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06014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 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真菌性巩膜炎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坏死性前巩膜炎。起病缓慢。 主要症状有眼红、畏光、流泪、眼痛、视力下降和结膜囊分泌物。与细菌性巩膜炎比较, 刺激症状较轻、病程较长下面就请民众医院的专家针对于“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 做一下介绍。大部分真菌性巩膜炎患者有疼痛,可局限于眼也可沿三叉神经分支放射到颞侧头部及 额部,易被误诊为偏头痛、鼻窦炎,甚至脑瘤等。临床体征:病变早期巩膜局限性炎性浸 润色暗红,巩膜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片状无血管区是坏死性前巩膜炎的关键性体征,应仔 细检查。病变可向不同方向发展,可吸收局限亦可进展成大面积坏死,受累巩

2、膜可坏死变 薄坏死区周围巩膜水肿。表层巩膜血管扩张迂曲、移位。愈合后坏死区巩膜菲薄,呈灰蓝 色外观,可暴露葡萄膜,但很少发生葡萄肿。伴有毗邻组织的真菌感染,以角膜炎多见。 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孤立或散在的基质内脓肿、白细胞浸润或浅表溃疡,无光泽呈苔 垢状溃疡缘呈羽毛状环形浸润或浅沟,与周围组织境界明显周围有孤立的圆形点状浸润, 称为“卫星灶”。有时溃疡周围有免疫环。50%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形成黏稠的前房积脓。以下是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以下是真菌性巩膜炎的发病机制:多数深部真菌病的病原菌是机会性真菌,只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 能降低时,它们才侵袭组织而致病。浅表真菌感染,很少诱发免疫反应,凡受真菌侵入的 个体,可能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一般在感染1014个月即可表现,这在宿主获得特异性 抗真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致敏 T 淋巴细胞能激活并增强巨噬细胞对真菌的吞噬和 杀伤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健全者,原发的真菌感染常被局限化,在局部形成肉芽肿; 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则易发严重播散性感染,并进一步削弱机体抗感染能力,招 致细菌混合感染。深部感染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类机体能否预防真菌再感染尚 无肯定的证据一般认为真菌感染诱发的抗体应当不是获得抗真菌免疫的重要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