 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含修改单 (环发20001 号文)中的二级标准,见表 1.5-1;NH3、HCl 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5、的一次浓度限7值,见表 1.5-2。表 1.5-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标准NO2SO2TSP二级年平均0.080.060.20日均值0.120.150.30小时平均0.240.50/表 1.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单位:mg/m3序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日平均1氨0.22氯化氢0.050.015(2)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6)中类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 1.5-3。表 1.5-3地下水环境质量类标准值单位:mg/L,pH 值除外序号项目标准值1pH6.5-8.52高锰酸盐指数3.03总硬度4504挥发酚0

16、.0025氯化物2506硫酸盐2507铁0.38氟化物1.09氨氮0.210汞0.00111砷0.0512铅0.0513六价铬0.0514硝酸盐氮2015亚硝酸盐氮0.0216总大肠菌群1000(3)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3 类标准,见表1.5-4。8表 1.5-4噪声评价标准单位:dB A评价区标 准 值依 据昼 间夜 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区65553 类标准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锌 锅 加 热 炉 烟 尘 排 放 执 行 工 业 炉 窑 大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GB8097-1996)表 2 中金属熔化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中二级标准;SO2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