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1802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一、一、问题问题的提出的提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 13 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 67,在 19 个被测国家中列第 15 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一

2、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有没有落实到课程改革中去,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有没有深入到每位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有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 “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

3、本的科学知识,因而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等,更谈不上参与决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基础、科学技能、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等是决定科技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教师的科技教育素质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

4、应试教育向素 质教育的积极转轨过程中,加强科技教育,从小让学 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 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科技教育也应当和语、 数、英等学科一样,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我校是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城区学校,近十年 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 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科技教育为龙头的办学 特色。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 的质量;如何扩大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科技活动 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 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发掘我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为此,我校

5、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新 的科技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开发和实施科技教育 校本课程。 本研究是针对当前小学科技教育中面临的部分问题, 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和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探索小学科技教育的新路。(一)理(一)理论论依据依据1、 、“整合教学与整合教学与课课程程”的的观观念念。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核心任务对教学观念提出的要求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课程与教学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而应当是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要将“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转化为“体验课程”(被教师与

6、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 2、 、“自主建构自主建构”理理论论。 。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自主建构”理论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意知识与技能,不同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时,使科技教学、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科

7、技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的规律。3、素、素质质教育关于教育关于实实践的践的观观点。点。 该观念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 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 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 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 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由于自身具有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等独特性,因 此科技教育更应强调学生的实践。 4、 、“校本校本课课程程”理理论论。 。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 一种课程类型

8、,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 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 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 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就课程的开发者而 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部分学生, 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 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也可涉及学校 的全部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全新开发 (新编、新创立)的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 也属校本课程之列。综合来说,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 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 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

9、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二)(二)课题课题假假设设 如果通过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 实施符合实际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育,则能够探索 实施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并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 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三)(三)课题课题内涵界定内涵界定科技教育: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包括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五个因素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教育活动。本研究的“科技教育”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学设施及传播媒介,通过一系列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科技

10、活动,在学生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课程开程开发发: :本研究中的课程开发是指根据我校实际而进行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课课程程实实施:施: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主题之一。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是通过这个过程将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可以

11、接受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本研究中的校本课程实施是指学校把依据本校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思想开发的“科技教育”课程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二、研究目二、研究目标标与内容与内容1、研究目、研究目标标: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能力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小学。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资源。(2)探索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形成典型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模式。(4)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2、 三、研究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象与方法1、研究、研究对对象:象: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是一种综合改革研究,它不同于单科、单项的教育研究,并不是揭示某一个变量在某种条件下如何起作用,而是在小学校本科技教育这个系统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把各种因素或变量作最优组合,寻求最优功能。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力争做到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重点突破,稳步推进,逐步调整,不断深化。(2)文献法。在广泛搜集国家、地方课程法规、文件、文献资料,同一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学科课程再开发的类型、形式等进行适当分析,建立适合我校的小学科技教育培养目标,形成适合

13、我校的学科课程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实施方式。(3)调查法。对研究的学生进行关于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调整教育方法,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四、四、课题课题研究原研究原则则1、整体性原、整体性原则则。 。本研究在时间轴上,渗透到课内学习时间、课外学习时间、校外学习时间;在空间轴上,渗透学校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因此研究者要重视“点”与“面”的关系,使一时一事的教育行为,与整个研究系统的要求一致起来,处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学习的空间和氛围,以获取系统的整体效应。2、 、发发展性原展性原则则。 。由于小学的科技教育的定位在于启蒙学生的科技意识,满足学生的探

14、索欲望,实践基本的科学技能,所以,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的发展,是本研究的宗旨和操作的原则。3、重、重视过视过程原程原则则。 。本研究中,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科技成果,而是为了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学习初步的科学实践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而这一些,在过程中显得更充分,因此在评价中,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发现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有益的、深远的影响。 4、 、层层次性原次性原则则。 。整个教育过程,由于学生不同阶段、 不同年龄,因此必须体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递 进的“层次递进”原则。包括:兴趣层次递

15、进、知识层次 递进、操作技能层次递进、创造能力层次递进。 5、愉快性原、愉快性原则则。 。从学生的“乐学”、“兴趣”出发,开 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 让学生在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施展创造才干,并能 得到充分的发展。 6、自主性原、自主性原则则。 。开展教育活动必须创建适合小学 生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良好科技教育环境和轻松 愉快的心理氛围,激起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促使 学生自觉参与各项科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科 学知识,在参与中学会基本技能,在参与中发挥创造 精神。 五、五、课题课题研究步研究步骤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自 2003 年 9 月始至 2006 年

16、4 月, 研究分个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研究阶段(2003 年 9 月2004 年 1 月) 本阶段主要是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本课题启动前的培训工作及调查、 考查工作,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2004 年 2 月2005 年 7 月) 本阶段根据研究假设,全面开展研究,努力开发具有 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文本材料,探讨实施科技教 育校本课程的途径、方法、教育模式及评价方法。 第三阶段为总结研究阶段(2005 年 8 月2006 年 4 月)在深入开展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分 类整理课程资源(包括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论文、案例、 活动的编辑),撰写实验报告,并准备开展更深入地、 大面积地推广研究。六、六、课题课题研究研究过过程及策略程及策略 (一)(一)课题组课题组建立学建立学习习制度,加制度,加强强理理论论研究。研究。 课题组建立了学习制度,课题组的老师定期进行学习 研讨活动。每年进行科技教育课的交流汇报教学研讨 活动。 (二)(二)课题领导课题领导小小组坚组坚持持对课题组对课题组教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